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困境与对策
2021-02-01关满春
关满春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许多地方高校抓住来华留学热潮的机遇,发挥地域和专业特色,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地方高校的留学生包括交换生、语言进修生、学历生等多种类型,呈现出生源地广泛、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选择和学习目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对所有留学生而言,汉语是他们必修的课程,其中传授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各方面知识,训练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综合课更是核心主干课程。在学生数量少而汉语水平差异极大的情况下,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学生分班后甚至只开设综合课。笔者结合自己在地方高校的教学经验,通过查阅大量关于综合课教学、地方高校留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方面的文献,对地方高校汉语综合课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地方高校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设置情况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其中对学历生的汉语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中文授课专业的本科生汉语水平至少达到HSK四级,才能进入专业学习,达到五级水平才能毕业。英文授课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时应至少达到HSK四级水平。地方高校学历本科生比例较高,入校时为零基础或学过少量汉语。他们选择中文或英文授课的专业,进入专业学习和毕业时的语言能力要求不同。前者要在第一年专门学习汉语并通过HSK四级,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目标明确;后者可以先进入专业,同时学习汉语,毕业时达到HSK四级即可。此外,交换生、非学历生也以汉语为主要学习内容。
针对学生的需求,很多学校设置了以综合课为主的汉语课程,一般对选择中文授课专业的学历生开设两学期,综合课的学时分别为每周6到8节和8到10节。笔者所在院校第一学期每周开设10节,共160学时,第二学期每周6节,共96学时。但是,学生入学前要经过提交申请、资格审核、办理签证等繁琐的程序,开学一两个月后才能陆续到校,再除去运动会、节假日,实际教学课时更少,寒暑假也影响学习的连贯性,因此学生考级难度大,一年后需要继续专修语言,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英文授课专业的学历生、交换生、非学历生的综合课设置与上述情况完全相同,或课时略有增减。他们的汉语水平与专业学习缺乏关联,学校没有明确规定考级期限,而且由于学生类型多,每类人数少而没有专门为他们开班,使其穿插于中文授课专业学历生的语言班。其中,英文授课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在已有的语言班选修4节综合课。
这样的综合课设置显然存在问题:首先,中文授课专业学历生的有效教学时间不足,考级失败后只能延长开课学期,耽误专业学习必然引起学生的不满。如果学生没通过HSK四级就允许他们先进入专业,既不符合教育部的质量规范,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语言障碍使其接受中文授课难度加大,专业和语言课程兼修更加耗时费力,而且学生可能因为过级压力暂时减小而放松学习,制约语言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按时毕业。其次,其他类型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经常迟到、缺勤,选修综合课也会错过很多课时,自身学习收效甚微,也给中文授课的学历生造成负面影响。
二、地方高校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困境
地方高校的留学生整体规模不大而又结构复杂,新生在学期中间陆续报到,使原本匮乏的师资在配置上更加困难,教材购置无法保障,这些因素都使语言教学陷于困境,而课时最多、任务最重的综合课尤为严重。
(一)班级学生结构复杂,汉语水平差异极大
地方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挑战是班级学生情况复杂,语言基础千差万别。零基础的新生成批到校时会开设新班,稍后零散到校的学生相继加入,已经影响到最初语音教学的进度,不过教学活动尚能正常进行。但是,这个由来自各国、学习目标各异的学生组成的混合班,因为部分学生出勤差或遭遇语言障碍,在一段时期后拉开很大差距,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成绩好的学生在第二学期重新分班后可能进入水平高一些的班级学习。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2018年9月到11月到校的学生形成两个教学班。2019年4月新到40余名零基础新生组成新班。由于三个班人数不平衡,新班学生过多,各班内部水平都参差不齐,在2019年秋季开学时经过测试重新分班。结果,4月到校的学生有三分之一进入水平最高的班级,可是他们比早一学期到校的学生少上了100多节综合课,漏学大量词汇和语法。另有三位韩国交换生加入该班,汉语水平分别为HSK二级、四级和五级。面对学生水平差异如此巨大的班级,应该按照什么进度组织教学内容,成为困扰教师的难题。由于每年春秋季都招生,对学历生过级期限管控不严,交换生人少不足以单独开班,这种班级构成可能成为常态,使教师无所适从。
(二)优质师资匮乏,难以满足多班并设的需求
综合课在留学生的语言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到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学生对这门全面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言语技能的课程颇为重视,出勤和课堂表现明显优于其他课程,对任课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更高。然而,地方高校缺乏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教师,由汉语言文学或英语专业的教师授课,专业性差,经验缺乏,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不断尝试和探索中。基于综合课的重要性,学校尽量安排具有专业优势的教师任课,并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但是,教师们还承担给中国学生授课的任务,每人只能教授一个班的综合课,多班并设时师资捉襟见肘。当大量新生中途到校,开设新班时,教师们的任务已相当繁重,很难找出能够每周多上10节综合课的专业教师,只能请教学任务较轻的教师临时顶替,或者暂时不开综合课。结果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错失了他们学习动机最强的阶段,不利于之后的教学管理,也使初级阶段附属于综合课的听力课教学艰难,效果极差,与综合课密切相关的汉字课、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
(三)教材购置困难
在语言教学中,教材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规定着教学内容,影响各种教学法的运用,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工具。“在综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非常重视综合课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开发的教材已多达数十种,能够满足地方高校的教学需要。但是,部分学校的问题在于教材购买困难。一方面,多数学生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差又自费留学,在奖学金类型少、覆盖面小的地方高校获得资助的机会很少,在勤工助学和课外兼职方面又受到学校规章和城市工作机会的限制,生活困难,无钱购书。另一方面,留学生管理存在疏漏,国际处和教务处对留学生教材征订问题考虑不周,语言课教材自愿购买,在学费之外另付费用,对语言课缺乏兴趣的学生通常不买。新生人数和入学时间不确定,也难以提前通过教务处统一订购教材。任课教师可以帮助愿意买书的学生购买,其他学生仍然没有教材,这是综合课教学的一大障碍。如果管理部门认识到教材对语言课尤其是综合课的重要性,招生时在学费中增加教材费用,此问题不难解决,否则教师只能另想办法。
三、地方高校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优化对策
地方高校留学生规模小、生源差、报到时间不统一,造成班级学生汉语水平差异大的问题难以避免。但是学校改进管理方式,综合课与单项技能课教师密切配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师资和教材问题通过管理部门的努力可以解决。
(一)改善课程设置,加强学历生考级管理
在课程设置上,各类学生应有所区别。对考级愿望强烈的中文授课专业的学历生,第一年可以适当增加每周课时,延长上课周数,提高HSK四级的通过率,严格要求其在规定时间过级,然后进入专业学习,不能通过者最多延长半年时间,加入相应水平的语言班学习。占比不大而专修语言的非学历生可以并入此类班级。英文授课专业的学历生进入专业学习后,为他们单开语言班,每周4到6节综合课,再加听说和HSK辅导课,减少语言课时,加强考勤管理,要求两年之内通过HSK四级,达到毕业时的语言能力要求,此后不再为该批学生开设语言课。督促学历生尽早过级,既是进入专业学习和毕业的要求,也有利于抓住学习动机较强的时期,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在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动机会因学习时间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学习汉语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学生相对于学习汉语一年以上的学生动机更加强烈。”[2]还有少数短期交换生,他们通常来自有合作关系的院校的中文专业,以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为目的,可以为其单独设班,每周4到6节综合课,取消其他语言课,同时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专业课。根据学生水平和需求合理分班,优化课程设置,能够化解部分矛盾,充分利用师资,减少教师的难处,保证各类学生汉语水平有所提高。
(二)单项技能课辅助综合课教学
面对学生水平差异极大的混合班,我们的做法是与学生沟通,征得同意后先按入学晚的学生的进度授课,经过两到三周的快速学习赶上入学早的学生的进度。对前者而言,他们浏览式地学习了大量生词和语法,留下大致的印象,但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遗忘和错用,汉字教学完全被排除,能够认读即可。对后者则相当于慢速复习,尽管浪费了一些课时,也能重温假期淡忘的知识。进度拉齐后就恢复正常教学,入学晚的学生基本可以适应——他们学过拼音和汉字相关的知识后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教师课后予以鼓励和监督,要求他们自己完成写汉字、复习课文和语法、做课后练习等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语言要素的学习是不均衡的,对词汇的学习最快,语法次之,语音、汉字基本被忽略;言语技能的习得也不平衡,听说领先于读写。这种基础不牢、汉字书写滞后的缺陷可以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单项技能课加以弥补。初级听力课一般采用和综合课配套的教材,是对综合课语音、词汇、语法的强化训练,每次课前可以先用少量时间复习综合课的生词、课文和语法,或者在做相关的练习时加以总结、强调。如果有独立的汉字课,也可以与综合课配套教学。如钟翠芸提出“与初级综合教材相配套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即汉字课的教学用字取自综合教材中的课文和词汇,“可以作为综合课教材的补充;汉字课与综合课教学弹性同步进行,在综合课框架内完成汉字教学”。[3]汉字课教师及时了解综合课的教学进度,对近期所学词汇按照汉字特点和规律重新归类,把汉字知识讲解和综合课的生词书写相结合,既能巩固综合课所学词汇,也能改善汉字课脱离语境认写生字、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
(三)整合利用校内外优质师资
地方高校长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就应该配备优质的师资,优先为综合课提供专业的教师。留学生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协商,减轻综合课教师的其他教学任务,为学期中间接手新生课程预留空间。两位教师共同给周课时较多的班级上课也是可取方案,可以优势互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可以给语言学方向和留学生单项技能课的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其具备教授综合课的能力,并作为预备师资。如果本校师资不足,还可以外聘具有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既保证教学质量,又比引进专职教师成本低。无论哪种措施,地方高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办学规模,储备充足而素质过硬的综合课教师,要以长远目光做好谋划,避免学生到校后无人授课。
(四)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平台促进综合课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改善地方高校的教学处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手机软件扫描教材,裁剪、调整后嵌入课件,用大量的图片、表格、动画,不同颜色、字体的文字,直观准确地解释词汇和语法,创设语言情境,可以减少初级综合课中的指令和中介语的运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师生沟通。还可以把课件发给学生,便于他们预习、复习、核对课后练习的答案,节省课堂时间。笔者尝试利用课件、微信解决学生没有教材和班级内部水平差异过大的问题,效果良好。在课堂上借助课件让没有教材的学生正常学习,课后把教学课件和教材附带的生词、课文录音传至班级微信群,也随时通过私聊窗口传给需要的学生,这在入学时间不同、进度不齐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中,帮助学生自学、快速进步起到很大作用。通过微信群和私聊窗口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语言错误,查看他们写的语段和短文,从而突破课堂的限制,把“教”和“学”的活动延伸到课外,融入学生的生活。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局限:在没有传统课堂约束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获取大量知识,迅速提高语言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学生可能对这些资料视而不见,仅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缓慢进步。因此,我们还可以尝试把目前已在许多高校的中国学生中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混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留学生的语言教学中,实现上传资源、监管课外学习、加强师生互动、测试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目标。这需要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和教师的配合和共同努力。如果真正构建起留学生语言学习的网络平台,对加快地方高校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效率、摆脱当前的教学困境,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地方高校留学生学情复杂,师资匮乏,管理不当,课程设置不妥,增加了综合课的教学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改善现状,学校和管理部门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培育优秀的师资,保障教学用具的购置,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重视综合课,改善其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地方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