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研究*

2021-02-04赵一鉴张建巧景赟杭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融肝功能肝脏

乔 敏,赵一鉴,张建巧,景赟杭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起源于肝脏上皮或间叶组织的肿瘤[1],其发病原因复杂,与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等关系密切。研究显示该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约有38万人死亡[2]。传统的手术和栓塞化疗均为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多采取多种微创治疗方法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4]。本研究采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了PLC患者,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8例,男59例,女49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为(52.73±6.11)岁。所有患者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5]的标准诊断。排除标准:近期有重大外科手术史、对本研究所用的治疗方法不能耐受,肝功能Child-Pugh C级、伴有其它严重的器官疾病或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性别、年龄和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开展之前上报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批号:2016-15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在行TACE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F动脉导管插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采用动脉造影和间接门静脉造影判断有无迷走肝动脉和门静脉癌栓,观察肿瘤的供血。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载瘤动脉,将阿霉素50~60 mg、顺铂 60~80 mg和表柔比星20~40 mg与典化油10~30 mL混合后乳化为碘化油乳剂,通过微导管送至载瘤动脉开始化疗栓塞。当载瘤动脉血流停滞时,停止注入。当原发病灶充满碘化油乳剂后结束治疗。术后,给予患者护肝治疗;在部分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4周行RFA治疗,使用美国RITA 1500型RFA肿瘤治疗仪,先行腹部CT增强扫描,明确肿瘤位置。设置参数如下:发射频率400 kHz,功率1~250 w。在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在CT扫描引导下,选择穿刺点,明确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并以金属颗粒标记,再次CT扫描,确定穿刺点。使用RITA多极RFA针,经皮穿刺至肿瘤边缘,依次展开射频电极。在消融过程中,对肿瘤直径<30 mm者,行单个位点消融,使消融范围超出肿瘤边缘10 mm(距肝脏表面>10 mm)。对肿瘤直径在30~50 mm者,行多点位重叠消融,设定2~3个位点。对肿瘤直径>50 mm者,行多位点重叠消融,尽可能使瘤体完全消融。单次消融点位不超过5个,每个点位消融15 min。在消融结束后,行针道消融。在治疗结束后行护肝和止痛等处理。

1.3 疗效评估 参照RECIST 1.1标准评估[6],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4 血清检测 使用Hemostasis Analyzer凝血测定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Bacon公司);使用罗氏Cobas C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常规检测AFP。

1.5 院外随访 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治疗后前6个月每月随访1次,以后改为每3个月一次。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在治疗后3月复查,联合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TACE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比较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和血清AFP水平比较 治疗后,TACE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AFP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和AF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比较

2.4 两组1 a生存率比较 在随访期间,联合组失访2例,TACE组失访1例。联合组死亡13例,其中11例因肝衰竭死亡、2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TACE组死亡28例,其中19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5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4例因肺转移死亡。联合组1 a生存率为75.0%(39/52),显著高于TACE组的47.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2,P=0.003,图1)。

图1 两组1 a生存率比较

3 讨论

PLC是消化道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待疾病进展后部分患者可表现出肝区疼痛、腹胀和下肢水肿等一系列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7,8]。TACE和RFA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介入治疗PLC患者的方法。尽管TACE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技术难度较大,当肿瘤邻近重要器官或血管时,栓塞不满意,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效果并不完全,不利于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RFA也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已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因而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研究采用TACE或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为临床治疗PLC患者提供了经验数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为77.8%,疾病控制率为87.1%,均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50.0%和70.4%,提示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能够提高近期临床治疗效果。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肝癌的方法,包括在肝脏肿瘤组织内注射酒精[9]、冷冻疗法[10]、激光消融[11]、TACE][12]和RFA[13],其中TACE是通过肝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对肝脏肿瘤血供进行阻断,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目前,该治疗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应用较多,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占有重要的地位,且随着新型栓塞剂Debs、90Y、载药纳米粒等的应用,TACE也朝着优化的方向前进[14]。RFA是利用电流对电极周围组织中的离子进行激发,进而生成高温,到达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有人采用RFA治疗PLC患者,发现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还能破坏病灶周围的微小血管,形成隔离带,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作用,认为RFA是治疗PLC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15]。本研究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更高。我们认为,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即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在TACE治疗时仅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杀灭,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杀灭不完全,而联合治疗在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通过高温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其中RFA还能在杀灭肿瘤细胞时破坏病灶周围的微小血管,形成隔离带,故杀灭肿瘤的效果更显著。

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与TACE组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治疗后血清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TACE组治疗后,提示开展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血清AFP水平[16,17]。在PLC患者中,部分人群存在肝硬化,此时患者肝功能受到损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本研究在TACE或TACE联合RFA治疗后血清AFP水平降低,表明肿瘤细胞被杀灭,阻止了肿瘤细胞的侵袭生长,这也证实了TACE或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的有效性,而联合组肿瘤细胞被杀灭的效果更显著,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更低。采用TACE治疗以阻断肿瘤的肝动脉血供,肝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血、缺氧,易对患者肝功能产生损伤,故有时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会一过性升高[18-20]。

在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中,我们发现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2%,与TACE组的51.9%比,无显著差异,提示相对于TACE单独治疗,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并不会显著增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另外,本研究还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1 a生存率为75.0%,显著高于TACE组的47.2%,可见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我们认为可能与联合组治疗后发挥更好的肿瘤杀灭效果有关。

综上所述,相对于单独实施TACE治疗PLC患者,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的疗效更显著,能够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患者短期预后。同时,两种治疗联合还不会明显增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示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本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未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未对肿瘤分期或组织学分化、肿瘤侵犯和基础肝硬化情况进行严格的对比,使治疗的可比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观察时间较短,还不了解两组远期生存率的差异。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讨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近远期效果,以及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治疗依据。

猜你喜欢

消融肝功能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消融
肝脏里的胆管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消融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