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氟卡尼激发试验结果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2021-02-03武隽忞崔晓迎陈凤英
武隽忞,崔晓迎,陈凤英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是一种由于心肌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上约有20%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猝死属于该类疾病[1]。有学者发现BS诊断的必要条件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ST段抬高和右胸导联J点[2]。同时部分BS患者的心电图可在异常间或正常状态下转变,且部分BS患者药物激发试验呈阳性,而药物激发试验可揭示不同类型(鞍型、隐匿型、间歇型)BS患者的异常ECG,且其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3]。目前临床上推荐的可用于药物激发试验的药物较多,如普鲁卡因胺、氟卡尼、阿马林等,其中以阿马林最为常用,但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的使用受到限制[4]。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氟卡尼激发试验(flecainide provocation test,FCT)结果BS患者心电图特点,以便及时判定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开展相关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2013—2017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FCT的BS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欧洲心脏学会拟定的关于BS的临床诊断标准[5]:患者> 1个右胸导联(V1~V3)出现 bai1型ST段抬高,并且伴以下情况之一:(1)记录到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自行终止)、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有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尤其是<45岁、家族成员中有穹窿样改变的心电图表现;(3)具有临床相关症状(晕厥或夜间极度呼吸困难);(4)除外其他引起ECG异常的因素。排除标准:(1)有自发性Ⅰ型BS病史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无症状、心悸、晕厥、癫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1.2.2 FCT 所有患者口服400 mg氟卡尼进行FCT。ECG显示在V1~V3导联中弯曲Ⅰ型ST段抬高≥1 mm即为FCT阳性。根据FCT结果,将患者分为FCT阳性组48例和FCT阴性组14例。
1.2.3 ECG检查 采用标准12导联ECG以25 mm/s的速度和1 mV/cm的增益进行记录。使用在线卡尺(Eepee卡尺,Tomorsoft)分析所有ECG间距和持续时间。分析导联Ⅱ中的以下参数:ECG模式(包括Ⅰ型、Ⅱ型、Ⅲ型)、S波宽度、缺乏等电位ST段发生情况、早期复极发生情况、QRS切迹发生情况、QRS扭结发生情况、S波振幅改变发生情况、QT间期、S波时限、ST时限、RR间期、ST/QT比值、ST/RR比值。其中缺乏等电位ST段被定义为具有上升趋势的ST段(偏离基线以上1 mm)[6]。早期复极指≥2个连续的下壁导联中存在至少1 mm的J点抬高。QRS切迹指各导联中QRS综合波均模糊不清或有切迹。QRS扭结被定义为缺失的J点,并伴有S波向ST段倾斜[7]。S波振幅改变指ECG上S波载波幅度发生改变。通过连续3次的测量获得每个参数的平均测量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ECG导联Ⅱ参数比较 两组ECG模式、S波宽度、早期复极发生率、QRS切迹发生率、S波振幅改变发生率、S波时限、RR间期、ST/R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T阳性组缺乏等电位ST段、QRS扭结发生率高于FCT阴性组,QT间期、ST时限短于FCT阴性组,ST/QT比值低于FCT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BS患者典型的ECG特征是V1~V3的穹窿形ST段抬高,其可通过Na+通道阻滞剂(如氟卡尼或阿马林)激发后出现。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BS患者的ECG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2],其中I型ECG的特征明显,但Ⅱ型和Ⅲ型ECG的特征不明显(可能受益于激发),且常由于未被重视而导致BS的误诊。此外,有研究者发现BS患者ECG中的ST段抬高是动态的,其随自主神经张力而变化,Ⅰ型、Ⅱ型、Ⅲ型ECG在不同时间可能会出现于同一个体[8-9]。本研究48例FCT阳性患者中,有29例(60.4%)为不明显的(Ⅱ型、Ⅲ型)ECG。
尽管关于BS患者ECG的描述大多数集中在前胸导联,但有研究者发现BS患者中仍存在较低导联变化,尤其是Ⅰ型ST段抬高(除前壁心尖部导联外),占BS患者的10%[9]。另外,有研究报道BS患者ECG的ST段抬高发生在孤立的下壁和侧胸前导联,虽然其确切机制尚未被阐明,但是研究者发现其与Na+通道基因tubing有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有10.4%的FCT阳性患者发生了早期复极,14.6%的FCT阳性患者发生了QRS切迹,表明在BS患者ECG导联Ⅱ中可能存在J点缺失或导联Ⅱ中模糊的QRS复合波[11]。但关于J点异常是否反映了末端病变缓慢和延迟去极化的病变仍需后期研究进一步探讨。有研究者支持“去极化假说”,其认为ECG导联Ⅰ中存在大/宽S波是BS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力预测因子;在BS患者中,右心室流出道的延迟激活导致导联Ⅰ中的S波与右束支阻滞患者导联Ⅰ中的S波相同[12]。在正常ECG中,S波表示QRS向量的末端部分,可通过激活两个心室基底部和右心室流出道来确定。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S波振幅改变发生率、S波时限比较无统计差异,说明FCT对BS患者ECG中的S波影响性较小,但部分患者ECG导联Ⅱ中具有小的(<2 mm)S波,S波特点对BS的预测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正常个体ECG中的ST段是等电点段,表示去极化结束和复极开始之间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FCT阳性组缺乏等电位ST段、QRS扭结发生率高于FCT阴性组,QT间期、ST时限短于FCT阴性组,ST/QT比值低于FCT阴性组,提示FCT阳性与FCT阴性BS患者存在较大ECG差异,FCT阳性者多表现为缺乏等电位ST段、QRS扭结。ST段抬高和ST时限短可能表明BS患者去极化和复极化之间存在重叠,这种重叠可能是推迟了去极化或者更早的复极化。而彭健等[13]研究表明,药物激发试验有助于发现隐匿型BS,但该研究样本中FCT阳性率较高,本研究与其存在差异,可能与样本量不同有关。
表2 两组ECG导联Ⅱ参数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CG lead Ⅱ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有研究显示,BS患者的QT间期延长发生在右心前区导联而不是左心前区导联,且复极透壁弥散与BS的发生有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FCT阳性组QT间期短于FCT阴性组,提示FCT阳性BS患者ECG导联Ⅱ中QT间期缩短。
综上所述,相比于FCT阴性BS患者,FCT阳性BS患者ECG可出现缺乏等电位ST段、QRS扭结发生率升高,QT间期、ST时限缩短,ST/QT比值降低的情况。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后期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作者贡献:武隽忞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处理,撰写论文,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崔晓迎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武隽忞、陈凤英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陈凤英进行论文、英文的修订。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