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石料开采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方式研究

2021-02-03申烨红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石料场汉江植物

肖 昱,申烨红,冯 磊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

在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砂石骨料的开采与供应至关重要,而由于交通、经济等因素,砂石料场选址往往位于河道临岸,通常与湿地资源难以分割。随着“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湿地保护的发展要求,湿地保护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砂石料开采中对湿地的保护往往容易忽略,或大多仅局限于开采面的平整,缺乏深层次的生态补偿措施。

引汉济渭工程在这此方面采取了开采前的生态调查、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以及开采后的生态恢复的湿地保护方式,使引汉济渭工程充分体现生态友好、环境友好的目标职能。

1 基本概况

黄金峡水利枢纽大坝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砂石骨料用料共设计史家梁、高白沙和白沙渡三处砂砾石料场,位于坝址下游河床漫滩,总占地面积35.3hm2,涉及汉江湿地范围。

2 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及工程影响分析

2.1 现场生态情况调查

根据综合调查结果,汉江湿地内共有植物126科384属532种,植物类型多样,是较为完整的湿地植被生态系统。主要有芦苇群落、禾草群落、莎草群落、芒群落等,另有杨树、水杉、柳树等人工培植植物。该区域以亚热带分布植物物种和植被类型为主,并包含部分北温带分布种类,体现出南北过渡区域的植被特色,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汉江湿地植物资源调查表(部分)

汉江湿地内共有动物31目、73科、229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琵鹭、雀鹰等,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汉江湿地动物资源调查表

2.2 工程影响分析

2.2.1工程影响方式与环境因子识别

砂石料场对湿地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运营期两个时段[1]。结合砂石料场开采方案及湿地现状,针对工程可能对汉江湿地产生的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由于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从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多样性、湿地环境等四个方面识别工程建设的影响因子,同时对作用方式做出分析判断,影响因子识别见表3。

表3 工程对湿地影响因子识别表

2.2.2工程影响范围与作用方式

(1)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湿地资源:砂石料场区内的永久性河流和滩地,工程影响范围为砂石料场施工区域,影响方式包括施工时对区内的湿地资源环境可能产生的人为干扰、污染等不利影响;野生植物:砂石料场工程影响范围为占地区域,工程建设区域内植被没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植物。作用方式为地表植被清除破坏;野生动物:工程建设区域及附近水面较窄,有少量水鸟在此处栖息觅食,评价区没有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影响范围为砂石料场周围,作用方式包括施工期人为惊扰、施工机械噪声等影响[2]。

(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影响范围为砂石料场施工占地范围。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人员活动干扰、施工废污水、垃圾、废料污染河流水体。

(3)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影响范围为砂石料场范围区域,作用方式主要是施工期人为干扰、占地破坏、栖息地环境改变和对湿地景观的分割。

3 湿地生态恢复方案

3.1 方案制定原则

根据相关生态法规要求,结合生态调查结果及植被的生长习性等实际情况制定恢复方案。一是全面保护、突出重点。确定湿地恢复范围,重点加强自然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地,确定主攻方向,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二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汉江湿地的开发建设活动应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恢复方案应符合《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要求,确保湿地保护恢复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注重成效、严格验收。

3.2 湿地恢复方案内容

3.2.1保护与恢复工程

砂石料场的全面恢复总占地面积35.3hm2,其中包括河道、河岸、滩涂、边坡整治,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3]。恢复时限要求在湿地采砂期满后一年内完成。湿地恢复由湿地占用单位组织实施,恢复资金纳入工程建设投资。临时占用湿地恢复由临时占用湿地审批单位组织验收。

在工程完成后,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河道杂物清理,按照河道疏浚、行洪要求进行全面的河道、河岸、边坡工程性恢复整治,为河道、河岸、滩涂、边坡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奠定基础[4]。

3.2.2河道植被恢复

(1)植被恢复工程设计原则

植物种植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和谐、科技和创新的设计理念[5]。

(2)湿地保护与恢复

湿地两侧,以保护河道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同时恢复因采沙而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6]。采取措施如下:

一是减少水土流失;二是生物手段净化各类污染;三是河道分流形成溪流,增加过水面。种植招鸟植物,形成鸟类栖息地;四是对坍塌和水土流失严重、风蚀较重区域的护岸采取工程和生物防护结合的手段控制水土流失和坍塌;五是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3)土壤要求

植物生长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绿化最低种植土层厚表 单位:cm

(4) 植物设计

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恢复成湿地。在湿地植物配置时,强调带状或片状种植模式,强化湿地植物群落,形成片状混交模式。选择的基调植物主要有①耐水树种:柳树、水杉、垂柳、杨树;②水生植物:芦苇、菖蒲、水葱、香蒲、黄花鸢尾等。

3.2.3后期管护方案

(1)管护措施

①加强宣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对施工人员组织定期培训。

②督促落实环保措施,降低施工影响。

③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环保责任,严格监督检查。

④对湿地功能恢复情况、湿地动植物生存状况进行监测,以评估工程的湿地生态恢复功效。

⑤对工程进行必要的巡护、管理与维护[7]。

(2)人员安排

工程实施后由于新恢复的湿地,将增加相应的的保护管理任务。根据保护监测需要,参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2年)配置2名监测人员,连续监测2年。

(3)人工湿地植物养护

①派专人每周对人工湿地内杂草、病虫害以及植物残体进行处理,不宜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

②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对人工湿地植物进行收割和缺苗补种,人工湿地栽种植物后即需充水,为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初期应进行水位调节。

③及时收割生态塘内的水生植物,定期清理水面悬浮物和落叶[8]。

3.3 开展恢复后生态调查与评价分析

生态恢复工程完成后应再次进行生态环境调查,与砂石料场开采前进行对比分析,对湿地的影响预测进行校正,为后续类似问题提供有力借鉴。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4.1.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及湿地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组织各部门力量,齐抓共管,扎实做好汉江湿地保护工作,形成湿地保护合力。按照省级统筹督促、市级监督协调、县区级负主体责任的原则,开展引汉济渭工程汉江湿地的保护工作。

4.1.2明确湿地保护职责

按照湿地保护的要求,实施汉江湿地执法的常态化检查,湿地主管部门要根据需要及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引汉济渭工程区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湿地保护工作需要,在特定区域组织综合执法。

各级湿地主管部门按照湿地保护的权责清单,各负其责履行相应的保护和监管责任。

4.2 强化依法保护

4.2.1加强湿地依法保护工作

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当认真落实湿地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工作,严格执行《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制定湿地保护的规章制度,形成湿地保护的政策体系。

4.2.2健全湿地保护制度

健全湿地保护制度,推进建立湿地分级管理制度、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湿地占用项目准入制度、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湿地保护投入制度、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湿地生态监测评估及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湿地总量管理、分级管理、利用监管、退化湿地修复等一系列管理规则,划定并落实湿地生态保护红线。

4.3 强化科技保障,提升保护能力

4.3.1加强信息化与共享机制建设

要加大先进科技手段在汉江湿地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力度,积极探索机制+科技的秦岭湿地保护新模式。按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建设的要求,建设汉江湿地保护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各级相关部门汉江湿地保护信息的采集、处理、共享及运用的体制机制,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管效能[9]。

4.3.2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关键技术攻关

围绕湿地保护需求,开展湿地水污染、河滩地修复治理、河道整治等湿地修复工程进行科技攻关活动,积极探索新技术试验示范、湿地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新模式,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

4.3.3加强技术合作交流

汉江湿地主管部门结合湿地保护工作实际,加强与省内外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借助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建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科学咨询机构以指导湿地科学研究,开展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方式,努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4.3.4加强湿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0]。对现有湿地工作者采取委派、互派等方式到科研院校、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等进行交流学习和进修。积极制定激励政策,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培训与学习等。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

4.4 建立监测体系,确保恢复成效

4.4.1加强湿地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工程区湿地保护监测工作,建立汉江湿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主要监测涉及湿地资源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等[11]。

4.4.2认真执行湿地保护年度目标考核制度

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严格实施奖惩。建立领导干部任期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湿地严重破坏的要终身追责[12]。

4.4.3完善汉江湿地保护的考核体系

逐步完善汉江湿地保护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考核,全面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4.4.4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

要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恢复方案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湿地恢复方案实施情况检查验收。

5 结语

水利枢纽建设砂石料开采对湿地生态会有一定的暂时性影响,但宏观来看待水利工程的服务宗旨,其不单单要“利民”,更要“利环境”“利生态”。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与保护湿地生态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工程建设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猜你喜欢

石料场汉江植物
旭龙水电站石料场高陡边坡分级开挖模拟
海南红岭灌区工程土石料场规划
汉江春晓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嬗变
汉江之歌
基于高速公路养护的石料场规划研究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