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区域消费市场规模
——基于双重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1-02-05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流通业商贸

黄 锐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合肥 230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情况,我国商贸流通主体水平和区域市场消费水平差异不断拉大。从消费的地理空间分布看,基本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式分布。消费是决定国际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深入发展的肌理与骨髓之中,导致我国的消费生态面临极大压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是关键,如何打赢这场输不起、等不起、没退路的硬仗,首先需要对区域市场消费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是发展的先行产业,在激活发展要素、市场和主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可以促进区域资源要素间的无障碍流通,激发流通发展的新动能。消费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最终需求的终端,商贸流通业的集中可以直接优化地区消费结构,改善商品与服务结构,进而牵引供给结构出现合理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由分散向集约发展成更为整体的大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不同经济市场中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商贸流通业的消费结构优化作用可能在不同区域中产生差异,形成以经济水平为“门槛值”的非线性作用系统。因此,需要结合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在门槛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可以认为,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对商贸流通主体与区域消费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够辨析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

一 文献综述

商贸流通业的高水平发展能够扩大区域消费市场的规模,这是供给规模和需求规模同步扩大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经济市场规律。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基础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效果可能无法完全发挥。因此,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消费市场发展的经济效应,主要是侧重于研究不同经济水平如何作用于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市场规模的扩张过程。

商贸流通业作为市场供给侧的核心产业,具有疏通市场经济、实现商品转换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影响需求端的消费市场规模。倪畅的研究针对农村商贸流通环节与消费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农村区域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化特征,且具备一定的非线性效应。[1]张婷为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面板数据研究商贸流通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间具备非线性关系。[2]付园在商贸流通与人力资本关系的研究中同样发现了两者的非线性关系,文章构建了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两者的门槛效应,并认为高人力资本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为明显。[3]

但是,由于商贸流通业的产业作用仅仅能够发生于供给侧,因此在扩展消费市场规模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结合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非线性效应。例如罗栋的研究中,分析了商贸流通主体发展对贫困治理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流通是降低贫困的主线活动,减贫效应呈现非线性关系,县域消费市场规模对农村金融减贫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4]张旭波的研究构建了消费升级、金融支持与商贸流通业三者关系的门槛模型,发现在金融支持背景下,消费升级与商贸流通业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城市与农村消费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等金融支持力度下,农村消费升级对商贸流通业的促进作用更强。[5]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消费市场规模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现有研究尽管已经指出了商贸流通业发展能够从供给角度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张,但由于不同地区本身的经济基础并不一致,商贸流通业与市场的发展联系很可能受到潜在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采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9-2016年的年度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潜在的非线性情形,基于双重门槛模型,考察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区域消费市场发展的经济非线性效应。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主要说明双重门槛模型的设置;第三部分为模型实证的结果及分析;最后为结论部分。

二 实证方法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

针对区域商贸流通主体展开研究,本文将联系区域流通水平和消费市场规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门槛模型将不同流通水平的主体进行分类,进而判别商贸流通主体对区域市场消费影响的门槛效应。基础面板模型构造如下:

公式(1)中,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相应年份,样本时间跨度为2009年至2016年。被解释变量为市场消费规模(Consumption,缩写为Cons,%);解释变量为商贸流通业主体规模(Commercial circulation,缩写为C,%)。Xi是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可能影响消费市场规模,但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发生变动的量,包括市场开放水平(open,%)、资本水平(inv,%)和金融结构水平(fin,%)。

公式(1)为不考虑“门槛效应”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市场规模的作用模型,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分组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方法来考察不同地区中这一作用的强弱情况。遗憾的是,受分组标准的制约,采用分组检验(例如分为中部、东部、西部三个组别)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辨析不同区域经济实体的非线性影响,且采用交叉检验(例如采用市场规模与GDP的交互项作为解释变量)的方法也不能有效验证商贸流通发展因经济水平提升而产生的经济区制转换过程。

Hansen发展的非动态面板门槛面板模型则可以很好的弥补前两种方法的不足,该模型的门槛设定方法是通过建立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外的阈值变量,进而实现对样本的基础分类。[6]由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属于典型的供给侧结构转换,在作用于消费市场这一需求侧因素的过程中,会因为消费市场所存在的区域经济实体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考虑各个区域经济实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即GDP(单位:万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分辨出各个经济实体的非线性作用,因此本文在此将GDP作为门槛变量。这一考虑在类似研究中也有所体现,张婷的研究表明,我国不同GDP水平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并不一致[2],因此采用GDP作为门槛具有实证上的合理性。本文在模型(2)的基础上,将流通区域的GDP设定为门槛值,并构建“双重门槛”模型:

(二)模型估计

进行门槛分析,关键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联合估计门槛值(γ1和γ2)和斜率值(α1、α2和α3);二是门槛效应的相关检验(门槛效应的显著性和门槛估计值的真实性)。在实践中,实现双重门槛模型,首先要从单门槛模型着手,由公式(2)可以建立单门槛模型(3):

由此估计出门槛值和斜率值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分析门槛效应的显著性,其目的是分析以门槛值分类得到的多组样本模型的估计参数是否显著不同。首先,分别构建单门槛和双门槛条件下的零假设(

当确定参数变量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时,还需要检验其门槛值的真实性。对此可以分别构建单一门槛模型和双重门槛模型的零驾驶和其对应的LR统计量:

虽然LR估计量的分布情况依然是非标准的,但是Hansen[6]的研究中提供了可以计算该拒绝域的一个估计公式,满足时,拒绝原假设,其中,a即为研究所需的门槛效应的显著性水平。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实证结果

本文的实证检测均在Stata 14.0软件环境下运行。首先进行门槛效应的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以GDP作为门槛变量时,单一门槛效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多门槛效应检验不显著,因此本文采用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分析。

表1 门槛效果自抽样检验

门槛效应检验后,需要针对双重门槛模型的门槛值估计结果进行估计和检验,表2报告了以GDP作为门槛变量条件下的95%置信区间。由表3可见,以GDP作为门槛值时,门槛1和门槛2的估计值分别为1.0932和5.2718,似然比值接近于0。同时,门槛1估计值在(1.0392,1.1037)区间内和门槛2估计值在(5.2912,5.2123)区间内时,似然比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在原假设接受域内,两个门槛值都与实际门槛值相等。

表2 门槛值估计结果

在门槛和门槛估计出来以后,可以对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以GDP作为门槛条件下双重门槛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二)结果分析

从表3所示的双重门槛回归结果来看,以GDP作为门槛条件时,在经济基础较差的区域中,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区域消费市场规模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基础较差的区域中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以流通业途径实现市场规模扩张具备可行性。对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而言,商贸流通业对区域消费市场规模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但系数大小低于经济基础较低的地区。该结果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良好的经济实体水平有助于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张,能够帮助商贸流通业从供给侧传导至需求侧,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作用下的市场增长;第二,较差的经济实体水平更需要商贸流通发展的助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能够在经济较差的区域中显现出更大的作用,这说明良好的流通情况是促进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以流通产业为载体,促使区域消费市场的进一步转型。此外,经济基础适中的区域中,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区域消费市场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也证明了经济发展中端的经济实体,其产业结构、消费市场和经济结构均处在未定型阶段,三者的模糊关系表明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的相互不适应,因此需要多方着手,多管齐下,从产业、市场和经济三个角度实现共同突破,从而完善区域的经济结构。

四 结论及政策启示

商贸流通主体与区域消费市场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由来已久的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不同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放弃了传统研究中“分组结构”的主观做法,借鉴“门槛回归”技术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手段,采用我国200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GDP为门槛变量,全面实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区域消费市场规模两个变量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区域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张不仅受到商贸流通产业的促进,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实体水平的制约。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和较低的区域中,商贸流通发展的消费市场促进效应具有明显的显著性,这是由于高经济水平区域的经济实体能够有效助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成果向市场推进,低经济水平区域的经济实体迫切需要商贸流通业对市场的梳理和联通作用。但在经济适中的区域,由于产业、市场和经济的相互不适应,导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难以被社会共享。因此,本文得出以下两点政策启示:

第一,对经济区位较差的地区而言,其对应商贸流通设施建设滞后,整体流通水平较差,当商贸流通主体有所发展时,对消费市场的疏导及沟通会产生一个极大的外部冲击,从而引起区域市场消费的快速上升。经济区位较强的地区,其基础设施、管理措施及流通水平相对较高,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对于压缩消费市场成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极易产生促进作用。经济区位适中的区域,其“流通—消费”平衡尚未达成,此时盲目扩大流通主体规模不仅不会对形成规模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还会造成现有的脆弱经济平衡迅速崩溃,从而降低消费者福利。商贸流通主体的门槛效应制约着我国消费市场的均衡发展。

第二,针对商贸流通主体和区域市场消费间的门槛效应问题,应该通过解决区域经济不均衡来化解商贸流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进而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升,我国居民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消费升级状态下服务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愿不断提升。因此,政府应该充分把握消费市场的发展特征,尽快缩小区域间发展的差距,推动商贸流通主体对消费市场发展的引领作用,让商贸流通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流通业商贸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打通东盟消费市场:玩具及游戏(市场开拓策略)透过零售商销售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