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泉: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1-02-04金陌
金陌
几年前,白浮泉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多少有点陌生。因“大运河文化带”,而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而“燕平八景”中“龙泉漱玉”也只是听说,直到白浮泉与运河的关系“明朗化”以后,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处景致是指的白浮泉的景观。
2000年左右,昌平凤山温泉度假村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这些年也颇具影响力。有了凤山,就没有个龙山吗?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这么想。查阅一番,方知龙山就在凤山边上,果然很符合古人的起名方式。而白浮泉,就在这龙山、凤山的两山之间。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果然是风水宝地。
北京大运河的源头
如今,只要提起白浮泉,就会说它是大运河的源头。其实,严格来讲,白浮泉不能算是大运河的源头。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大运河的建造历史,最早是在隋朝。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才真正将大运河直接贯通南北。建成后因水源问题,南方漕运只能到达通州,而无法直航进京。元朝太史令郭守敬经过多年详细勘测,取白浮泉,建白浮堰,“欲东反西”引导水西折而南,汇至昆明湖(昆明湖古称瓮山泊,这一引水渠被命名为“白浮瓮山河”,全长约32公里),后导入积水潭,经崇文门至通惠河,为漕运进京提供了充足水源,从此“京师无转饷之劳”。元代熊梦祥《析津志》称,昌平白浮泉为“京闸坝之源”。所以,白浮泉是在千年之后才成为了大运河的“源头之水”。其实,更确切地说,白浮泉是大运河北京段的源头。
我因工作之故, 在2009年路过如今的白浮泉遗址。当时这里还很破败,到处都是因常年采挖沙石而留下的坑洼。同行之人虽是昌平本地人,也并没有向我们提起白浮泉。2010年,我再次路过时,当地人已经知道这里将会建造“白浮泉湿地公园”,话语里都是对未来的期待。进而,向我讲述了当年白浮泉边上都龙王庙的庙会盛景,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2017年,我和家人特地前往寻找白浮泉遗址。那时的白浮泉湿地公园已经变成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中的一部分。整个森林公园占地面积大约是朝阳公园、颐和园公园的1.5倍,光凭双脚走,真的是很难看遍。沿着步道,走了很久,也未找到当时的白浮泉遗址,只好遗憾而去。一年之后,传来新的消息,滨河森林公园变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去年春天再去寻找,终于看到了白浮泉遗址的面貌,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白浮泉倚龙山而建,修建了白浮泉遗址石碑。附近有步道通向山顶。山不高,走个一两百步即可到达。草木青翠,树木茂盛,缓步而上,就见到了山顶的都龙王庙。红墙、黄瓦的一座庙。左右钟鼓楼,大殿居中,大殿内人面龙王端坐正中。
龙王庙很常见, 全国各地有太多了。为何这里叫都龙王庙呢?都龙王庙其实就是总领龙王庙的意思,可见它的地位之高,实乃全国龙王庙的大领导。据说,当年在这里祈雨“圣事”有很多,院内的小碑林里的碑文记载很多。而民间对都龙王庙的记载,多数与庙会相关。这里也曾是繁华之地,北京“花会”经常光顾之地。
白浮泉的重要地位
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通惠河相伴而生、荣枯与共,共同成为运河文化史上的重要承载。
它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经典杰作。郭守敬作为世界级的水利专家,在打通白浮瓮山河的过程中,提出并成功运用了以海平面为零点的海拔标准概念,这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早了560余年。白浮泉引水选线,循山麓绕行60余里,而海拔高度缓缓下降不过数米,其精确程度令人惊叹。郭守敬正是利用这极其微小的海拔落差,沿途设置了12个“清水口”工程(就是渠道与山溪的平面交叉工程),避开了白浮泉东南的沙河、清河两条大河低地,顺利将白浮泉水导引入京,解决了几代人未能破解的难题。这一成功的水利实践经验,当之无愧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经典杰作,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世纪60年代开凿的京密引水渠,自白浮泉至昆明湖段,即循白浮瓮山河故道,足见当时设计施工之精准。
它是北京城息息相关的重要水源。元朝定都北京时,京城已经集聚了50多万人口,需要大量生产生活资料和用水。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元大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水源。不仅使南来漕船经通惠河得以直泊京城,丰富了京城人民的物资供应,极大降低了南货进京的成本;还将北京西北地区诸水与京城既有水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积水潭附近千帆争流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为京城众多人口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即称:“其为利之溥与历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关者,首推白浮泉。”
它是古代祈雨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由都龙王庙和九龙池组成。都龙王庙位于龙山之顶,始建于元朝,是北京历史上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的敕建龙王庙,代表“龙王泉祖之庙,为诸泉水之始”,经数百年传承,形成了特色的龙山庙会文化和祈雨习俗。现还存有8块明清时期石碑,详细记录了数次祈雨的灵验经历,因此香火繁盛,历代均有捐资,妥善修缮。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附近州县的民众还要在山门下的戏楼演戏三天,作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存建筑仍有元代风格,坐北朝南,三合布局,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塑有龙王坐像。此外,龍山一带还曾有龙泉寺、白衣庵、莲池、观音洞、甘露亭鱼池等多处古迹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