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如何理解习惯性成瘾

2021-02-04周芳凝

北京纪事 2021年1期
关键词:白鼠双十一贝斯

周芳凝

双十一的脚步还没走远, 双十二已经迫不及待地接踵而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无人问津的光棍节开始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节,更难再去回顾是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对于购物,尤其是对打折网购产生了一种“不能不剁手”,只要我没买我就要损失一个亿的瘾。

在日常生活中潜伏着很多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瘾”,它们大多都尚未构成病理性的“成瘾行为”,但是却稳稳地扎根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操控着我们的生活:一到空暇就想刷刷某宝、某多多;每天不来几杯咖啡就觉得不曾真的醒来;还有魔术般让人迷恋的糖类衍生物和酒精给我们带来的欲罢不能的吸引……也许我们的大脑向我们发出理智的讯号说,我们应该和它们保持距离,但是我们的身体却都屡次诚实地没做到。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想去探究和干预自己的这些隐性成瘾的行为,但是又有些时候作为一个自诩有自由意志的人,我们也不由得诘问自己:为什么不知不觉地被那么多不很恰当的欲望操控和裹挟了呢?

成瘾让小白宁死不从

关于成瘾行为, 科学家曾经拿小白鼠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将银丝制成的电极放到了15只公白鼠的脑中,并衡量刺激不同大脑区域所产生的效果——可能让你有些惊讶的是,科学家总是喜欢拿小白鼠做实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白鼠的大脑和人脑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该实验在改良中被重复了几十年,结果发现,对白鼠来说,按压食物杆可以吃到食物,按压操纵杆并向伏隔核区域释放电刺激可以让白鼠感到极大的刺激。白鼠宁愿刺激伏隔核也不愿意进食,甚至是在即将饿死的时候,它们仍要试着再按一按操纵杆。更甚的是,在白鼠们刺激伏隔核一段时间后,如果科学家切断电源,白鼠首先会为了得到额外的刺激更加激烈地按压操纵杆,然后当它们彻底“意识到”不会再有更多刺激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會再按食物杆开始吃东西,而是蜷缩在一个角落等死。为什么白鼠在过度刺激伏隔核之后宁可自杀都拒绝进食了呢?

伏隔核是我们大脑前额叶皮质和腹侧被盖区中间的一小块重要的区域,研究显示它与释放愉快和奖励,成功和笑的关系十分紧密。伏隔核中有许多神经元都有待被激活的多巴胺受体,一旦被刺激,它们便会释放信号表示“我体验到了奖励,它甚至超过了我的期待”。实验中的小白鼠则是被过度刺激了,它们的大脑感受到自己体内挤满了多巴胺受体了,脑细胞便不再制造更多会产生愉快感的多巴胺受体,于是小白鼠体内的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大大减少。这影响到白鼠体验奖励的能力,不再有什么能够给白鼠带来愉悦的刺激,包括食物。奖励系统被摧毁,白鼠因饥饿而死。这个实验结果应用到人类身上的意义则是更加发人深省的,当人类通过成瘾行为体验到过度刺激时,多巴胺会充满他们的伏隔核,多巴胺受体的浓度因此大幅下降,最终成瘾者无法从相关的成因之外的刺激体验到奖励和愉悦。这里的成瘾包括行为过程的成瘾,或者化学物质使用的成瘾。这就不奇怪很多重度成瘾患者会说,他们做某某事并不是为了过瘾,而是努力让自己感到正常。

以上并不是成瘾行为的生化解释全貌,但是我想它可能是足够触目惊心的一隅。它告诉我们,身体通过让奖励系统失衡,来惩罚我们滥用自身的奖励机制,进而让我们偏离正常的体验越来越远,在步步深渊的成瘾行为中越走越深,无法自拔。作为有着更复杂情感思维活动的人类,我们显然不只是像小白鼠那样被动接受刺激和反应。我们的行为有更多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我们的行为是和情感、认知紧紧联结在一起的。脑科学的研究让我们知道成瘾行为的背后是会带来相应的生化后果的。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那么不经意就开始依赖上某种行为或者物质?有没有可能改善这些大大小小的“瘾”,并且对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更加有觉知呢?

掩藏在成瘾后面的情感渴望

近日热播的美剧《后翼弃兵》讲述了一个天才国际象棋少女贝斯,如何在一个女性几乎不会出现在棋坛的年代, 一步步凭借自己惊人的天赋和执着的努力问鼎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的故事。贝斯是一个孤儿,从小父母关系不和,父亲最终抛弃了他们母女,母亲绝望之中把自己和女儿带入到了一场自杀式车祸中。母亲在车祸中身故了,小贝斯却奇迹般生还了。虽然天赋异禀,但是成年之后她便酗酒严重,并且她的顽固“习惯”就是必须一直服用镇定剂,才有下棋的灵感。镇定剂给她在赛场上遇困突出重围的勇气,镇定剂的存在本身似乎就是她的定心丸。最终在跟俄罗斯大师角逐的冠军赛的前夜,贝斯突破了自己关于镇定剂的心理梦魇,把镇定剂都扔到了马桶里,第二天自信上阵,夺冠而归。

贝斯扔掉了她的镇定剂一举夺冠的环节,是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克服成瘾问题的高光片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很难这样一举杜绝网瘾、咖啡因、酒精、甜食等等潜伏的诱惑。但是贝斯这个例子让我们特别明显地看到了成瘾背后的动力,是关联某种情感的渴望的。这种渴望可能是关于爱的、安全感的、控制感的、精神的沟通与自由的,甚至就是对于一种轻松舒适的感受的。这种渴望具体的内容可以是非常个性化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被实现,所以被压抑了的情感或者精神需求。

于沧桑正道守恒精神世界

如果说物理世界有着它大名鼎鼎的物质守恒定律的话,我们看不到的精神情感世界也是一定“守恒”的。我们那些在意识层面无处安放的情绪情感需求, 都会在潜意识层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每种“ 瘾” , 某种程度上都是那些未被满足的无声的渴望,而身体在这个渴望表达的弯道上,悄悄记住了某些通过成瘾行为带来的过度快乐,而不愿意再在生活正途的荆棘中寻觅平和的美好。那么我们的身体为什么那么容易记住通过成瘾行为带来的快乐感,而放弃通过情感交流,精神探索获取愉悦感呢?我想这里的答案应该是,因为前者更容易。我们可以在购物软件上点下单就能马上感受到自己拥有心仪的东西,而不必深刻反思自己的需求与真实的体验花钱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喝几杯咖啡就让自己精神振奋,而不必通过聆听和善待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酒精就让自己处于思维轻松、情绪舒展的状态,而不必让自己必须耕耘出充实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关系为前提……那些“成瘾行为”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直面生活,在“沧桑正道”中去探索和收获美好的旁边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就很难再合上回归到正道上。

也许这样说我们剁手购物,和日常的咖啡因糖分依赖会显得有些危言耸听了,但是我们必须记得,当我们开始不加反思地对于某种行为或者物质产生依赖,因为这种行为可以给我们带来短暂且密集的快乐,这就是一种成瘾行为了。不管这种依赖是一种行为的还是物质的,不管它的程度是很高,还是日常非病理的依赖,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和生化机制都是类似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生活中收获美好似乎没有捷径,而必须是持久的对自我的审慎觉察,构建充实的意义感,维系有质量的情感联结,保持开放的和世界对话的态度……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成瘾行为。简而言之,我们确实应该让自己远离“未经审视的生活”,在“真实的”生活里面去觉察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需求,以反思和开放的心态进行人际互动,去接受在有局限的肉身中寻觅一种平衡过后的愉悦和美好,这一切是需要我们自己有意识地悉心守护的。

但是商家并不会替我们守护这些最宝贵的内核,相反,它们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大刀阔斧地逮住我们人性中渴望抄小道过度享乐的成瘾弱点,掏空了我们的内在感受,把我们的欲望无限向外诉诸,让我们不知不觉离自身越来越远,远到我们几乎忘了只有最终能把欲望内守,才是作为一个人找到安定和满足感的归宿。

如果你不能以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那你的欲望将会得到虚假的满足。对于如何以健康的方式满足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一个大家都不会否认的答案可能是:让自己勇敢地直面生活,在里面不断地付出与收获爱,探索与构建自己的意义感吧!

猜你喜欢

白鼠双十一贝斯
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犬韦氏巴贝斯虫病的流行与诊断
鼠国要上天之火药烤白鼠
小白鼠会排队
《麦克贝斯》的悲剧行动
铅对实验白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