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1-02-03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环境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市绿色

11月30日上午十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京津冀协同等内容作主发布,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负责人分别介绍各自领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着力打造天蓝水清生态美的城市新面貌,为北京冬奥会添加了美丽的中国底色。

为让各位媒体朋友更好地了解冬奥北京市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先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先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丁胜先生;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杨进怀先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先生。来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新闻媒体相关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先生,介绍冬奥生态环境工作的整体情况。

嘉宾于建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有关工作情况。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冰雪盛会,也是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契机。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市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充分发挥冬奥会筹办对发展的牵引作用,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更多更早地惠及市民。

“气”质提升 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聚焦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动,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纳入了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首先从法律开始,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全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在用大气类地方标准达41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支撑了污染设施企业整治退出等重点措施的实施。在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方面全面构建“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建成“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实现对街道(乡镇)颗粒物监测全覆盖;搭建了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在线监控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系统,创新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道路尘负荷走航监测;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实现污染精准识别,达到精准执法。

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燃煤消费总量不断下降,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无煤化”。车辆结构绿色优化,坚持疏堵结合,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12.5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车48.5万辆,目前,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达70%,机动车结构达到历史最优。城市面貌更加洁净,狠抓道路、施工、裸地扬尘精细化治理,城市洁净度显著提升。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PM2.5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创下了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优、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中最优的“双优”成绩。

“碳”索创新 先行先试贡献“北京经验”

北京市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碳市场运行机制、管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清洁转型,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任务目标。

科学谋划,抓好减污降碳协同,研究编制北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用好市场机制,助推减污降碳,深化北京市碳排放交易试点等,积极争取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CCER)落户北京。探索先行先试,做好典型示范,发起首都头部企业低碳发展倡议,推动头部企业积极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探索实践创新示范。汇聚国际经验,展示北京实践,连续5年举办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为推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生态环境指数连年攀升 生态文明建设亮出“金名片”

北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从“小生物”看“大环境”看“大生态”,我们推出了“北京生物图鉴”系列科普,讲述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推出“大美北京”线上展览,向世界展示了生机盎然的“北京湾”。无论是小到一条微博互动留言,还是大到世界舞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减排扩容,EI指数连年攀升。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十三五”期间,北京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年攀升,由2015年的64.2增长到2020年的70.2。

加强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北京市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5086种,发现70种北京新记录种。2021年6月5日起《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實施,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市委生态文明委重点工作,把开展本底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同部署、同落实。

绿色发展,亮出“金名片”。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重要抓手,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实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2021年,海淀区、怀柔区荣获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平谷区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北京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五个生态涵养区和一个中心城区,进一步达到了示范辐射的效应。

协同发展 生态环保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协同,率先从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协作机制方面,统一立法、联合执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开展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协同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在下大力气压减燃煤、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机动车排放的同时,实现了区域共同的天蓝、水清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北京市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为契机,坚持绿色办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让市民既能享受到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实实在在感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环境改善成果。

主持人田伟:谢谢于建华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先生,介绍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的有关情况。

嘉宾李涛: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

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綠色发展理念,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积极推进首都城市绿色发展。通过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自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以来,北京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具体表现为:

产业发展空间和结构更加优化。一方面,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严格落实产业禁限目录和退出目录,加大对能耗较高、碳和VOCs等排放较大的工业行业、生产工艺、国家规定落后设备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动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减量发展、留白增绿、发展高精尖产业腾出了更多宝贵空间。同时,逐步探索建立了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以标准约束为抓手,积极引导低效高耗企业调整退出与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先进、污染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2020年,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6.9%和58.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7%和34.6%。

产业提质增效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期间,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领先,涌现出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三一重工“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厂”等行业标杆。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产值、规模以上制造业地均产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9%、19.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均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99.1%。

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不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持续组织开展能效限额、用水定额、清洁生产标准对标工作,鼓励企业对标先进,提质增效。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较2015年下降22.7%、35.2%。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示范,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动6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9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56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同时,推动了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产品装备入围国家推广目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不懈,时不我待,抓住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契机,继续巩固产业调整转型和高精尖经济结构优化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提升产业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水平。一是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二是推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以智慧能源为方向,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推进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化。开展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三是推动产业绿色提升与绿色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大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先进典型,促进企业、园区积极节能降碳。

力争到“十四五”末,绿色发展水平更加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年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持续推动减量约束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经信局二级巡视员李涛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丁胜先生,介绍住建领域相关的情况。

嘉宾丁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决策部署,以最快的速度、最严格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从严从紧从实抓好住建领域生态环境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绿色办奥理念,严抓奥运场馆主体工程及相关设施周边环境治理总体规划和统筹部署。为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环境提升和景观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工作安排,我委下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全市住建系统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突出做好冬奥会场馆、冬残奥会场馆、相关活动场所、途经沿线等重点区域、涉奥场所及周边工程项目的环境整治提升,严格落实包干净、包秩序、包美化的“门前三包”和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100%密闭运输、出入车辆100%冲洗的“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加强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坚持“进门查证、出门查车”,不断加大施工现场环境管控力度,强化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提升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是始终坚持“四节一环保”,严抓冬奥绿色场馆建设。北京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场馆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其中,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比赛赛道是世界上首条整体加盖遮阳棚的赛道。遮阳棚可以有效降低气候因素对冰面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赛道的能源损耗;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中采用表土剥离及回收利用技术,减少赛区内的水土流失、最大化的减少客土引入赛区、保护原生种子库,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

三是始终坚持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并重,严抓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共有在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3058项,其中规模以上符合安装条件的工程2146项,已安装2146项,安装率100%;全市共有投产在用的96个混凝土搅拌站均已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全市建设工程(含搅拌站)视频系统总体安装率为100%,共有摄像头6971个。市住建委通过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对全市2146个已安装视频监测设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定期巡查,对冬奥工程等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巡查,确保每周全覆盖巡查一次以上。空气重污染预警、重大活动等期间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巡查频次。对非现场巡查发现的扬尘违法违规问题,违法情节轻微的,均已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改正,违法情节严重的,进行现场核查,确保从严管控冬奥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工作。2021年1月1日至11月底,市住建委共开展非现场巡查工程111367项次,现场核查工程501项次,非现场巡查发现扬尘问题督促项目整改2843项次,通报扬尘违法违规项目175个,约谈49家施工单位,约谈视频服务公司12家次,暂停2家施工单位在京投标资格。因建筑垃圾处置处理方案未备案、大面积裸露土方长期未苫盖等问题移转市相关部门处理43起,因渣土车违规未备案移转市相关部门处理278辆。

四是始终坚持推进首都城市环境向美而行,严抓施工围挡整治提升工作。按照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求和“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计划,我委牵头组织开展全市施工围挡规范整治工作,对围挡材质、高度、装饰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施工围挡“坚固、严密、等高、顺直、整洁、美观”。截至目前,全市住建系统365处上账围挡已完成整治363处,完成整治率99.45%。全市各系统施工围挡共计2317项,已拆除围挡258处,已规范治理1956处,总体完成率96%。

五是始终坚持创新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严抓全市“绿牌工地”创建工作。为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我委先后印发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绿牌”工地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落实“绿牌”工地评选工作的通知》,通过发挥“绿牌”工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管理水平,为圆满完成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委已开展2次“绿牌”工地评选工作,全市已有123项工程被评为“绿牌”工地,同时组织各区住建部门通过开展授牌仪式、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关注度和项目创建积极性,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要首善的良好局面。

六是始终坚持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严抓“擦亮北京城,迎接冬奥会”专项行动落地落细。为提升首都城市环境秩序,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视觉清朗、规范有序的首都形象,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开展集中整治非法小广告专项行动,配合城市管理部门重点对物业小区、房地产领域非法小广告开展专项整治。以《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规定为依据,突出整治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涉及利用非法小广告进行房地产销售、出租等情况,整治物业服务企业未及时清除小区内非法张贴、喷涂的小广告情况。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全面及时开展全营销链条的自查自纠工作,对发现采用非法小广告进行营销宣传的要立即停止。物业服务企业加大对管理小区全面巡查,落实清刷保洁责任,履行制止、劝阻、报告义务。属地房管部门按职权分工配合城管部门做好相关查处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治理、提升、美化”的工作思路,在全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求项目参建各方严格落实《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各项要求,确保“路面不见土、车辆不带泥、周边不起尘、裸土不外露、黄土披绿装”,引导重要街道、传统文化街区和市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的现有建筑物改造和外部装修采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硬质围挡,禁止利用施工工地围挡设置户外广告,严禁在各类施工围挡上乱涂、乱画、乱张贴,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施工围挡规范设置和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同时,配合首都环境办对物业小区、房地产领域非法小广告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提供坚实的城市环境保障。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住建委丁胜副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进怀先生,介绍水务方面的工作情况。

嘉宾杨进怀: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北京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冬奥会的举办也是推动北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主要围绕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与各位记者朋友进行交流。

北京水务工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指示要求,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北京市采取的是以水为脉,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

那么围绕冬奥会取得的显著成绩,可以概括为:在面上,全市425条河道流域实现了山清水秀;在线上,全市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五大流域实现了水系连通、全流域贯通;在点上,围绕冬奥会的场馆和比赛场地实现了蓝绿交织、清新余亮。

今年经历了122天的超长期的汛期,对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北京这个特大型缺水城市赠上了一份老天爷的“厚礼”。从6月1号到9月30号,全市共降水79场,其中大雨就有10场,降雨量792.6毫米,比常年同期的425.7毫米多将近9成,累计降雨量是近60年以来最多,降雨形成的水资源量达到56亿立方米。北京水务工作在确保防汛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精准调度,最大限度的将降雨量转化为有效的水资源量,有效的服务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在汛期,水务部门提前研判雨情水情,精准预警预报,通过智能化手段,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运用,模拟预演不同量级降雨情景、不同调度方案的洪水过程,统筹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径、多目标,科学调度洪水,有效的控制河道水位,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因势利导,通过密云水库等重点大型水利工程进行多水源调度,打通新的补水路径,开辟新的存水区域。重点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地下水恢复,以及城市生态补水。在消除水患灾害风险的同时,将降水转化为有效的水资源,润泽北京大地。今年应该说实现了水资源的入河、入海、入地的系统化生态补水,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五大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生态补水到现在,全市已新增23条有水河道,增加有水河道长度418公里,增加水面32平方公里。密云水库在今年十一国庆之日,达到了历史蓄水最高水位,需水量达到了33.59亿立方米,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北京地下水位连续六年回升,到今年的11月19日,地下水的埋深为16.93米,比今年年初回升4.98米,今年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5.5亿立方米,实现了“藏水于地”的目标。

通过跨流域生态补水,不仅使河道内水质明显改善,各类污染物浓度指标大幅下降,还使一些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增加。黑鹳等一批珍稀水禽成为常客留鸟。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主要河湖实现了水清、岸绿、安全、宜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在打好“洪水”与“水生态”的组合拳的同时,也打好“碧水攻坚战”的重拳。近年来,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5%,国家考核断面水體全部达标,优良比例达68%,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方案,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全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并得到长效巩固,累计整治小微水体890条处,常态化开展“清管行动”,最大限度减少初期雨水污染。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围绕服务冬奥,携手河北建成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600平方公里,并建立了水源地保护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携手保护水源地支持冬奥会。

与此同时,稳步推进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共享,推进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建设,完善河湖空间服务设施,开辟垂钓区、皮划艇活动区,结合冬奥会、冬残奥会开放天然河湖水域供市民开展滑冰等冬季冰雪运动。大运河北京段实现通航,凉水河、西南二环水系等滨水游憩通道全面打通,“亲水游”已蔚然成风,许多河湖水系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以冬奥为契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立足北京的市情、水情,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统筹、精细灵活地调度各类水资源,在保障城市运转基本需求同时,有效涵养水生态,治理水环境,进一步推进“水务为民”工作,让市民共享河湖治理的成果,持续写好北京特色“水文章”。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水务局杨进怀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介绍园林绿化方面的相关工作。

嘉宾高大伟: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见面。围绕着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在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在这两个方面做的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园林绿化景观的服务保障,二是生态安全的应急服务保障。

第一,我先介绍一下绿色景观的服务保障。用园林绿化的素笔淡彩素描美丽冬奥,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一核四区两轴三线多周边”等重点领域。“一核”主要是指奥林匹克中心区域;“四区”包括首体区域、五棵松区域、冬奥主委区域、延庆小海河区域;“两轴”主要是支长安街和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三线”包括奥运专用线、奥运专用道、火炬传递线;“多周边”包括九处风景摄像机周边、城市副中心周边、重点场站周边,还有涉奥场所周边,群众的身边。

在这些区域里面通过大尺度的园林绿化扩大生态空间,通过开展绿地补种,增加常绿及冬季观枝、观果植物等方式,提升了绿化的景观效果。通过林木抚育提升了赛区外围的森林质量,为冬奥会、冬残奥会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这中间的重点之一就是城区景观环境保障方面,在冬奥竞赛场馆和重要联络线实施绿化建设251.2公顷。完成了首钢冬奥场馆周边的秀池公园、群明湖公园、首钢冬训中心等公园绿地的改造升级,实施绿化建设228.1公顷。在首钢外围,结合西长安城市森林公园群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177公顷。为给冬季增添更多的绿色,在冬奥组委办公区、三高炉秀池周边绿地等4个点位进行了大叶女贞、广玉兰等常绿阔叶树试种,目前效果还是很好的。此外,全市还将在重点街道、重要节点布置10处不同内容的冬奥主题花坛,增添冬奥喜庆气氛。目前,各区的冬季景观增种补植正在进行当中,并将在明年1月中下旬全面完成。

在延庆赛区外围绿化建设方面,近三年在延庆赛区周边共完成绿化造林9.08万亩,森林健康经营40万亩,当地的森林面积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延庆城区,围绕世园路、阜康路、圣百街、百康路等4条景观大道增绿1140亩,栽植苗木8.8万株。在京藏、京新、京礼高速和京张高铁等重要交通廊道累计完成绿化近7万亩,实现了用绿色联通冬奥赛区的目标。可以说,高质量的建设和森林抚育,使森林湿地进一步涵养了延庆的青山绿水,优化了赛区所依托的生态环境。

第二,介绍一下园林绿化生态安全的保障。我们的重点就是防火、防病虫。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健全队伍等措施,实现提升了园林绿化水平和保障冬奥生态环境安全的统一。

在森林防火方面,在延庆赛区外围建设了7700亩森林防火阻隔系统,设置了18路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可实现对赛区的100%覆盖。增加了91处防火标识和语音警示设备,提示进山人员注意森林防火。落实了延庆、张家口赤城县、松山和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防火工作的统一协调。市园林绿化局还成立了冬奥会延庆赛区周边森林防火指挥部,对防火预警监测、火情信息报告、火灾早期处理、应急处置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制定了预案。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在延庆赛区及周边布设了10条踏查线路和50个监测点,对进入赛区的苗木、木制包装和车辆严格检查检疫,并对赛区周边4600余亩的区域进行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冬奥赛区的森林资源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绿色应底蕴,山水见初心。全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工作者,现在正在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只争朝夕,努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冬奥生态环境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主持人田伟:好,谢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记者:谢谢主持人。冬奥是涉及北京和河北两地,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京津冀发展的重点领域,我想请问一下北京市如何在冬奥会筹办和京津冀协同共同发力,谢谢。

嘉宾于建华:谢谢您的提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完成,三地都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北京、张家口两个城市联合申办冬奥会,本身就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结果。因为京冀两地地域相连,大气又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在京津冀協同中,生态环境作为三个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我们一直和河北省围绕着如何做好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工作通力合作,牢固树立协同发展思维,从重污染天气应对以及执法联动等,从各个领域不断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区域合作。经过这些年实践,在立法、标准、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我们的合作不断深入,机制日趋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个大家都有感觉。三地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共享、责任共当,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具体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在立法方面,地方立法是地方事权,但是三地人大围绕着如何协同,在立法上有所突破。比如,三地同步实施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因为车是移动的,会在三地跨界流动,所以三地的立法部门相互协商,制定了大致相同的框架要求,各自立法。所以应该说京津冀在协同立法上有比较明显的突破。

第二,在标准方面,因为像商品是在区域流通的,所以我们统一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和机动车的油品标准,我们还发布了首个京津冀区域统一标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等等,在区域协同方面探索和推动。

第三,在治理方面,前些年特别是京津冀区域一到冬季的时候空气污染易发多发,针对这个特点在生态环境部的牵头下,京津冀连续五年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集中攻坚,大家一块行动起来。这也是一个协同的很好的例子。

第四,在应急方面,在标准上我们统一了空气重污染应急的分级标准,在应急的措施上、应急预警发布上都有很好的协同和联动机制。

最后是在执法方面,联合执法,大家步调一致,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下一步,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还将以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机制,特别是在生态环境领域率先突破方面,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

《广州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提给高大伟局长,我们知道冬奥碳中和是我们北京市民关注的热点,请问高局长园林绿化在助力冬奥碳中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谢谢。

嘉宾高大伟:谢谢您的提问。

助力北京冬奥的碳中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开展了新一轮的百万亩的造林绿化。截止到今年年底,用了4年的时间,北京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5万亩,这个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碳汇量来源。

第二,用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进行碳汇量的计算和实施的监测,通过科学的评估,我们目前已研究形成了油松、侧柏、杨树、国槐、栎类等16个北京主要乡土造林树种的碳汇效果评估模型体系,支撑了冬奥碳中和造林工程碳汇功能评估的科学与精准性。

三是通过专业部门对全市160个监测样地的实地测量与计算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这段时间已经产生50余万吨的碳汇量,这个结果已经通过权威机构的核证和专家论证,这些碳汇量将由北京市政府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支持北京冬奥碳中和的目标。

记者:主持人好,想请问丁胜副主任。我们冬奥会有很多新建的项目或者改建项目,在住建领域降尘是很重要的措施,我们有哪些科技应用,应用在降尘方面,谢谢。

嘉宾丁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当前,我市正在推广创建“智慧工地”,共有六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便是“智慧增绿”。目前施工现场“智慧增绿”主要有以下十三项措施:一是实施扬尘在线视频监测;二是安装空气颗粒物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现场扬尘数据,实施智慧环境检测;三是采用喷淋系统洒水降尘;四是开展施工现场“满眼绿”工程建设,实行绿植绿化景观做法;五是使用生物质可降解防尘网;六是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渣土运输车辆实施智慧管理;七是施工现场采用"绿色"车辆设备;八是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高压洗车台;九是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车辆号牌识别设备,并且要记录每一辆进出车辆,同时车身覆盖及清洁信息;十是使用明挖基坑电动绿网防尘天幕;十一是明挖或暗挖基坑采用防尘隔离棚;十二是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和再生资源化处置;十三是所有现场的电焊施工使用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这个创新还在不断地深化。通过建筑行业不断地科技创新,引领住建领域生态环境建设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谢谢。当前双碳目标战略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所以我想请问在下一步推进制造业实现低碳发展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嘉宾李涛: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提问当中说到,双碳目标战略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那么我市在推进制造业低碳发展方面,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主要是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光伏、光热、风电、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引导新建项目优先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多能互补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探索氢能在制造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建设绿色低碳微网,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余能余热利用、储能装置、能源信息化管控等系统集成,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

二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鼓励企业实施电能替代,加快电锅炉、电窑炉等设备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升制造业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

三是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技术需求,开展低碳、脱碳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发与示范应用。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监测关键支撑技术设备研究,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耦合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鼓励打造碳中和示范标杆。

四是加快数字化应用助推低碳发展。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数字李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低碳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能源物料、污染排放、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实施智慧管控,推進数字化绿色提升。

五是培育壮大节能降碳综合服务商。推动节能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提供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制造业能效利用水平。培育碳追踪、碳减排领域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商,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咨询、核算、培训等服务。

中新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想问一下水务局的杨局。北京市的水务部门在推进河湖共享以及冬季冰雪运动方面所做的工作,谢谢。

嘉宾杨进怀: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的发展过程中,河湖一直承载着宜居城市的美好,很多文人墨客围绕北京的宜居环境,围绕着河湖写了很多美好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在市水务局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落实“七有五性”的工作过程中,把北京市河湖的共享开放,也作为新时期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的内容。您刚才提的这个问题,我从三方面给您回答。

一、我们实行试点先行。试点是什么?主要是试生态体验,试油气体验,和试娱乐体验。这几年来我们开放了西蓄工程,本来是一个防洪的蓄水工程,但是也把它作为一个生态线,开放西蓄工程。开放了永定河的四湖一线,其中莲石湖作为冬奥公园的重要支撑的生态核心。还开放了清河、凉水河、西南二环,从颐和园到东便门,28.5公里,也就是再经过通惠河之间的副中心,都与城之间的滨水慢行线。另外各区的河,海淀的三山五园地区的清水河等等,也都陆续形成了开放的河湖空间。这个过程中,市民无论是生态体验还是沿着河边的慢行系统进行健步走、慢行骑,还是夏天的钓鱼、冬天的滑冰都有很好的获得感,有很好的体验。我们开放了600多处的钓鱼,每年的冬季开放10多处城市河湖的大众的滑冰。我们今年目前正在八一湖、北展后湖、门城湖、龙潭湖等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今年冬天的大众冰场的冰雪体验活动,正在筹备。欢迎各位记者过段时间开放的时候,过去体验。

二、我们的规划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落实《北京城市总规》,我们编制了《北京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计划》,对城区、市区两级550公里的河湖,按照建设慢行系统的要求做了规划,这个规划已经印发了,然后市区协同共同发力。而且将滨水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的慢行道路、公园的慢行道路、周边的小区、文物景观进行有效的连通,这样让滨水慢行系统,更多的给大家带来宜居城市的美好。

三、持续发力,在完善已经开放的滨水慢行系统的基础上,按照跟进百姓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设备,另外在扩大开放的范围。最近按照社会的期许,我们正在探索能不能推出北运河百公里的慢行系统,从昌平的沙河闸到杨洼闸百公里的慢行系统的开放。这样的话,沿线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不同的城市功能、不同的体验,大家也有更多的获得感。

总的来说,我们落实好“七有五性”,按照城市河湖的美好,不断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田伟:谢谢杨进怀副局长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我们大家从多个方面发布并且介绍了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工作的情况,同时我们也感谢我们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北京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采访和报道。

接下来,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场景图来源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东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市绿色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追踪绿色的秘密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