APP下载

厚胞汤联合人工周期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的作用

2021-02-06毛青赵宏利杨汉铭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重度宫腔宫腔镜

毛青 赵宏利* 杨汉铭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是目前临床诊断宫腔粘连(IUA)的金标准及首选治疗方法,但TCRA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中重度IUA术后再粘连发生率高达62.5%[1-3]。人工周期疗法、宫内放置节育器或球囊、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等对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均有一定疗效[4-5]。临床上,人工周期疗法应用最广,但对于中重度IUA疗效欠佳。作者采用厚胞汤联合人工周期防治中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再粘连形成,具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重度IUA患者40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20~45岁;②诊断为中重度IUA(欧洲妇科内镜协会IUA标准);③基础体温呈双相;④性激素六项无异常;⑤乳腺检查无异常;⑥闭经者人工周期测试阴性;⑦1个月内未予同类中药或激素治疗;⑧无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⑨符合伦理学相关要求及法规。(2)排除标准: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导致的月经失调;②合并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和库欣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③生殖系统先天性缺陷或畸形;④合并其他子宫内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⑤采集的内膜组织HE染色显示处于分泌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和病程比较(±s)

表1 两组年龄和病程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月)观察组 10 30.60±4.85 7.10±3.16对照组 10 31.00±5.19 6.80±3.98

1.2 方法 (1)手术治疗:术前黄体中期检查子宫三维超声,月经期结束后3~7天内行TCRA:用0.9%生理盐水连续灌注膨宫,宫腔镜沿宫颈外口缓慢插入宫腔,观察颈管、内口及宫腔形态,对粘连范围及程度评分,采集粘连部位内膜组织,微型剪刀等器械分离粘连后,在宫腔内放置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生理盐水2~3 ml(以患者耐受为度)。球囊放置1天后拔除,手术前后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术后用药:自手术当日起,药物治疗3个月经周期。人工周期治疗: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 mg/片)早、晚各2片,连续7 d;第8天始,早2片、晚1片,连续7 d;第15 d始,早、晚各1片,连续7天。服用补佳乐第12 d起,加服地屈孕酮(达芙通10 mg/片)早、晚各1片,连续10 d。观察组在人工周期治疗基础上,另予中药汤剂厚胞汤(鹿角片12 g,龟板12 g,当归30 g,王不留行15 g,牛膝30 g,阿胶珠9 g),早、晚各200 ml,经期不停药。(3)复查:宫腔镜复查,TCRA术后3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每次月经结束3~7天内复查宫腔镜,如无粘连则在既往粘连部位取少许内膜组织;若粘连复发则再次进行手术分离,并取粘连部位内膜组织。治疗结束后在黄体中期复查子宫三维超声。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均正常,宫腔镜下复查无IUA形成;②显效: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前明显增多,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宫腔镜下复查见轻度IUA形成;③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量较前稍有增加,宫腔镜下复查见轻度IUA形成;④无效:月经各项症状均无改善,宫腔镜下复查中重度IUA形成。(2)粘连程度评分:首次及末次宫腔镜下粘连程度(欧洲妇科内镜协会IUA分类标准):①I度(宫腔多处纤维膜样粘连带,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正常)为轻度IUA,计1分;②Ⅱ度(子宫前后壁间有致密的纤维粘连,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及Ⅲ度(纤维索状粘连致部分宫腔及一侧宫角闭锁)为中度IUA,计2分;③Ⅳ度(纤维索状粘连致部分宫腔及两侧宫角闭锁)及V度(粘连带瘢痕化致宫腔极度变形或狭窄,粘连带致宫腔完全消失)为重度IUA,计3分。(3)超声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子宫三维超声评价内膜情况。①内膜厚度:选取与宫腔中线垂直的子宫壁肌层,测量肌壁至内膜交界面最大间距,连测3次取平均值。②内膜下血流:采用APPLEHAUM[6]分型法,未见血流信号计0分,A型(血管穿过内膜外侧低回声带但未达到内膜高回声外边缘)计1分,B型(血管穿过内膜高回声外边缘但未进入内膜低回声区)计2分,C型(血管进入内膜低回声区)计3分。③容积:对子宫内膜进行三维成像,超声仪器自动计算内膜容积数据并显示结果。(4)内膜上ER表达:对首次及末次宫腔镜下取出的内膜组织分别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从染色程度及范围进行评分[7],两者乘积之和除以视野数为免疫组化最终评分。切片组织中腺上皮细胞胞浆或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沉积为阳性。染色程度:阴性计0分,弱阳性(低倍镜下可疑阳性、高倍镜下明确为阳性)计1分,中等阳性(低倍镜下明确为阳性)计2分,强阳性(低倍镜下强阳性)计3分。染色范围:无阳性染区计0分,阳性细胞占1%~25%计1分,26%~50%计2分,51%~75%计3分,>75%计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宫腔粘连程度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2.91±0.29 1.27±0.46*#对照组 20 2.76±0.44 1.73±0.45*

2.3 治疗前后两组超声下内膜参数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超声下内膜参数比较[n=20,(±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超声下内膜参数比较[n=20,(±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厚度(mm) 血流评分 容积(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6.40±1.88 8.60±1.72*# 1.05±0.94 2.10±0.64*# 2.73±1.08 4.00±1.19*#对照组6.35±2.25 7.76±1.81* 1.20±0.83 1.90±0.72*2.65±1.35 3.18±1.43*

2.4 治疗前后两组内膜上ER表达比较 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内膜上ER表达比较[分,(±s)]

表5 治疗前后两组内膜上ER表达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0 5.60±2.37 2.85±2.03*对照组 20 4.50±1.36 2.10±1.74*

3 讨论

TCRA术后如何预防粘连再形成是临床亟需攻克的难点,人工周期治疗是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雌激素促进内膜间质细胞及内膜血管增生的作用修复内膜。有研究显示,ER的数量及功能决定内膜局部可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雌激素水平[8-11]。中重度IUA内膜基底层破坏严重,ER表达低下,即使增加雌激素剂量,中重度IUA仍然疗效欠佳。另有研究指出,ER可能参与内膜粘连形成过程,目前尚存争议[12-13]。IUA可归于中医“月经过少”“不孕”“数堕胎”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活血祛瘀为主[14]。该病大多因人工流产等刮宫操作所致,病位在胞宫,刮宫时金刃直接伤及胞宫胞脉,导致奇经受损、脉络失养。根据奇经理论,拟厚胞汤方以通补奇经,方中鹿角片、龟板直入下焦,辅以当归、王不留行、川牛膝破血下行,通冲任二脉,疏奇经瘀滞;全方通补兼施,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本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ER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内膜厚度、容积及内膜下血流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对于改善术后内膜厚度及容积的效果更加显著。对TCRA术后再粘连有一定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中重度宫腔宫腔镜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