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综艺晚会的文化觉醒探究
2021-02-03韩海青
摘要:河南卫视的春晚《唐宫夜宴》开启了中国节日综艺晚会系列,以技术赋能,根植于传统文化,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文化清流,成功“出圈”。随后《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更是成为节日晚会的创新性视听表达典范。在此背景下,2021年的各类中秋晚会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研发文化“出圈”,意味着国内大型晚会的变革序幕已经拉开。
关键词:综艺晚会;文化传播;创新表达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08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开放大学“十四五”2021年度科研规划课题“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影视艺术创作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D-10;2019年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产业与影视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为例”成果,项目编号:19YB08
电视综艺晚会是电视综艺的一种形式,在创新传播研发上一直是业界和学界的重要研究议题。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完美融合,给晚会的视听创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新的启迪。
2021年的各地中秋晚会相继受到了河南卫视的启发,纷纷文化“出圈”。中秋节前后,“陕西卫视中秋之夜”“湖南卫视中秋打铁花震撼舞台”“东方卫视竟把街舞和剪纸融合了”等词条相继登上微博热搜。以往晚会的热搜都集中在明星身上,但2021年晚会热搜大为不同,网友戏称2021年的中秋晚会如同神仙打架。由此可见,优质的内容才能体现媒体竞争力。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中秋晚会生产与传播得到了公众口碑和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认可,这是综艺晚会的文化觉醒,其源头是对节目创意策划、生产传播多角度的创新实践,是一次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一、内容:传统文化的再现与活化
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觉醒到短视频平台各类国风博主的频繁“出圈”,在创作层面都已注入传统文化进行研发和创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综艺晚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思维转型,2021年,各地中秋晚会百花齐放,可见传统文化永远是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为现代传播提供了多种可能。
(一)“网剧+网综”的故事化叙事
电视营造出的仪式感奠定了节日晚会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曾以“媒介事件”的概念来框定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并将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视为一种大众节日[1]。仪式性的内容设计可展现一档综艺晚会的内容定位,如何在节目中融入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让晚会具有仪式感是综艺晚会要探索的重点[2]。河南卫视开启了晚会故事性探索,在《唐宫夜宴》成功得到肯定后,以唐小妹的人物IP担任后续晚会的故事主人公,在《中秋奇妙游》也沿用了人物IP唐小妹,并根据中秋主题,重新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唐小妹故事。节目从传统中国皮影开始,以唐朝宫廷乐师之女唐小月为主人公,讲述了唐小月在中秋之际渴望和父亲团圆,经历重重考验后,在不同的时空中集齐了信物,最终父女成功团聚的故事。节目中,通过唐小月的时空旅程,将盛唐时期的洛阳、老君山、河洛客家文化串联成篇,有别于传统晚会主持人串场的模式,以剧情带动节目,在剧情呈现中邀请专业演员加入,其中电视剧《甄嬛传》中温太医和沈眉庄的扮演者,在《中秋奇妙游》中扮演唐小月的父母,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短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的中秋晚会《花好月圆夜》在一幅画卷中娓娓道来,晚会由“秋节佳人图”“花车斗彩”“繁华市井”“一觞一咏”“风花雪月”五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两位女主人公将整场晚会串联起来,精细的场景设计和情节丰富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观看体验。基于观众对影像的认知判断,剧情内容是对历史故事的重新演绎,可降低观众观看时的心里入侵压力[3]。首先,节目沉浸式的戏剧化结构体验,有助于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其次,在剧情设计中,通过丰富的视听修辞,在主角的演绎中再现传统文化,让观众以看剧的方式看完一场晚会。
(二)节日中的地域文化表達
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提出了“影像符码”的概念,其认为同语言学符号一样,影像符码也是人为约定并独立于现实之物的电影语言[4]。地域文化在综艺晚会中的呈现则是符码转译的表现。具有地域文化的文化符号在综艺晚会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建立影像视觉化的符码体系。
江苏卫视根据地方特色,以“戏韵中秋盛世华章”为主旨,打造了一个回归传统的中秋戏剧晚会,囊括了昆曲、京剧、苏剧、绍兴戏、锡剧、扬剧、淮剧等众多剧种,通过剧目表演,体现江苏省戏剧传承与发扬的最新成果。江苏连续十五年举办中秋戏曲晚会,中秋戏曲晚会已经成为江苏的文化名片之一,“八月十五,赏月看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戏曲圈内的新民俗。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可以毫无疑问地被称为江苏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其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兼顾传统与创新,展示出江苏戏曲的艺术风采与发展态势。
陕西卫视中秋晚会在强调节日文化的同时,更为注重对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传播,以“送你一个长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和突破口,打开了一条文化创新的赛道。以文化根脉线索串联,全国首次百人真人兵马俑舞台情景歌舞表演《西风斩》,将独特地域标识和文化代表融入晚会表演;节目《诗赋长安》以歌舞诵诗形式,将朗诵、演唱、舞蹈、乐团、童声跟诗歌融合,展现出唐诗这一灿烂中华文化的丰富美感和时代魅力;根据陕西经典曲目碗碗腔《人面桃花》改编的国潮与传统戏曲结合的原创作品《桃花笺》,更是惊艳绝伦。这些节目悉数立足于古汉唐文化和中秋节发源地陕西的本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度挖掘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使传统文化充分焕新,呈现出绝美的舞台效果,全面契合了年轻受众的偏好,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古流行”。
(三)非遗文化的时尚化表达
中秋节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2021年,非遗文化也是各地中秋晚会的聚焦点,在晚会内容表达上都融入了非遗元素,找到了非遗文化的时尚化表达方法。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以经典的“团圆”为主题,在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刺绣、剪纸、皮影、泥塑、舞狮、火龙等非遗元素也是整场晚会的亮点。晚会以非遗元素展现传承的魅力,戏曲节目《戏·韵》邀请戏剧靴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华、京绣技艺传承人骆宁宁、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傳承人李鑫等加盟。民乐节目《豫见》着重展现民乐中的河南元素,融合了河南豫剧流水、河南越调乱弹、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慢垛等内容。创意太极《和》,由河南武术冠军马建超、张振兴的陈氏太极拳表演与笙艺术家吴彤的音乐融合交汇在老君山。河南卫视中秋晚会开场与湖南卫视中秋晚会都融入了非遗表演打铁花,但表达意味和舞美呈现不同,前者与舞龙结合,营造出火树银花的意境;后者则与双人舞蹈融合,视觉极具梦幻性。
哔哩哔哩的晚会也饱含了大量的民俗艺术与非遗元素,其中有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万载开口傩”,这是一种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用于驱鬼逐疫、祈求平安的戏剧艺术。尽管“傩”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作为中国傩戏源头的秧舞(鬼戏)是华夏文明中可考的历史最悠久的祭拜活动,所以傩戏也是研究中国自然祭祀、巫术信仰等时期的华夏祖先们的珍贵资料。
二、传播:创新传播适应时代需求
全媒体时代,电视晚会想要转型发展,须具有互联网思维,离开传统媒体舒适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走出转型发展之路。综艺晚会除挖掘综艺内涵外,还要转变传播方式。河南卫视的晚会在新媒体平台播出,通过大屏与小屏互动,高密度、高频率播出,在各短视频平台多台分发,使传播效果更加多元。同时,舞美科技赋予了综艺晚会更多可能性,让舞台穿越古今,为观众建构更多想象力场景,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帮助观众从关注转为参与,实现沉浸式的信息互动,延展了时间与空间,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体验。
(一)走出传统舞台,科技赋能场景奇观
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形式更为丰富,更易于破墙“出圈”。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利用科技赋能赋予了舞台更多想象力,为晚会节目制作带来更多可能性。节目选择实景拍摄,让晚会走出传统舞台。2021年,各地中秋晚会在舞台的表现上打破了限制,陕西卫视走进西安文化公园大唐芙蓉园,在紫云楼前打造出一个以“皎月”为主题的露天舞台;东方卫视则结合地域特点,突出都市风格,歌手在外滩双层大巴上、在东方明珠前歌唱,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央视中秋晚会用技术营造出独特氛围,在舞美设计上以“北斗七星”为主题,穿越古今与地方特色融合,让传统舞台实现了更多可能。歌曲节目《送你一朵小红花》,舞美灯光以暖色调和玻璃木屋结合,木屋外配有漫天星河,在表演者的浅吟低唱中营造治愈氛围,疗愈人心。《平凡之路》的舞台设计则充分围绕歌曲主题,呈现都市生活,雨夜、路口、夜景、红绿灯构成了典型的年轻人在都市中拼搏奋斗的氛围场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歌曲《这世界那么多人》的舞台画风唯美,蓝花楹树下、一轮明月前,舞蹈演员悠然起舞,浪漫的氛围感溢出了屏幕。国风歌曲节目《万疆》中,歌手李玉刚走进古典画卷中,利用二维古画和三维立体实现空间转换,让歌手从画卷中穿越到晚会现场。央视中秋晚会让传统舞台焕发生机,其利用科技手段为每一个节目量身定做舞台,每一个节目的舞台都有独特的氛围感,让观众得到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二)短视频加快传播节奏
短视频和社交网络平台的融合传播加快了传统媒体的宣传节奏,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新媒体平台的全面开放让更多受众都能看到节目,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当前,数字传播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传播模式的壁垒,因此,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已经代替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模式。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唐宫夜宴》,在登上河南卫星电视春晚之后,三天内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就超过了4亿多次,微博热搜也冲到了第二名。
陕西卫视中秋晚会从传播层面充分考虑年轻用户的需求,在网络传播属性上强调共情和年轻态,用内容牵引观众的兴趣点,充分结合了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晚会播出后,多个亮点节目在短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快速形成热点,随后反哺整场晚会。晚会充分融合了卫视、融媒体、地面频道、各大网络平台,多传播渠道互动协同,使陕西卫视中秋晚会频繁登上热搜,成为中秋晚会的“黑马”。
(三)台网互动加快传播
在媒体新业态高速发展时期,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要充分考虑用户参与,充分吸引受众的参与及实践。美国传播学学者亨利·詹金斯用参与式文化的概念来描述媒介文化,表示参与体验对观众的吸引力[5]。
《唐宫夜宴》“出圈”后,河南卫视乘胜追击,在《端午奇妙游》制作之初邀请网友亲身参与节目形式与内容的研发,在河南省各大高校中发起“寻找唐小妹活动”,邀请网友选择心目中的唐小妹。在传播过程中,参与者变成了创新者,用户以文化实践的方式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拓展了新的文化空间。由此可见,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是多维互动为主导的参与式文化呈现的结果。
哔哩哔哩作为网络视频平台,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晚会除邀请各类知名表演艺术家外,最大的看点是邀请了54位国风UP主(哔哩哔哩的内容创作者)作为表演嘉宾,如才疏学浅的才浅、古琴诊所、混元Rysn、二十四伎乐等。节目中,UP主古琴诊所身穿汉服,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出的《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在哔哩哔哩点击量高达270万。哔哩哔哩的自信来自社区浓厚的国潮创作氛围。哔哩哔哩的中秋晚会让UP主走进晚会并成为主角,充分考虑到互联网时代的力量。可以说,众多国风UP主都是文化自信对外输出的重要力量。
央视中秋晚会因内容出新、出奇引来网友好评,“央视中秋晚会舞台氛围感”“央视中秋晚会意境有多绝”等多个话题引发热议。陕西卫视中秋晚会微博话题“送你一个长安”阅读量达1.5亿,晚会爆款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000万,“陕西卫视支棱起来了”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三、结语
当下,电视节目正处于从“泛娱乐”到“泛文化”的转型阶段,如何以娱乐节目为载体传递传统文化是当代电视人的责任。
全媒体时代,电视综艺晚会要敢于创新研发新的节目形态,注重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的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用文化魅力创造流量,给传统媒体和网络平台综艺晚会的改革提供了参考路径。2021年,各地中秋晚会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传统与时尚、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视听盛宴,电视晚会走上了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45.
[2] 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56.
[3] 顾亚奇,张旭.传统文化觉醒:符码体系与视听场域的再生产——基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文化观察[J].中国电视,2021(7):30-34.
[4] 沈钰扉.作为符码的影像:艾柯影像三重分节理论评析[J].中国图书评论,2019(8):72-83.
[5] 谢新洲,赵珞琳.网络参与式文化研究进展综述[J].新闻与写作,2017(5):27-33.
作者简介 韩海青,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