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旭与金山

2021-02-02俞春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旭金山

俞春艳

摘 要:高旭出生于金山张堰,诗人,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家乡创办觉民社、出版第一份革命刊物《觉民》,同柳亚子等人创立南社、撰写成立宣言书《南社启》,编辑《变雅楼三十年诗征》,留下《变雅楼选诗图》,为金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章结合现有上海市金山区地面文物保护点及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部分馆藏,截取高旭一生在金山发生的数个事件,回眸高旭与金山的过往,探寻高旭对近代金山的影响,同时作为金山文物保护的成果展示,讲好文物故事。

关键词:高旭;金山;南社;变雅楼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盛行南社学热,对近代知名团体南社及南社人物的研究甚为广博,对高旭的研究也不乏历史学者们深入浅出的探索与分析,形成系列文章与著作。笔者从事南社与地方史宣讲工作多年,不揣谫陋,对高旭在金山期间发生的几件事进行探究、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1 金山往昔

金山地处上海西南门户的“吴根越脚”,在6000年的历史文明中,金山先民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存和文明基因。早在秦朝时,金山就有海盐县的建制,这也是上海地区最早行政机构的建制。这里曾經是浦江之南最繁荣、最儒雅的所在,南北朝时有“江东孔子”之称的顾野王曾在这里读书,成就中国最早的训诂学,明代大学士沈度、沈粲兄弟以书法造诣名冠朝野,王鸿绪作为帝师主编了《明史》,而戴有祺更是清康熙帝钦点的状元,就连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徐光启,也是作为金山卫的考生考取秀才取得功名。

2 望族高氏

高旭1877年出生于金山张堰的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早逝,由父亲高炜带大。高氏是金山望族,富有田产,书香门第,祖居在现今张堰镇秦望村。

高旭自幼在大家族传统氛围熏陶之下,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后高旭为方便进出与联络,举家搬迁至张堰镇尚书浜,今张堰镇社区学校内。早年高旭娶周红梅为妻,爱屋及乌,所以在宅舍周围遍植梅花,人称“万梅花庐”①,又称“万树梅花绕一庐”。其自称“万梅花庐主”,或“万树梅花绕一庐主人”,这也是他另一耳熟能详的名字“天梅”的由来。后来自称为“痴梅”“醉梅”“老梅”,又号梅痴道人。时过境迁,房屋已无,仅有一个面向牛桥港河的门头与两棵植于天井内的百年桂花树,一金一银,此处现为金山区文物保护点。

3 高旭的金山往事

高旭,本名堪,主要著作有《天梅遗集》《未济庐诗集》《浮梅诗》《南娄》《愿无尽庐诗话》《劫灰录》等。父亲高炜、叔父高煌都是知书能文的本地乡绅,高旭自小便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与比他小一岁的叔父高燮一起读书学习,先后师从俞贞甫、顾莲芳和庄瘦岑三位先生,诗益猛进,7岁进学,13岁学诗书,17岁就已经诗名噪乡②,国学基础极为深厚。1908年,31岁的高旭与姚光、何锡琛在家乡张堰创办钦明女子小学堂,自任教导,提倡女权与女子教育。此后,高旭出任过金山县军政分府司法长,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创办《复报》宣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与姚光、高燮等人组织国学商兑会,“保存国故,交换旧闻”……在金山期间,高旭关注时局动态,关心家乡发展,重视教育,鼓励女学。在历史的洪流中,高旭没有因为被打压而销声匿迹,恰恰相反,他在家乡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3.1 创办觉民社

在高旭生平的研究中,可将其一生分为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出生到戊戌变法时期;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失败到1904年赴日本前;第三阶段从日本返沪到辛亥革命;第四阶段从辛亥革命之后到其去世。他的每个人生阶段都与金山有着紧密联系。自小接受中西并重的家学学风熏陶,加上时局、外来文化等影响,使年轻的高旭有了突破的想法。

1903年,高旭与叔父高燮(吹万)、弟弟高增(卓庵)创办觉民社,以唤醒国民觉悟、拯救民族危机为宗旨。同时,编辑出版金山县第一份革命刊物《觉民》月刊,聚集了一批志气相投的爱国知识分子,鼓吹国民觉悟以改造社会奋起救国。《觉民》月刊由叔侄三人合编,发刊至次年8月,共出十期②,对清廷腐败与列强侵略有强烈的批评,且重视妇女地位,并刊有若干白话文,极具先驱性。1996年5月,高燮孙辈高銛、谷文娟将当年的《觉民》月刊整理后(图1),作为《国际南社学会·南社丛书》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3.2 撰写《南社启》

1904年至1906年,高旭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并结识了同在日本的宋教仁、陈天华等人,担任同盟会江苏分会的会长。归国后,在上海宁康里创立健行公学,并作为临时革命机关活动。此时期也是高旭参加革命宣传活动的高潮,一夜之间撰写《石达开遗诗》二十首,民族情感得以抒发,也激励着民众反清,“读者咸为感动”,影响甚远。

在健行公学中,高旭认识了由陈去病介绍来念书的柳亚子,南社的三位创始人的交往由此展开。高旭与柳亚子意气相投,曾在“江南第一诗人”的名号上有过争执,两人诗词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二人书信来往时,高旭每每写到“亚庐弟”,庐繁体字极为烦琐,厌其烦,便提议叫其亚子,高旭本字剑公,“子”与“公”在诗词中相互对应,亦是对男人的美称。柳亚庐听取高旭的建议,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亚子”,并为世人所熟知。而这年冬天,健行公学被迫解散后,高旭与妻子何亚希回到金山家中,避世隐居。

高旭为人旷达,长于雄辩,喜饮酒,常于酒后提笔为师,数十百言立就,以诗著称南社。③曾有文评价高旭诗文“慷慨雄放,善作长篇古风,意气豪迈,句法奇特,有强烈的革命气概,又多有新意”“读之令人血气翻腾,实允为辛亥革命诗之首席”。

1909年9月,同乡陈陶遗因刺杀端方的罪名入狱一年后释放归来,柳亚子、高旭听闻开怀不已,约陈陶遗至高旭的万梅花庐家中相会。三人许久未谋面,痛饮三日,无日不酒、无日不诗④。一方面庆贺陈出狱,另一方面谋划南社成立的准备工作。三人约定,陈去病拟启事、高旭撰宣言定宗旨、柳亚子写社例定社事以资召集,就建立南社落实了具体事宜,南社呼之欲出。诗文拿手的高旭义不容辞,挥笔写下《南社启》—这篇在南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成立宣言书。文中他感叹“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主张“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并于10月中旬后刊登在《民吁报》上。

1909年11月13日,南社第一次雅集舉行,到会19人,17位社友,2位嘉宾,宣告南社正式成立。南社之所以称南社,一方面有“操南音不忘本”之意,另一方面正如柳亚子所说: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志。从起始的“松散组织”,到严谨的填写入社书,雅集上讨论修改条例、选举编辑员。根据柳亚子从第三次雅集开始收集的《南社社友录》整理,可以看到南社1909年至1923年的发展历程(图2),从“小众”到“爆款”,从高潮到衰弱。

金山作为南社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受到高旭等人影响,先后有65位或出生在金山、或工作在金山、或嫁至金山的南社同仁,他们之间有同乡、师生、姻亲、父子、兄弟、夫妻,在南社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3.3 《变雅楼选诗图》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是高旭自1914年4月起,搜集当时近30年来诗人优秀之作而编辑的一部诗集,广征题咏,应者颇多。在高旭的诗作中,就有对变雅楼诗征的感慨,“容我深山独高卧,一编变雅志难灰”。据记载,早年已编定的《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并未印行,藏于其万梅花庐家中。后来久经战事,书稿不知所踪。近百年后,《变雅楼选诗图》面世,这是考证高旭《变雅楼三十年诗征》的重要线索。

变雅楼是高旭书斋名之一。其书斋先名“未济庐”,后称“愿无尽斋”,又改“斋为庐”,称“愿无尽庐”,后有了楼,便取名“变雅楼”。《毛诗序》里提道:“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所以,正风、正雅乃治世之音,变风、变雅则相反,乱世之音之意。高旭取这个名字,不言而喻,这是他对从清朝灭亡到民国成立这段时期,诗坛文风变化、诗人情感转换的认识,作为革命诗人,名号也是他的象征。

《变雅楼选诗图》(图3)即是南社社员费公直为高旭的《变雅楼诗征三十年》所作。画作作于1915年前后,画中心描绘的是变雅楼主人在屋中埋头伏案,正投入地选诗;门前小童勤勤恳恳,正在扫除;院内土坡绿植覆盖,红粉娇俏的梅花在屋前盛开;高耸入云的树柏直直地立在屋后,影影绰绰的好些竹子遮挡着,使此处显得格外隐世。在墙上,画作者费公直描述了纸张的由来,竟是三十年前朝鲜王所赠予。画中所题“剩水残山”“梅花”,都是指高旭。其中“残山剩水楼主人”是前文所述,高旭凭一夕之力伪造石达开遗诗二十首后,以残山剩水楼主人之名刊行,后附哭庵跋,详述得诗稿的经过。画作题诗由高旭所作,交代了编纂《变雅楼三十年诗征》之不易与费公直作画的缘由。

费公直(1880—1952),原名善机,字天健,号一瓢,别署双桥居士,江苏吴江(今属昆山)人,南社社员。他曾在周庄双桥堍开业行医,是周庄最早的西医。高旭曾写下“儒生救世本多术,不为良相为良医”,佩服其弃政从医、救死扶伤的精神。费公直才情横溢,多才多艺。除医术外,工诗文,与南社社友间酬唱往返;善绘画,山水、花卉、翎毛、人物无一不精。《变雅楼选诗图》就是其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相关画作。

1923年10月,高旭卷入曹锟贿选总统的“漩涡”中。他是众议院议员,国会开会,他必去参加。他参加会议的目的是用眼睛盯住军阀,用笔墨揭露军阀,以“鲍鱼腥里我还来”的勇敢态度,深入北京观察贿选的全过程,了解真实情,以利更好地斗争。可当时社会众人以“留京”及“南下”来评判真伪,是片面的。高旭当时《致金山县教育公会信》中亦可知晓其用心良苦,“曹锟欲用金钱贿买总统,罪大恶极,令人发指。所幸投票之权,实操诸我,旭之铁腕尚在也”。遗憾的是,1925年8月高旭因伤寒病,抑郁而终。

总而言之,高旭是金山的儿子,在政治中,他为坚持法政救国而“身败名裂”,走向衰弱。但依然磨灭不了他办社团、写启事、征诗稿,为近代金山参与社会革新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近代金山,为家乡进步不遗余力的高旭只是其中一份子,还有众多金山乡贤整合资源,疏浚河道、造桥修路、兴办教育、发展实业,他们为家乡发展解囊相助,同样值得我们纪念。■

参考文献

[1]柳亚子.南社纪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杨天石,刘彦成.南社[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王学庄,杨天石.南社史长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郭长海,金菊贞.高旭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高銛,高锌,谷文娟.高燮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金山区博物馆.说剑描兰—金山与南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7]陈颖.云间南社人物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高旭金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侠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