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 进入发展新阶段

2021-02-04朱松琳

决策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能源电池汽车

朱松琳

2020年11月20日,广州车展开幕,国内外参展车企展车总数达980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42辆,占比近15%。此外,在10月落幕的北京车展共展示了785辆车,其中有160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0%。更早一些的成都车展上,也是新能源车型扎推。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各国因为能源战略、节能减排等压力,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加速发展阶段,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

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交量已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480万辆,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经历了10多年的起伏波澜,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正在进入全面市场化的转折点。

政策支持:主要驱动力

不可否认,政策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每出台一个相关政策,市场就会产生快速的连锁反应。

2006年年初,《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浮出水面,该纲要的出台也正式否决了中国发展柴油车的可能性。

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出台,提出到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而上一年中国仅出售5579辆纯电动车。

2016年1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要求,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等重点省市,在2016—2020年,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本地区新增及更新的汽车总量比例不低于3%、4%、5%、8%、10%。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

在一系列补贴+限牌+限行等中国特色的行政手段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特别是2020年以来,作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持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2020年10月27日,由工信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并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基础上,5年后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要增长4倍多,15年后中国电动車销量至少要增长10倍。而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7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120万辆,占比不到5%。

可以说,新出台的《规划》是对现有市场格局的颠覆和再造。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的行政手段无疑将再次发挥关键作用。在《规划》出台的同时,上海市出台了禁止外地车在本地主要道路白天行驶的新规,变相封杀外地牌在上海使用。数据显示,上外地牌在上海使用的私家车高达170万辆,这项规定的出台必将带动一轮新能源车抢购潮。

在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还不断加大、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86.2万个,中国占据了60%的份额。

与此同时,电池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当初行驶里程不足100公里,现在续航里程已经达到600公里,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也彻底解决了里程焦虑。

而即将实施的电动汽车三项强标也更关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安全等问题,工信部制定的三项电动汽车强标在2020年5月1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是国内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标准,其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

有了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被赋予了相当大的空间,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16万辆;2021—2022年得益于疫情后的车市反弹和财政补贴期限的延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以后随着补贴退坡,市场将回落到较为平稳的增长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42万辆。产品结构方面,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的份额将由2020年的80.3%提升至2025年的90.9%。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将制造出一个全球销量的巨大市场。似乎就在一瞬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股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受到投资者的强烈追捧,成立仅6年的蔚来,市值超过了106年的宝马,成为中国新创汽车公司最耀眼的明星。

自主创新、服务给力:信心保障

“如果你打算买新车,一定要考虑一下电动汽车!”听说记者想买新车,居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谷女士热情地介绍起自己已经驾驶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在她看来,电动汽车不但具有安静、提速快等优点,蔚来的售后服务更让她赞不绝口。

“今年夏天,我带着家人自驾去华山玩,因为住宿的酒店附近没有充电桩,就试着给蔚来的客服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他们专门派工作人员从西安开了一辆移动充电车到我住的酒店帮我充电,太暖心了!”提起这件事,谷女士就非常激动,“而且一年来的事实证明,买车时的承诺桩桩件件都做到了,我的车刚升级了系统,驾驶感受简直太棒了!”到目前为止,谷女士买车时的疑虑不但完全打消,而且还热情地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起新能源汽车。

“以前听朋友说,开过了新能源汽车就不会再怀念燃油车,现在我是真的信了!”刚成为蔚来车主的重庆市民黄智的感受跟郑州的谷女士一样,畅快的驾驶感受、贴心的车载应用,已经让痴迷于汽车操控的他欲罢不能。

他们的驾驶体验,正是中国新能源车企高速发展的生动缩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多重考验,中国的多家新能源车企不仅产销量逆势上扬,还受到资本市场高度青睐。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相对落后的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涌现出蔚来ES6、小鹏P7、比亚迪汉等一批现象级产品,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自主品牌已基本具备与外资品牌正面竞争的能力,这是传统燃油汽车厂商多年来孜孜以求却一直求而不得的。”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投资的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国华说,多家企业开发并使用了自己的动力总成,一些核心零部件、应用软件已逐步实现国产化。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历程中,传统车企中的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车企中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抓住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契机,通过自主创新脱颖而出。

据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介绍,蔚来汽车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约2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约200亿元开展用户服务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打造高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在售车型销售均价超过45万元,季度销量稳定在1万辆以上。“我们的现金流也非常充沛,随着产销量持续攀升,盈利指日可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汽车产业已从传统工业转身为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高科技产业。2020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7.7%;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16万辆,同比增长113%。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转向以技术提升和产业链完善驱动发展的自我生长阶段。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断丰富,我们即将迈过靠融资去‘烧钱、靠补贴来‘续命的阶段,盈利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李斌说。

电池:消费关注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充电问题成为这个新兴市场的最大困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也让部分新能源汽车车主出现续航里程焦虑和电池更换的担忧。

“主要是找不到充电的地方,只能买了一辆燃油车。”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荣荣是个新潮人士,在10年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还只是个概念时就买了一辆比亚迪的油电混合汽车,因为当时卖新能源汽车的店比较少,她是专门从深圳定购并千里迢迢赶到深圳把车开回来。可是今年该更新换代时她竟然入手了一辆燃油车,让朋友们很是意外。

“其实电动车开起来很安静,驾驶时提速也快,还是很实惠的。”荣荣自己也很是遗憾,但她居住的小区没有地下停车位,10年前物业是在小区里适合充电的地方安装了几个充电桩,但现在买新能源汽车的邻居多了,经常是下班回来后仅有的几个充电车位已经没有空位。为此她又专门咨询了单位的物业,物业明确告诉她最近没有安装充电桩的计划,她只好放弃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计划,购买了一辆燃油车。

“我觉得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充电。”一位消费者在回答是否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也说,“燃油车是加了油就立刻开走,最多耗时几分钟,电车在快充下也要充1个小时,太耽误时间了。”

这确实是阻碍电动车替代燃油车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最大、成本最高、价值链最大的一个环节,电池一直代表着整个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的方向。一旦电池技术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将会带动整车、上游资源、中游零部件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在降成本压力和提高充电速度的设计上,车企如何平衡取舍,仍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

高速充电会加大电池设计的难度和削减电池的寿命。“为了适配高速充电,需要特殊的电池设计,例如降低电极的厚度,这会增加电池的成本和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一位电池制造业内人士表示,“在高速充电下,若想维持电池的寿命,要重新做相關的电池包设计。这种设计下,成本比较大。”

在此背景下,部分车企发展出换电模式来试图解决这一困境。但是实际上,同样问题重重。

首先,成本较高。建设换电站需要用地,为了提升效率,用地一般需要选择接近人员密集区的地方,这种地块一般价格较贵,且审批流程较为烦琐。再加上目前的主机厂所生产的动力电池规格不一,如果要建设换电站,必须储备多规格的动力电池,这样就导致成本增加。其次,动力电池再利用技术存在壁垒,存在电池衰减等问题。此外,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也制约着新能源车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比例为3.14,车公桩比为7.07。距离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桩车比1:1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都有一个提振作用。

当然,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成本、充电便利性等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供给侧需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关键因素持续加强技术攻关,需求侧需要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引领,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广力度。

核心竞争力:助力打造良性生态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完全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攻坚期,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重大发展方向。”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直言,要实现新能源市场的健康成长,必须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政策”双轮驱动的转变。

一个业内共识是在销量提升的背后,要想真正打造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找到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竞争中的“替代性优势”,从而建立新能源汽车良性生态。

事实上,针对新能源车的用车痛点,不少企业正积极创新,争取把“痛点”变成“甜点”。

在汽车行业,平台整合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平台化不仅可以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制造、加快产品布局的速度,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更是如此。与“油改电”的产品相比,纯电平台的应用能够提升新能源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灵活性等,增强产品竞争力。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蔚来,还是全球汽车巨头大众、奔驰,在纯电动平台的研发上投入巨资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战略选择。

有分析指出,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存在巨大的差异,必须从零开始设计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旧瓶装新酒,这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大趋势”。

而在一汽-大众产品管理部MEB平台部长王雪峰看来,只有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传统汽车分布式的电子电器架构有可能出现算力、扩展能力、在线升级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电子架构从分布式系统进化到集中式系统。

有分析认为,随着补贴政策的持续调整,新能源汽车即将与传统燃油汽车短兵相接。只有从用户需求出发,认认真真打造产品的企业,才有机会赢得这场竞争。

“坦白说,随着一些原本备受诟病的问题得到解决,不少消费者已打心底里接受了新能源车。”在刘劲看来,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事物回应了消费者对于消费升级、智慧出行的呼唤。

有人说,新能源车要想赢得新的发展,必须实现政策和市场“两条腿”走路。這意味着,必须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科技从实验室走出,让更多的消费者从发展新能源车中受益。

如火如荼,各地出新规

南京:未来一两年,南京出租车将迎来大批量的新能源车。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日前发布《关于巡游出租汽车更新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出租车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企业每更新10辆新能源汽车将奖励1辆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权指标。同时,鼓励“巡约一体”融合发展。

合肥:2020年11月19日,合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要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不久后又出台意见,允许新能源汽车在非高峰时段使用公交专用道。

西安:日前发布了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全市建设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到2022年年底,全市计划新建投运公共充电场站150个,公共充电桩7500个;专用充电场站50个,专用充电桩2500个。同时强调,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及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对新能源停车位的配备,如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场应设置30%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

不但是我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颁布了禁售新燃油车的规定。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2020年11月1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表示,英国将在2030年禁止销售汽油、柴油驱动的小汽车以及货车,对混动轿车和货车设定了宽限期(2035年),旨在满足本国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这是自2020年2月英国将禁售计划从2040年提前到2035年之后的再度提前,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十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2个国家、25个地区宣布或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例如挪威计划从2025年开始,在售的所有新车都将是零排放汽车。目前,该国对电动车减免增值税、进口税和二氧化碳税,此外还有其他激励措施,当地电动车渗透率最高,去年电动车几乎占到了汽车销量的56%。还有丹麦、冰岛、爱尔兰等国家均计划2030年后禁售新燃油车。

结语

2019年,全球共销售了近221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其中,中国市场的消费约120万辆,全球占比高达54%。

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这个预测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其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新能源电池汽车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