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日本“复兴”的心理支柱
2021-02-02邢晓婧
本报记者 邢晓婧
距被推迟到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不到半年,日本及全球疫情依然严峻。近来,日本政府领导人多次表示要“如期举办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也称对今夏举办奥运会“有信心”。过去一年,围绕东京奥运会开与不开的讨论一轮又一轮地出现。眼下,一些观察人士认为日本大概率要与这项国际盛事“擦肩而过”,但日本官方的坚持也引人瞩目。尽管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举办东京奥运会的热情大不如前,这场被视为“复兴”奥运的背后其实承载着日本社会太多的希冀与期许,关乎提振经济、民族自信甚至国家未来。
1“我在经历一场痛苦的马拉松”
“等待我的又将是一场痛苦的马拉松。”去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与日本达成一致,宣布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推迟一年。得知这一消息,南裕贵心里这样想着。
为配合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决定在距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约6.5公里处建“高轮Gateway”车站,这是在东京市区运行136年的“山手线”时隔近半个世纪后首次增设新站。看到其中的潜在商机,今年32岁的南裕贵于2018年在该站附近开设了一家民宿咖啡厅。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南裕贵说,由于交通不便,店铺周边什么都没有。他和员工心里想着“车站开通就好了”“东京奥运会一开就好了”,相互鼓励着一路走来。日盼夜盼,“高轮Gateway”车站终于在2020年3月14日开始运营,南裕贵原以为“一切都将改变”,不料短短10天后,东京奥运会被宣布延期。
时光回到2013年9月7日,那天,日本申奥成功,观看直播的数万东京民众涌上街头欢呼庆祝。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激动地说,“我们得到了一个让全世界人民感到‘日本真棒的千载良机”,“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将强有力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从东日本大地震中成功复兴的日本的雄姿,以及在世界舞台中心活跃的日本的雄姿。”
2019年,日本进入令和时代。在离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一年的那个夏季,东京街头竖起巨大的倒计时钟,多数场馆已经完工。2019年12月15日,在作为奥运主场馆的新国立竞技场竣工仪式上,安倍晋三称,希望这里能够“铭刻历史”。
按南裕贵的最初设想,2020年3月车站开通,7月东京奥运会开幕,2024年车站周边设施完善,建成巨大商圈,届时来店客人肯定络绎不绝。然而,沉浸在“宏伟蓝图”中的南裕贵很快被店铺门前叮叮当当的声音拉回现实。
南裕贵认为奥运会“开不成了”,因此,他正筹措资金,为下一步经营做准备。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东京奥运会必定意味着商机,但短短17天的赛程好比一个“泡沫”,不会对生意好坏产生决定性影响。他将希望寄托于预计2024年建成的商圈,坚信那将带来无与伦比的客流量。他现在每天至少去工地查看3次,哪怕有一点点变化都能立刻发现,有点“看着自己孩子慢慢长大”的感觉。不过,有时候他只是站在那里发呆,想着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痛苦的马拉松”。▲
2扎根于内心的是那段荣光岁月
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一年,由于中国后来居上,日本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滑落到第三。“过去十年,包括中韩在内的周边国家在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显著提升,这让日本有些焦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加上老龄化问题严重,日本整个社会“暮气沉沉”。疫情当前,日本经济受到重创,政府很希望以东京奥运会为“引爆剂”来提振国家经济,展现日本国威。
回顾历史,日本与奥运会有着特殊的渊源。1940年的东京奥运会因战争原因而取消,但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还是把这项盛事首次带到亚洲。日本还举办过1972年札幌冬奥会和1998年长野冬奥会。毋庸置疑,1964年东京奥运会是日本的“高光时刻”。开幕前10天,日本开通世界第一条新干线,东京到大阪仅需4小时;东京市内的首都环城高速公路系统落成,东京单轨列车开始运营。这一年,日本实行“海外旅行自由化”,普通民众被允许出国旅游。
彼时的日本生机勃勃,世界惊叹。日本奥运大臣桥本圣子在这年出生,代表日本七征奥运赛场的她曾自豪地说,她名字里的“圣”源自“奥运圣火”。
“1964年东京奥运会意义重大,日本向世界展示了从战败废墟中恢复过来的国家形象。可以说,这届奥运会奠定了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基础和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同样出生于1964年的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战败19年之后的东京奥运会,让日本以一种和平、和谐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象征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复兴。
扎根于日本人内心的或许不是奥运会本身,而是那段荣光与辉煌。日本资深媒体人本田善彦在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上撰文说,过去,办奥运能达成扬国威、促基建之目标,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是战后日本向世界宣示复兴崛起的大舞台,可谓划时代转折点。“现在还有不少我的日本同胞忘不了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荣景,是可以理解的。”
在长野车站的显著位置,有一幅巨型图,上面写着“NAGANO1998(长野1998)”。《环球时报》记者2018年去志贺高原滑雪时从该站换乘,发现尽管过去了20年,日本民众仍然喜欢在那里合影留念。“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媒体记者齐聚长野,”滑雪场滑雪教练平松对记者回忆说,“我告诉他们长野冬奥会的标志代表‘五彩的雪花,那是20世纪最后一场冬奥会,足以写进历史。”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缺乏资金维护、后期开发不够,如今滑雪场陈旧不堪,很难让人将其与奥运盛会联系在一起。“都是过去的事了,就在弹指一挥间。”平松苦笑着说。▲
3走霉运?“日本需要梦想的力量”
截至目前,日本政府为东京奥运会的投入总额高达3959亿日元(约合244亿元人民币),一旦取消势必造成巨大的沉没资本。据《读卖新闻》近日报道,由于奥运会延期,日本政府追加1000亿日元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在一些人士看来,日本过去几十年有些不幸运。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碎以来,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经济持续低迷、少子高龄化问题日趋严峻、与周边国家摩擦不断……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更是让日本雪上加霜。
丸川知雄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3年申奥成功时,日本还没从大地震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因此当时政府打
出的口号是“复兴奥运”——利用奥运会来促进日本东北地区的经济恢复,这也是为什么举办城市是东京,却把尽可能多的项目安排在东北地区举办。
那时,日本民众也极其热情地回应政府的规划。当时的民调显示,支持举办奥运会的日本人占比约为90%。对于日本官民来说,这场奥运会将标志着日本从“3·11”灾难中恢复元气,让日本更开放、多元,当然也可能给日本的连连霉运画上句号。正如申奥时东京喊出的口号:“日本需要梦想的力量”。
日本寄托于东京奥运会的希冀不是不可能实现,但新冠疫情的暴发带来诸多变数。在不少专家看来,东京奥运会能否举办取决于两个字——“疫情”,若是全球和日本的疫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东京奥运会以一种规模较小、简单节俭的方式呈现。如果“缩小规模”或“空场”举办,那么奥运会作为一场国际赛事的乐趣也会大打折扣。对日本来说,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开的话日本会挽回一些经济成本,但是会损失抗疫成效。不开的话,对日本的经济和民族自信心可能又是一次打击。
日本官方和民间的“温差”似乎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1月29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再次强调要办东京奥运会。之前他在国会说:“我们将继续做好准备工作,努力采取一切防疫措施,来举办一场能为全世界带来希望和勇气的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对东京奥运会表示“不支持”的日本民众超过八成。▲
4沉沉暮气难靠一场盛事清除
“回头来看,申奥至今,日本百姓真的那么期待过东京奥运会吗?其实,为何而办?为谁而办?始终糊里糊涂。”本田善彦在“还以为能办东京奥运会吗?”一文中写道,此次申奥到筹备、延办,日官方执着举办奥运会的背后,有着盼望恢复昔日自信的怀旧心态。但20世纪末以来,奥运会彻底变成吸引投资和促进城市开发的商机,也许新兴国家需要这些,但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来讲,有着庞大经济负担的奥运会能产生的经济效果相对有限。
笪志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政治家希望把东京奥运会提升至改变国家命运的高度,但现实是,对于疫情下的日本来说,奥运会失去了“发挥巨大效力”的作用。日本民众认为,抗击疫情是当务之急,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日本很可能要错过这次机会了。”在采访中,丸川知雄表达了相似观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即使不办奥运会,日本人也不会太伤心,早点战胜疫情才能让人高兴起来。丸川知雄说,日本奥组委被爆行贿丑闻,所需费用愈发庞大,再加上疫情冲击,人们似乎逐渐忘却了举办东京奥运会的初衷。申奥成功的2013年,日本还处于“3·11”灾难后的低沉气氛里,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旅游业、房地产业都期待日本可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
疫情下,日本面临失业、自杀、经济的低成长率等问题,但很少有人觉得东京奥运会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丸川知雄认为,二战后,奥运会成为一个新兴国家让其国民和国际社会承认它为“一流国家”的象征性仪式,现在日本有很多机会让人感到它是“科技强国”“体育强国”“经济强国”,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由于中国的富裕带动大量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日本也提前达到目标。他说,日本现在需要的是“疫情的平息”,不再需要“奥运的吸引力”。
其实,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即一场奥运会能否帮日本摆脱暮气?《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与一名驻华日本记者餐叙时,对方再次抱怨起日本社会的缺乏活力,特别是在中国反衬下。在笪志刚看来,日本社会“落日伴余晖”的走势很难发生本质变化,日本是先发国家,受到全球产业结构转移、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后发国家很有可能赶超先发国家。日本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未来有可能跌到第四或者第五。以“复兴”为目标的东京奥运会不知是否能给日本带来新一轮经济景气,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国内日积月累的问题无法仅凭一场盛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