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稻-兰溪小萝卜模式下机插密度对中浙优8号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2021-02-02黄洪明吴美娟虞涛周建霞陈晓阳钱秋平陈丽平
黄洪明,吴美娟,虞涛,周建霞*,陈晓阳,钱秋平,陈丽平
(1.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兰溪 321100;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0)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兰溪小萝卜是兰溪市的地方品种,适宜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主要用于加工腌制水萝卜,年播种面积1 340 hm2左右。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秋冬季种植兰溪小萝卜,形成了水稻(早稻、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2011年开始在兰溪云山街道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了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种植模式示范,单季稻全面推广机插秧技术,水稻品种选用国稻7号,2015年以后选用中浙优8号。
中浙优8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晚籼稻,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6002)。该组合生育期适宜,耐肥、抗倒、米质优,2011年荣获第10届中国稻米博览会“金奖稻品”[1]。为确保兰溪小萝卜适期播种并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要求单季稻早播早收。单季稻-兰溪小萝卜模式下单季稻一般在5月初播种,8月上中旬始穗,9月下旬收获,比金华市其他区域同类品种单季稻早15 d左右。为明确单季稻-兰溪小萝卜模式下中浙优8号适宜的机插密度,2016—2018年进行了3种机插密度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兰溪市云山街道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城北粮食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进行,供试验土壤pH 5.4,含有机质25.3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6.1 mg·kg-1,速效钾69.0 mg·kg-1。
参试水稻品种中浙优8号,种子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育秧盘为58 cm×28 cm育秧硬盘,育苗基质采用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锦牌水稻育秧基质。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机插密度处理:30 cm×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2016年大棚旱育秧,2017年和2018年秧田半旱育秧。采用育秧流水线播种,叠盘出苗。大田施肥和田间管理同常规机插秧措施进行。
1.3 调查记载项目
按农作物试验调查标准记载生育期,测定落田苗、高峰苗、有效穗;水稻成熟时,各处理取5丛测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收割后晒干测产,按照13.5%含水量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随机插密度提高,中浙优8号齐穗期相应提早,相邻处理间相差1 d;成熟期也有随密度提高而提早的趋势,但年度间有一定的差异,其中2016年各处理成熟期基本相同,而2017年相邻处理间相差1 d,2018年密度较高的2个处理比最低密度的早1 d。
表1 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3个机插密度处理生育期表现
2.2 群体动态
由表2可见,各处理落田苗、最高苗、有效穗均随密度的提高而提高,单丛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各年度之间表现基本一致;成穗率随密度的提高而降低,但年度间表现无明显规律,2016年和2017年以30 cm×21 cm处理最高,而2018年以30 cm×25 cm处理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成穗率与搁田控苗有较大关系,而各年度间受天气影响搁田效果不尽相同。
表2 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3个机插密度处理群体动态表现
2.3 穗粒结构与产量
由表3可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随机插密度提高而增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没有明显规律;3年产量均随机插密度提高而增加,667 m23年平均产量30 cm×17 cm处理为562.6 kg,比30 cm×21 cm处理增产14.8 kg,增幅2.70%,比30 cm×25 cm处理增产55.7 kg,增幅11.0%。
表3 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3个机插密度处理穗粒结构及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兰溪地区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种植模式下中浙优8号在4月底到5月初播种,8月中旬始穗,9月下旬收获,比金华市其他区域同类品种单季稻早15 d左右,在生育期、产量、穗粒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与其他作者的数据[2-4]比较,分蘖变多、有效穗增多,但穗形变小,结实率、千粒重变低,总体产量略低,这可能跟过早播种移栽,分蘖-孕穗早期处于兰溪地区的梅雨季节,无效分蘖增多,小穗过多,抽穗扬花以及灌浆结实前期又均处于高温阶段造成的。试验采用不同机插密度来研究中浙优8号早播早插对产量、生育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每穗粒数增加,产量增加,较高的机插密度有利于中浙优8号的高产。较高的机插密度,可以减缓早播早插情况下穗形过小导致的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