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与家庭功能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2021-02-02曾凌宇陈戈婷
曾凌宇,陈戈婷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危险疾病[1],给病人及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脑卒中对病人及其家庭都是一个重大刺激源,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心理韧性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事件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这些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2]。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水平低,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对提高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家庭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非常大,本研究通过调查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和其家庭功能类型,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2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且均符合 2008 年第八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3]。②病人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③病人无认知障碍,可主动配合调查。122例脑卒中病人中,男78例,女44例;年龄31~78(51.35±2.89)岁;婚姻状况:无配偶38例,有配偶84例;文化程度:小学22例,中学71例,专科及以上29例;家庭年收入(7.56±0.67)万元;医疗费用支出方式:自费9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3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0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获得知情意后由培训过的工作人员将问卷统发给研究对象,讲解填表的注意事项后现场填写完整后再统一收回,共发放13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2份,问卷回收率为93.13%。
1.3 评价指标 ①脑卒中病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家庭收入等;②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4]。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Connor和Davidson编制,Yu和Zhang(2007年)修改。改良版量表包括25个条目,分为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采取0~4分 5级评分法,总分为100分,得分与心理韧性水平呈正相关,得分越高表示韧性水平越高。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 0.91,具有良好信效度。③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5]用于评价家庭功能,由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度5个因子组成,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有3个备选答案:选“经常这样”得2分,“有时这样”得1分,“这样”得0分。将5个条目得分相加,总分0~3分为家庭功能重度障碍,4~6分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7~10分为家庭功能良好。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构成比、均数等进行统计学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量表得分 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总分为(58.71±13.15)分,属于较低水平。见表1。
2.2 脑卒中病人家庭功能类型得分(见表2)
2.3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量表得分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家庭功能良好的病人心理韧性越好,家庭功能障碍越差的病人心理韧性越低。见表3。
2.4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见表4、表5)
表3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量表得分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r值)
表4 自变量赋值表
2.5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家庭功能都是影响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的因素。见表5。
表5 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心理韧性的本质是一种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是对不良环境和刺激的一种良性适应[6]。较强的心理韧性有助于积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7]。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分为负性期、成长期、转化期3个时期[8],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不同的干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①负性期要给病人希望。研究表明,个体感知到的希望水平与心理韧性水平显著相关,能有效缓解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9]。②成长期给病人降低期望值,这样可以让病人对未知的无力感做出更积极的准备。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病程长的特点,面对疾病,病人很容易产生害怕、逃避等负性情绪,降低期望值,可以让病人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在面对抗疾病的过程中取得的一点进步都会给病人惊喜,从而给病人动力去获得更大的进步。③在转化期良好的情感联结有利于帮助病人发现生命的意义,在创伤中得到正性的成长。这时家庭的支持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表1显示,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为(58.71±13.15)分,明显低于一般居民得分[10]。影响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的因素有很多。文化程度越高,心理韧性也强,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可以更理性去思考和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心理韧性越强,可能是因为收入越高,可以采取更多的方法减轻脑卒中的后遗效应,比如去医院行针灸理疗解决脑卒中所引起偏瘫、语言困难、吞咽困难等,而收入低的病人可能因为费用过高而放弃治疗。医疗费用支出方式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医保、社保的病人可以积极进行治疗,而自费病人可能会因为费用而放弃康复治疗。病程也与心理韧性成正比,病程越长所引发的后遗症越多,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承受的压力越大心理韧性越差。而家庭功能类型与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有密切的相关性,家庭功能类型良好的脑卒中病人,心理韧性越好,而中度障碍和重度障碍的病人,则心理韧性越差。脑卒中病程很长,所引发的后遗症较多,需要长期的照顾,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承受的压力很大,家庭是病人生活的基本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功能类型,病人不但生理上得不到细微的照顾,心理上也会有障碍,担心自已成为家里的负担,心理韧性水平必然会很低。据调查脑卒中病人患有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5%~79%[11]。而社会支持是个体的外在资源,能帮助个体应对各种困难或危机,从而减轻压力[12]。所以,脑卒中病人的护理过程不但要关注病人,还要针对病人的家庭进行干预。可以建议病人家属参加家庭护理课程,学习如何帮助病人在家中休养期间获得最好的生存质量,也要学习如何从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病人足够的鼓励和安慰,从而提高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13]。
心理韧性是调节情绪和心理适应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可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生活和疾病表现出更大的信心[14]。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状况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韧性的调查发现影响其心理韧性的因素有很多,在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针对心理韧性的发展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家庭干预对病人的心理韧性影响重大,所以通过改善病人的家庭支持功能类型,提高病人心理韧性水平,使病人在面对疾病时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