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域下当代建筑地标特性的设计表达

2021-02-02刘振媛吴炳晨

建材与装饰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空间环境

刘振媛,吴炳晨,徐 宏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00)

0 引言

根据新型地标性建筑标准来说,地标性建筑是指一个地方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建筑特色的建筑物,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原因之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彰显城市地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渐渐浮现,地标性建筑中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城市特色、历史意义等的标志性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早已在人们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淡出城市印记。地标建筑就像是一张名信片,介绍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如万里长城,陪伴着我们国家古都——北京渡过了三千多年建城史与八百多年建都史,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东方明珠,见证上海近代经济崛起道路;哈尔滨大剧院,与塑造哈尔滨文化中心的定位和设计理念相一致,体现北方冰雪世界的设计表现等。

地标性建筑的设计不仅显示建筑本身的地域性、独特性,更融合地域环境、文化氛围、教育理念等方面,提炼出区域优势,创造区域经典。当代地标建筑应具有更完善的内涵,具有更强的创造性、超前性和影响性,应在多个维度共同发展。

1 多维视角下地标建筑设计

1.1 建筑学视角下的地标建筑特性

1.1.1 造型与环境的融合

从整体来看,建筑是依附于环境的,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如果想设计一个具有浓郁区域文化特色的地标性建筑物,就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在满足建筑美感的同时,保证艺术空间效果。

国家大剧院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所在的地方位于北京的中心地带,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是一个由椭球体构成的建筑物,建筑四周设有水池,建筑主体与绿化广场、道路水池三种不同建筑类型构成了一个水上明珠的造型,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是由钢结构组成的椭球形,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东西长轴212.2m,南北短边长143.64m,高46.48m,地下最深32.50m。它具有完备的社会功能、观赏功能。

从建筑环境来看,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从建筑外部环境看,是在营造一种梦幻景象。北京在多数情况下的天气都是多云,椭圆建筑结构在白天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座“湖中岛屿”,建筑空间艺术作为一种人造规划空间,体现了人类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大剧院建筑造型前卫、新颖、构思奇特与我国古代亭台水榭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但建筑造型透露出“斗破苍穹”的建筑形象和环境氛围与古都北京的设计风格交相辉映,让城市文化历史和建筑文化血脉产生了联系。

国家大剧院与邻近的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外形一方一圆,这样看来国家大剧院并不是独立建筑物,而是融入周围环境里面,符合北京空间规划的要求。

图1 国家大剧院鸟瞰图(图片来源:百度)

图2 国家大剧院夜景(图片来源:百度)

1.1.2 材料科技的发展

推荐理由:“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期间,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士兵的性工具、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军事性奴隶的制度。上海曾是日军慰安所存在时间最长、最集中的城市。从1993年至今,作者团队依据战时的日伪档案、日本人在华文献和书籍、日军老兵回忆、战时中国报刊资料、中国受害者和证人的证词,并通过实地查证,发现了172个上海日军慰安所。本书将成为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战时罪行的又一力证。

从建筑材料技术发展史来看,材料技术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科技水平同步发展的。建筑材料是建筑能否实现从图纸到实物转化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设计能否施工取决于建筑材料的性能。建筑材料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建筑物时代风格,像西方的廊柱和我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都呈现明显的时代风格,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材料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国家大剧院从建筑材料来看,整个建筑材质简洁、大气,其表面材质是由一万多块钛和钢板和一千余块透明玻璃拼接组成的。两种材质拼接呈现唯美的曲线,营造舞台序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1.1.3 环境的整体对待

建筑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塑造的关系,任何建筑都会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协调并不是仅仅在表面形式的相同或相似,想要充分发挥建筑环境美最重要的是在于结合,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是一种结合,建筑与环境相对比也是一种结合。对于造型独特与区域环境形成巨大造型对比的建筑也不能直接否定,这种建筑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对比强烈的整体美。

无论这个建筑对于设计师或城市来说可以带来多少社会舆论或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首先关注地标的设计元素是否结合地方特色、环境特色、人文风俗。其次是地标建成后是否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城市。对于今天的中国,我们更加希望在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多样化的建筑形式一定要体现出我们的地域文化、民族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的融合和保留,用城市文化的生活空间表达对城市生活理念的认识。

1.2 美学视角下的地标建筑特性

建筑美学基本内容包括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

建筑的审美具有超前性建筑美是一种价值存在,而不是物质实存。传统观点把美看作预成的,认为美是独立于主体外的物质实存;简单地把“审美”作为动宾结构,但在我看来,这一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实际上,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不能把美认定为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离开具体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离开特定的审美主体和对应的审美客体,美就无从谈起。

建筑审美的基本维度依次表现为造型审美、意境审美、环境审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对于建筑美有着不同的看法,建筑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印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地标建筑的审美标准外部造型不仅要使观者感到震撼和愉悦,更重要的是建筑外形与区域文化相融合。

建筑美学除了呈现在建筑造型这一方面,还表现在屋顶构造、色彩表现等一些方面。屋顶是吸引人们视线的焦点,从远处看,可以与天空形成完美的天际线,给人一种愉悦的视觉体验;从近景看,赋予整个建筑独特的外形风格,塑造建筑动态的美。建筑的色彩表现主要是以色彩饱和度、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和对比来呈现的,建筑色彩的呈现能够最大限度吸引路人的目光,从而从心理上产生对建筑的好奇与欣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1.3 心理学维度的城市认同感的提升

随着建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对精神生活具有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单单只注重生活的舒适性,还会增强对美好的事物的选择。建筑心理学就是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选择体现在环境设计中。建筑提供给人们在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基础下,给人们创造尽可能美的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减缓疲劳,心情舒畅,激发人的内在潜能。

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建筑的形态、建筑的空间尺度、建筑内部与外部光线、建筑色彩等几部分。

对于建筑的形态来说,人们对一些新颖、奇特、变化、对比等形状容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在建筑外形设计上进行改变,充分发挥建筑的美观作用,在周围环境的映衬下,独特造型得以更加引人注目。

对于建筑的空间尺度来说,人们在不同的环境空间中进行不同的生活,也在不同的空间中选择心理环境相契合的空间形态。人在进入一个场景中会对空间光线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如室内而言,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地面顶棚组合而成,由各个面的拼接形成空间的空隙,以此引入光线,控制光线直射的角度和光线的颜色,构成空间的光感,互相激发不同空间体验。

色彩对人情绪和心理有着重大影响。一般红色代表着热情,人在一个红色空间中,情绪会更加的激动;蓝色代表着宁静,人在一个蓝色的空间中,情绪会更加平和。人对色彩联想是人对事物产生情感的综合反映,同时不只是室内,室外景观的营造也和色彩密不可分。

1.4 生态学视角下建筑空间营造

建筑生态学是在一定的空间范畴内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建筑生态空间包括区域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两个部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

在一定范围的区域空间中,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有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思想,为生态化设计奠定基础。

2 以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设计为例的设计表达

2.1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概念设计,建筑面积为9 万m2。地标建筑位于整个广场的中心轴区域,以场地中心轴划分,西侧直通新市区的济南路,东侧贯穿公园,通过太阳广场可以来到东面邻近海域。场地区域的北面、西面、南面大部分为居住区,人流量较大,所以对于地标建筑性质定位为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此带动区域发展,创造城市地标建筑。

图3 日照商业综合体概念设计(图片来源: 大创组)

2.2 建筑的造型设计

建筑整体造型是由海洋生物形态抽象而来的,在海洋生物整体形态中提炼出三角形元素,进行组合拼接。鱿鱼的形态大致符合一个整体,若干分支的原则。

建筑的比例与尺度要相互协调,建筑的部分与整体之间要符合比例。采取不同类型的尺度,不同元素拼接,打破单一造型的局限性,形成较为创意新奇的建筑形态。

2.2.1 建筑造型与环境的融合

从建筑社会基础看,日照商业综合体概念设计以海洋生物为原型的现代建筑,想建立和水和城市的联系。日照是沿海城市,经济的大半来源都来自于进出口贸易和旅游业,文化的包容度比较高,所以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综合体建筑与日照的经济和文化相互联系。

从建筑环境看,建筑的顶部设计通过三角形的拼接,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曲线,类似于海面起伏的动态景像。从远处看,与天空融为一体,形成自然的天际线。打破的周围四方的民居建筑形态,丰富日照城市的建筑形式。

2.2.2 材料的运用融入地方特色

日照商业综合体概念设计的外部材料使用钛金属、夯土墙、夹丝玻璃、花岗岩等,赋予了综合体以现阶段建筑的特性和风格。

建筑材料多以环保、节约的轻材质为主,塑造日照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佳的城市优点,同时夹丝玻璃的通透性又和自然海水相互映衬,赋予“建筑章鱼”灵动的美感。肌理就是材料表面的质感,表现物质形态属性,赋予材料体积感、形态感。人们通过视觉体验和触觉体验对材料表面肌理产生特有的感觉,升华建筑本身。

2.2.3 环境的整体性

从建筑平面布置来看,建筑内部分为展厅、剧院、办公区、商场四个部分。鱿鱼的触须很好地将空间分隔成若干部分,四个区域通过建筑中间的长廊相连接,使整个建筑具有整体性与多元性。

从建筑色彩来看,建筑的整体色调以蓝白冷色调为主,塑造整个建筑洁白、素雅的艺术形态。室内建筑的顶部形态也是采用三角架拼接状态,让大海的波涛汹涌不止体现在建筑的外部造型,也体现在室内情境中,让文化氛围渗透在室内每个角落。

3 总结

在建筑设计的领域将环境和建筑相结合,因此地标建筑是融入了环境艺术的特殊建筑,而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建筑。建筑总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补充的,环境可以给建筑无法达到的自然效果,建筑也总是可以起到给环境局部点缀的作用。

只有通过时间和历史的不断筛选和沉淀,做出真正具有实用价值和传承城市文化和建筑,才能成为一座城市真正的地标性建筑。

猜你喜欢

国家大剧院空间环境
大剧院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骆驼祥子》被国家大剧院搬上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