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不是扔东西
2021-02-03山下英子
中外文摘 2021年1期
□ [日]山下英子
时至今日,“断舍离”这个词本身已经自我繁殖,衍生出很多有悖于原本的含义。
“断舍离”的灵感要追溯到我20 年前一次在高野山寺庙的住宿体验。当对,我亲身接触了修行中僧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周身只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并且怀着虔诚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着每件物品。而我常常为整理家务而头疼不已。我住在一个塞满大包小包、大件小件的房子里。面对不久之后又乱七八糟的房间,我常常陷入自我厌恶的境地。于是,在那次高野山的住宿体验中,我领悟了“无杂物,无收纳”。也就是说,我需要的不是“想要这个,要那个”的加法生活,而是“这个不需要,那个不需要”的减法生活。
想通之后,我浑身一阵激灵——这不正与学生时代在瑜伽道场所学习的斩断欲念、远离执念的“断行、舍行、离行”行动哲学的精髓异曲同工吗?这种减法思维不正可以应用到处理旧事杂物和人情世故上吗?
“断”即“决断”的“断”。“舍”即放弃“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离”即在反复“断”“舍”的实践中升华到“自在”的境界。
也许有的人会把“断舍离”认作“扔掉所有的东西”,其实不然。首先,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要的,哪些东西是用起来不舒服、不合适的,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格一清二楚。
创立“断舍离”后,我成为一名杂物整理师,我接受很多苦恼于杂物整理的人的咨询,在家居物品的整理和无用杂物的清理上给出自己的建议。“断舍离”帮助人们摆脱了对现实杂物的执念,同时也在悄然无声地清理着心灵的杂物,让人们自在、自由、自我地过好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