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和书房

2021-02-03周明华

中外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书架上书房古人

□ 周明华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今已经是“读网时间”日益蚕食着“读书时间”的时代。认真静下来读书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而报纸读书版也越来越成为“珍稀动物”。

当然,郁闷之余,我们也想得明白这个理儿——

生活多彩,理念多元,时光碎片,节奏加快。即使想读书,总感觉时间似乎不够。

不过,在这样的气氛下,仍有一些喜爱读书的人,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无论网文多么“鸡汤”,无论“10 万+”的阅读量如何诱人——他们还是更喜欢拿着纸质的书,守一片宁静的地儿,抛开世间烦忧,与智者对话,把心灵涤荡干净,把向往固定得更坚实。

私心觉得,一个人能有如此境界,即便无钱无势、无房无车,也没啥大不了的。人原本就该是这样的,两手空空来到世界,两手空空再回归苍穹。心中拥一份旷达豪迈、智慧充盈、乐观安详,实际上你的一生足矣。这世间没有哪一样东西的拥有能比拥有这些精神元素更有价值,更能叩响心壁。它比拥有金山银山、高官厚禄者更洒脱、更润心。

提到古人爱读书,我们也需一分为二来看待。一些人喜欢读书,大凡与考取功名有关。古人诗词中有时提到的读书,也多是劝人求取功名的,或借读书获得想要求取的东西,诸如地位、财富、美人等。宋皇帝赵恒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字里行间谆谆告诫世人,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要想娶得贤妻美女,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这里,我并不因此而贬损古人,求名上进本就是一种积极态度,只是从这个角度看,以此为动力读书,或许并不是真正喜欢读书,而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工具。

其实,就是现代社会,谁又能将读书与获取智慧资本截然分得开的呢?读书是与智者灵魂交流的一方平台,但读书的确又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走向更高层级的一道阶梯。

说到读书,不得不说一下书房。

有人说,要在短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脑子里有没有“实货”,那就先进他的书房看一看,看看书房里有多少好书。我说,书房是另一个自我,在这里,掩藏着一个人精神生活痕迹延伸的脉络,那是自己才能体悟解译的人生密码。

书房是为精神世界营造的个人空间。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的时候,打在书面上,是一份温暖,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细读书架上的一本本新书,津津有味,逍遥自在。

可而今拥有这份个人独有的精神享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许多人在搬进新房的同时,开始似乎都想到了要装修一间像模像样的书房。但大多数情况是,一些人的书房似乎只是一间“物质上”的钢筋水泥屋罢了,因为常常是有房无好书、有书无人读。

我喜欢的和谐而美妙的场景是,当房主从书架上邀请“朋友”下来,双双坐在茶几上,那种静静地对白与情感交流,才是一份赏心悦目的情感旅行。

我们看到的镜头是,一些人书架上满满码着的精装名著,只是花大价钱买回来的知识装饰物而已,几乎没被动过。书房外观上看起来很丰实,实际上依然贫穷。

关于读书修身养性,历代名家可谓言之凿凿——“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窗前流水枕前书,烛旁幽人凳前影”。

古人常说耕读传家,耕读是那时读书人的每日必修之课。反观现在的一些人,或者说很多人,仅与浮躁喧嚣相交甚密,与吃喝游唱情投意合,远离笔墨书香,一年没跨进过几次书店,甚至本地书店之“门朝东店朝西”都毫不知觉。

所以,在快速发展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环境下,静心读读书,是容易的事,也是艰难的事。

猜你喜欢

书架上书房古人
寒假益智园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她就在我书架上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书架上的辩论会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哪儿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