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和创伤情况比较
2021-02-05邸鸿强
邸鸿强
表浅层膀胱肿瘤是泌尿科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现代医学临床治疗表浅层膀胱肿瘤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其手术的方式也随之发展,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经常使用的两种手术方式[1],为了观察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院进行了一次对比观察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实验组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1.8±8.6)岁;肿瘤直径0.6~4.9 cm,平均肿瘤直径(2.9±0.8)cm;女26 例,男14 例。对照组年龄45~70 岁,平均年龄(52.6±7.9)岁;肿瘤直径0.7~4.7 cm,平均肿瘤直径(2.9±0.8)cm;女18 例,男2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在本院进行影像和病理学检查以及膀胱探查,经确诊患有移行的细胞癌疾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心、肾、肝等脏器严重受损者[2]。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治疗步骤:首先对患者进行截石位硬膜外麻醉,之后使用电切镜对患者膀胱内肿瘤的位置和体积进行探查,并将切除的位置确定好。在手术前使用生理盐水使患者的膀胱保持半充盈,切除肿瘤,切割患者的肌肉层时先将周围正常的黏膜组织进行电灼,在手术结束以后将导尿管进行常规的留置。实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首先把操作镜向患者的膀胱置入,置入的通道为患者的尿道,置入后进行冲洗,冲洗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肿瘤的位置进行判断。将钬激光纤维向患者的膀胱进行置入,置入时的入口为膀胱镜操作孔,钬激光的参数为功率30 W,能量2 J,频率20 Hz[3]。对患者肌层的切割使用的方法为推进式,在切割时保持切割的区域与患者肿瘤基底的距离为1 cm 左右,掀起患者的肿瘤,此操作需要在水流的辅助下进行,此外,在切割时注意肿瘤周围2 cm 范围内的黏膜组织也需要进行切除,将切除的组织冲出,将三腔气囊导尿管进行留置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清创伤性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血清创伤性指标包括手术前及手术1 个月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并发症是指治疗1 个月内的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血钠水平降低等发生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手术1 年后的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清创伤性指标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FIB、TSGF、PTA、HOMA-I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 个月后,实验组FIB、PTA、HOMA-IR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SG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创伤性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创伤性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血钠水平降低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发生闭孔神经发射3 例,膀胱穿孔3 例,血钠水平降低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0/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 年复发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浅表层膀胱肿瘤是现代临床上的一种泌尿科常见肿瘤疾病,不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疾病的危险性也很大。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浅表层膀胱癌手术在技术和种类等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突破,由于治疗时有多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手术方式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和肿瘤电切术[5]。两种手术创伤性均较小,为新型微创手术,不仅能够较大程度保留患者膀胱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也不容易发生并发症。本文对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FIB、TSGF、PTA、HOMA-I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 个月后,实验组FIB、PTA、HOMA-IR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 年复发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在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1 年复发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于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电极气化效应未调整到最佳状态,则会引发大出血等状况。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时间。此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产生的高频电流会对患者的膀胱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发生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同时电流还会刺激患者的神经,从而导致闭孔神经发生,长时间的膀胱冲洗还会导致患者发生低钠血症。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则很少发生以上症状,因此更具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比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表浅层膀胱癌的治疗效果,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不仅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且临床疗效显著,对降低患者创伤性指标有积极意义,复发率低,对于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