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大于5cm胃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1-02-03毛争强
毛争强
(新乡市中心医院普瘤一科 新乡 453600)
胃肠间质瘤(GIST)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常见类型之一,发病率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1%~3%,具有潜在恶性,最常见于胃[1~2]。传统开腹手术虽能有效切除病灶,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胃GIST治疗中,但对于直径大于5cm患者腹腔镜手术适应症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诊于我院的96例大于5cm胃GIST患者,旨在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大于5cm胃GIST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诊于我院的96例大于5cm胃GIS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8.09±2.31)岁;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15例,腹部不适9例,腹痛腹胀24。研究组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8.01±2.29)岁;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17例,腹部不适10例,腹痛腹胀2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平卧“大”字位,常规消毒铺巾,用穿刺套管在脐部穿刺,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为13mmHg,并将10mm Trocar与腹腔镜,对十二直肠、胆囊、脾、肝、大小网膜、结直肠、盆腔等部位进行检查,精确探查胃部肿瘤生长方向、大小、活动度。腹腔镜监测下分别在两侧锁骨中线脐上 2cm水平、两侧腋前线肋缘下置入12mm Trocar、5mm Trocar,并将器械置入。使用超声刀对肿瘤周围组织实施分离,在肿块边缘2~3cm位置用切割吻合器切除。针对距离贲门较近、肿瘤较大的胃GIST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胃大切除术。将切除的肿瘤置入无菌标本袋中,并经观察孔取出,放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做一约15cm切口于上腹部正中,逐层切开入腹,对肿瘤位置进行探查,肿瘤切除步骤与研究组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排气与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2)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原发可切除GIST术后复发风险评估的标准评估两组术后复发风险,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进食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2 术后复发风险与并发症
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复发风险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复发风险对比[n(%)]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胃GIST治疗中,但针对直径大于5cm胃GIST术中暴露视野难度较大,会增加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且大体积的胃GIST质地相对较脆,操作中易造成肿瘤破裂播散、腹腔种植等[3~4]。部分学者不推荐其作为治疗胃GIST的常用术式[5~6]。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进食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且研究组术后复发风险略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治疗大于5cm胃GIST患者效果较好。腹腔镜手术具有放大功能,术野清晰,利于手术分离,可大幅度降低切除难度,对盆腔组织影响较小,并可减轻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促进术后肠道蠕动,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手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实施操作,对腹壁肌肉组织无明显损伤,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干扰,术后疼痛轻微;胃GIST多呈外生性生长,利于腹腔镜手术操作。针对直径>5cm胃GIST患者以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团队实施腹腔镜手术操作,可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且术前准确评估、术中轻柔操作,避免压迫或直接夹持肿瘤,可避免肿瘤破裂,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5cm胃GIST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胃肠道干扰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