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寄小读者
2021-02-02冰心
□冰心
思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新教材。新教材对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整本书读写教学”和“儿童阅读指导”的专业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思辨式阅读专栏”即由此诞生。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因此,每一期“思辨式阅读专栏”,我们都会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三本书,其中一本是语文教材要求的必读书,另外两本是主题延伸的书。
在具体体例安排上,采用“整本书导读-原文精华选摘-深入了解作品-思辨式阅读任务”,层层深入,帮助同学们深度了解作品内容及背后的故事,梳理作品脉络,完成阅读理解;进一步学会追问、讨论,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思辨能力,让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深入和广阔。
思辨式阅读,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思考”,唯有这样,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缺少观点;也唯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冰心给孩子的写作课》
初版时间:2018年
让我们来认识一种文学形式——通讯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指的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这一期“思辨式阅读专栏”的第一本书《再寄小读者》,作者就是采用了“通讯”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分享给孩子们,读起来亲切而自然。
1 是谁写了这本书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03年,冰心的父亲受命筹办海军学校,一家人跟随父亲迁往烟台。在烟台,冰心度过了自己幸福而多姿多彩的童年时代。她开始学习读书,古典文学、外国名著,都有涉猎。
1919年,谢婉莹在《晨报》上发表了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同时,又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这也是她第一次使用“冰心”这个笔名。
之后,冰心的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与此同时,冰心又开始将目光转向翻译工作,翻译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印度作家泰戈尔的许多名篇。
抗日战争胜利后,冰心前往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教授“中国新文学”。1951年,冰心回到祖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工作。1999年,冰心在北京逝世。
冰心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儿童文学、小说、散文。
2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再寄小读者》是冰心以通讯的形式写给孩子们的第二本书,共有20篇文章,记录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祖国巨大的变迁。因为这本书延续了《寄小读者》的形式,因此,出版的时候被命名为《再寄小读者》。
3 原书精华摘选
再寄小读者·通讯二
小朋友:
今天让我们来谈“友谊”。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宝贵的一段因缘——朋友虽列于五伦之末,而朋友的范围却包括得最广,你的君,臣,(现在可以说是领袖,上司)父,子,兄,弟,夫,妇,同时都可以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别的;只要理想相同,兴趣相近,情感相洽,意气相投的人,都可以很坚固地联结在一起。世界上有多少崇高理想的实现,艰巨事业的创立,伟大艺术的产生,都是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相互切磋的结果。这种例子,在中外古今的历史上,是到处可以找到的。
同时,不但相似相同的人格,容易成为朋友,而朋友往往还是你空虚的填满,缺憾的补足,心灵的加深——你自己率直豪爽,你更佩服你朋友的谦退深沉;你自己热情好动,你更欣赏你朋友的冲淡静默;你自己多愁善病,你更羡慕你朋友的健硕欢欣。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
交友是一种艺术。
热情,活泼,而富于同情心的人,常常能吸引许多朋友,而磁石只吸引着钢铁,月亮只吸引着海潮。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
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奋兴,向上?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当你的心帆飘流于“理”“欲”的三叉江口,波涛汹涌,礁石嶙峋,你要寻望你朋友的一点隐射的灵光,来照临,来指引。当你颠顿在人生枯燥炎热的旅途上,你的辛劳,你的担负,得不到一些酬报和支持的时候,你要奔憩在你朋友的亭亭绿荫之下,就饮于荡涤烦秽的甘泉。
古人有句说:“最难风雨故人来”,——不但气候上有风雨,心灵上也有风雨!
你的心灵曾否走失于空山荒野之中,风吹雨打,四顾茫茫,忽然有你的朋友,开启了“同情”的柴扉,延请你进入他“爱”的茅庐,卸去你劳苦的蓑衣,拭去你脸上的泪雨,而把你推坐在“友情”的温暖炉火之前。
同时你也常常开着同情的心门,生起友爱的炉火,在屋前瞭望。
友谊中只有快乐,只有安慰,只有奋兴,只有连结。
友谊中虽然也有痛苦,古人的诗文中,不少伤逝惜别之句,然而友谊是不死的,友谊是不因离别而断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得一知己,可以无恨”,这痛苦里是没有“寂寞”的,因为我们已经享有了那些朋友的友情!“寂寞”——心灵上的孤独,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小朋友,在人生路上,我们虽然是孤身启程,而沿途却逐渐加入了许多同行的好伴,形成了一个整齐的队伍,并肩携手,载欣载奔,使我们克服了世路的险峻崎岖,忘却了长行的疲乏劳顿,我们要如何感谢人世间有这一种关系,这一段因缘?
愿你们永远是我的好朋友,假如我配,就请你们也让我做你们的好朋友。
(摘自《冰心给孩子的写作课》,北京日报出版社,刘清 图)
4 作品背后的故事
1923年,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前往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感受以及对往事的追忆,以给小读者写信的方式记录下来,一共29篇,发表在《晨报》的“儿童世界”专栏。
1926年,这些文章被结集成书,取名为《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在这本书中,冰心用亲昵的笔触,和小朋友们谈论自然、人生、母爱、童年,文笔清新雅致,童心童趣跃然纸上,把“爱的哲学”这一创作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喜爱。
于是,上个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拿起笔,把自己几十年间的所看、所想记录下来,同样以通讯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此时的冰心虽然已步入晚年,但心依然年轻,她和孩子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友谊,亲切而自然。后来,这两部分文字分别结集出版,取名为《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