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兔:令大象意想不到的亲戚
2021-02-03杨宋奇莺
杨宋奇莺
大家还记得6月份引起全国关注的15头“北迁”野象吗?历时了两个多月,野生象群在人工的科学引导下,终于要回家了。在这一路上,野生象群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的保护,才得以平安的行进。
每年的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在保护大象之余,也让我们认识认识大象的亲戚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的近亲——蹄兔(Procavia capensis)。没错!这样长得有点像兔子,又有些像老鼠和狸的小动物就是“巨无霸”大象的亲戚,并且是目前已知的关系最密切的陆地近亲。这是通过它们的化石、解剖结构、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和地理位置等而得出的结论。
蹄兔,隶属蹄兔目蹄兔科蹄兔属,广泛分布于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灌木丛、岩石地区(如内陆悬崖,山峰)、沙漠等。外形像兔但不是兔,这种体长仅仅50厘米、体重大概4公斤、短尾巴的毛茸茸哺乳动物,有着特别的蹄足和牙齿。
它们的前足四趾,后足三趾,脚趾均有蹄状的趾甲(nail),除了后足内侧脚趾是长而弯曲的爪(claw)以用来梳理和抓挠。脚底上长有特化的弹性脚垫,使它们可以靠丰富的皮肤腺分泌来保持潮湿,如同可以在墙壁和玻璃上固定的吸盘,在它们攀爬时起到防滑的作用[3]。
蹄兔上颌有一对长而大的门齿,且终生不停地生长[4]。尽管看上去和啮齿类动物有相似之处,但蹄兔的这对牙和象的长牙(tusk)更接近。长牙(tusk)指一些哺乳动物不断生长延长的、伸出嘴外的前牙(front teeth),通常是犬牙(canine teeth),如野猪和海象,而蹄兔和象的都来源于它们的切牙(incisors)。
蹄兔适应能力较强,从平原到4000米的高海拔山地均可生活,通常栖居于岩石区,所以也叫“岩狸”。喜好群居,一般是几只到几十只成群生活,觅食时离巢50米左右,并会有一只或多只蹄兔作为“哨兵”站在显眼处,发现威胁时就会发出警报让大家尽快退回巢穴。
蹄兔能发出多种多样的声音和信号,除了警告性地高声颤音以外,它们的声音还包括啾啾声、咆哮和口哨声等。在夜间它们会发出一种沙哑的尖叫,一开始是吱吱声或哨声,然后上升到猪一样的尖叫,最后是孩子般的尖叫。大部分的尖叫通常在它们夜间上下树时发出。
白日间它们或隐身于岩隙之中,或出来晒太阳、整理皮毛。蹄兔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地衣类、青草、鲜叶和果实等为食,也会吃鸟蛋、昆虫和小型蜥蜴等。
蹄兔有复杂的多腔胃,可以让共生细菌分解坚硬的植物材料,不过它们消化纤维的整体能力弱于反刍类的有蹄类动物。虽然不是反刍动物,但蹄兔有时也会做出类似反刍的咀嚼行为,并伴随着响亮的咕噜声,这被认为可能是攻击性的表现[6]。此外,蹄兔可以长时间不喝水,它们的肾脏可以使液体高度浓缩,通常通过食物就可以补充所需的水分,这使蹄兔能在干旱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
蹄兔喜歡晒太阳,科学家们对这个有趣的行为也进行过研究:它们的体温不很稳定,会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晒太阳被认为有助于其调节体温,对提高蹄兔的体温和代谢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晒太阳,蹄兔还可以通过脚上的汗腺和与同伴抱团挤在一起来调节体温。
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虽然有着同样的祖先,但蹄兔和大象在演化过程中却一个越来越小,一个越来越大,并且都发展出了适宜自己生存的各种器官和调节方式。
当前小小的蹄兔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而庞大的象被列为濒危(亚洲象和非洲草原象)甚至极危(非洲森林象)。在世界大象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继续保护大象,让它们能够和蹄兔一样,自然地生活在家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