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实质及当代意义

2021-02-0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仆恩格斯领导

郭 正 红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法兰西内战》中阐述了社会公仆思想,在德文版单行本《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恩格斯赞同马克思关于“社会公仆”的观点,并深刻阐述了这一观点的内涵。在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论权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和一些书信中,他们都对“社会公仆”及相关内容做了大量的阐述。恩格斯认为,必须防止社会公仆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转变为社会主人;社会公仆要顺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行使权力,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向每一个公民负责;社会公仆应该以实现人和社会解放为己任,国家对社会公仆的监督管理以及建设事业要遵循长期性渐进性的原则。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实质在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遵守党章党规及其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原则的遵循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对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止社会公仆因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转变为社会主人

防止社会公仆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转变为社会主人,这是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其所著的《法兰西内战》中阐述了社会公仆思想,恩格斯为其撰写了导言。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1891年版序言中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公仆转变为社会主人的原因。恩格斯指出,最初国家设立特殊机关是为了维护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但随世势的推移,这些特殊机关为了能让本机关拥有更好的发展、更牢固的地位、更特殊的利益逐渐丧失了本性,放弃了本职,才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他认为发生这种转变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公仆贪图自身的特殊利益,次要原因即人们固有的崇拜思维导致了这种转变的发生。人们的固有思维认为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只能由国家的官吏来维护,认为国家的官吏就是维护真理和正义的,认为这些官吏始终会维护着他们的利益,从而产生了对国家官吏的无限崇拜之情,致使这些国家官吏从思想观念上和身份地位上都将自身看作是社会的主人。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1891年版序言中以美国为例,说明了当时的美国正是由于政党之争,各党派为了各自的利益反过来压在了国民的头上做了社会的主人。这些政党看似为国民服务,事实上是在争夺社会主人的地位,争夺统治和掠夺国民的权力;面对这些政客集团,国民无力对付,只能任凭这些官吏的盘剥。恩格斯对此提出了防止转变的建设性的意见,认为要想防止社会公仆转变为社会主人,就要对国家的官吏实施普选制、撤换制、底薪制,公社及勤务员的一切言行都要向全社人员公开透明,才能有效地防止社会公仆追求自身某些特殊的利益,防止发生身份和地位上的转变。

二、社会公仆要顺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行使权力,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向每一个公民负责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总结了雅典的纯粹、典型式,罗马的贵族式和德意志的简单粗暴式这三种国家兴起的基本形式,认为它们总是将力量从外部强加于社会,不能正确处理权威与自治,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恩格斯认为“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76—277页。,所以真正的国家不再是调和社会对立、解决阶级矛盾以及对民众进行统治,而是履行简单的社会管理职能,维护社会权益和人民切身利益,并将逐渐失去其政治性质,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生存于国家当中的社会公仆也必须顺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遵循公共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化的客观规律去行使自己的权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当中谈及易洛魁人的“生产是在极狭隘的范围内进行的,但生产品完全由生产者支配”(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27页。,这种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会导致生活资料的时多时少,但是这种方式不会存在对立关系,这是野蛮时代在生产上的巨大优越性。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失去了这种优越性。那么如何夺回这种优越性呢?恩格斯认为,“公社的最重要的法令,就规定要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3页。,这就要求公社委员们要在遵循法令法规的基础上将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带领、指导公社人民共同参与公社的各项建设事业,重新夺回已丢失的优越性,长此以往必然会发生“正如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完全正确指出的,归根到底必然要导致共产主义”(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3页。的社会现象。恩格斯认为,社会公仆在遵循客观规律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应该向每一个公民负责。社会公仆把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向着既好又有效的方向发展,还能推动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进程。接着,恩格斯分析了社会公仆要向每一个公民负责的诸多原因。首先,这是法律的普遍规定,是社会中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的信》中这样说:“要是说人民管理,这还有点意义。同样没有提出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一切官吏对自己的一切职务活动都应当在普通法庭面前遵照普通法向每一个公民负责。”(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8页。这明确表明社会公仆必须遵守法律条文的规定,全心全意地对所有公民负责,这样社会公仆与公民之间才能形成相互管理、相互负责的社会氛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其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公仆的职责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权威逐渐消失,而生存于这政治权威当中的社会公仆也就会转向管理社会,实实在在关切人民群众的真正利益与需求,不再将执政党的意志强加于公民身上,这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还提出,执政党就如同一家企业当中的领导,社会公仆就是企业中的管理阶层,公民就是企业中的工人;领导无暇顾及甚至管理每一个工人,雇佣、委托管理阶层代为管理并服务于工人,为着工人安心地在企业中工作,使得企业协调发展。执政党、社会公仆与人民群众就形成了这种关系网,而社会公仆的职责就是代表执政党全身心地向每一个公民负责。社会公仆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行使权力,坚持将大工业以至工场手工业组织起来,全身心地向每一个公民负责,才能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旧的集权政府就也得让位给生产者的自治政府”(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9页。,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社会公仆应该以实现人和社会解放为己任,国家对社会公仆的监督管理以及建设事业要遵循长期性渐进性的原则

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改变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政权形式,消灭凌驾于民族之上的国家政权,把一切国家政权归还给劳动人民,使他们真正地成为社会主人,最终达到解放全人类的目的。恩格斯还认为,公社真正的作用在于解放劳动,这样所有人就会成为工人,生产劳动也就没有了阶级性质。公社还要消灭具有阶级属性的所有制,将生产资料全部归还给工人。公社不仅可以解放劳动,还解放人民和社会,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这样的政府自然会受人民拥戴。“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5页。,而工人阶级要想解放自身,就要实现全社会的解放,因此无产阶级只有致力于解放社会,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在解放过程中勤务员们不可或缺,他们作为人民的代表就必须担任领导和指引的职责。因此,在恩格斯看来,社会公仆是实现人和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但是实现人与社会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归还社会力量、拔除社会毒瘤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当中,恩格斯列举了俄国公社土地制度的案例,认为如果当时俄国爆发的革命能够成为西方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讯号和启发,并且两者之间可以进行互补,那么当时俄国公社的原始的土地公共占有制就只是迈向共产主义的起步阶段,而不能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制。不论是土地所有制还是其他所有制度,都一样要经历一段更为悠久的历史进程,这就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路还很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8页。,但“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8页。。所以,作为代表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公仆在归还社会力量、拔除毒瘤、将政治权威转化为自治以及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过程中要遵循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遵循长期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一一实现这些目标。恩格斯认为,社会公仆在长期地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转变,甚至转变为社会的主人,并且这种转变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见对社会公仆的监督和管理也是一场持久性的“战役”。因此,国家对社会公仆的建设事业要遵循长期性的重要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当然社会公仆自身也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减少建设过程当中的阻力。

四、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实质对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作为根本宗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一切政党所没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不是自然生成的,更不会一劳永逸,不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党员的党性也不是随党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松懈了对自身思想的改造,宗旨意识淡薄,甚至有违反党纪国法、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的行为,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新时代,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面临的矛盾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此形势下,党性建设更显紧迫。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实质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将其充分运用到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

(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甘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做主人的社会,党员领导干部要防止自身从社会公仆转变为社会的主人就必须时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看待和处理自身的个人利益,摆正自身与主人的位置和关系,甘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向人民做出的承诺。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化为民情怀,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去田间地头、车间码头、街道社区切实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问题,让群众的话有地方说,难办的事有人办,让群众能经常见到干部的面,切实回应群众期盼,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谨记自己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应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要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自身应该追求的目标。同时,个人利益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相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人民立场不变,为民服务宗旨不忘,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研学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并且在实践中积极践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我们党永葆人民公仆初心的必修课。同时,人民群众也应逐渐改变对党员领导干部盲目崇拜的传统思维,加强对他们的监督,要有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中一员的意识,双方地位平等,并没有高于群众之上的“官老爷”,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若不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就必然受到法律制裁。所以,人民群众要正确看待领导干部这个群体,摒弃传统的崇拜思想,以免社会公职人员“翘尾巴”,转变为社会的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忠于人民,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和诉求,与人民群众形成亲密的党群干群关系,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坚守纪律底线,正确合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在实际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章党规正确合法行使权力,从思想上敬畏法纪,既要讲政治更要讲规矩。我们党历来重视纪律建设,这是巩固党的领导的关键所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六条规矩”“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是这些不同时期提出的纪律规矩夯实了党的领导。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带头遵规守纪,只有先行示范才能带动“绝大多数”。这就要求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树起纪律规矩意识,不断学习党规党纪,将其作为律己修身的必修课,常学常思,学深悟透,最终入脑入心,成为内在的思想自觉。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对法律心生敬畏,如若违法一定会受到追究;只有从思想上敬畏法纪,才能真正从程序上和制度上规范自身的权力,约束自身的权力,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到不越界、不越轨,拒腐蚀,永不沾。其次,要在工作生活中立起纪律规矩,牢牢坚守纪律底线,尤其要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在最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鲜明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摆在首位的就是政治关,突出强调政治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压线、不越线,用党规党纪规范用权。最后,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尽责履职中严格纪律规矩,真抓实干,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遇到复杂情况不躲事不怕事,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作为,将其外化为行动自觉。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务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关键时刻敢于担当亮剑,面对困难和矛盾知难而上、勇于创新。按照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还要以大工业的发展为中心,向人民负责,因此必须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式的好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城镇一体化建设,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坚持群众路线,准确把握群众现状,与群众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恩格斯认为,社会公仆就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才会发生地位的转变。作为社会公仆,如果不能做到真正为民谋利,反而以权谋私,就会随时被撤换。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需要完善行使权力前的提醒、警告机制,行使权力时的监督、汇报机制,行使权力后的省察、审核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才能深刻体会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要行得端、做得正,才能长久地拥有权力;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一言一行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清正任职,不滥用权力,真正让人民信服,得到人民认可,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三)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长期性渐进性的任务来抓

我们党要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把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坚定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真正的看家本领。打铁必须自身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且复杂,“四种危险”尖锐且严峻,思想、政治、作风、组织不纯的问题依旧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为此,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两条例两准则,用制度治党,用制度管权,用制度治吏,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实践效果明显。我们党连续开展了“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做人为官用权谋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并且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使党员领导干部既不敢腐又不能腐,最终达到不想腐的效果。“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理论进行集中交流研讨学习,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作生活习惯、精神追求,持续推动理论学习既深入又能落实到解决问题上。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温入党誓词,时刻反省自身初心变没变、使命担没担,牢牢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学先进典型、学身边榜样、找自身差距,自觉接受党内思想政治的洗礼与锻炼,不断夯实领导干部的信仰之基。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都坚持了恩格斯关于社会公仆建设要遵循长期性渐进性的原则。从严治党必须从严管理干部,应当看到从公共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需要时间,在此期间会出现各种问题与矛盾,必须采取得当的措施迎难而上,而不是倚仗人民群众的信任胡作非为。同时对领导干部制定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以防其成为阻碍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目标的绊脚石。各项监督制度中,首要的还是党内监督。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做出部署,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工作。党内监督是每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针对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的现象,必须要强化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怕丢“选票”,不怕伤“和气”,不怕穿“小鞋”,使积极地监督他人与主动接受他人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与纯洁性并不是随时间的推移自然保持下去的,党员也并不是随党龄的增长其党性就会自然提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建设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长期性渐进性的任务来抓。因此,在进行管理监督教育时,既要时刻关注他们的需要,尤其是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我们党应该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目标,管理监督教育好党员领导干部,定岗定责,合理进行绩效考核,鼓励干部主动作为,把人民对党的“考试”考好,把人民对干部的“考试”考好,交给人民最满意的答卷,把社会公仆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渐进性任务来抓,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恩格斯社会公仆思想的实质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甘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防止转变为社会的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正确行使权力,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我们党应该把实现人和社会的解放作为目标,管理监督教育好党员领导干部,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渐进性任务来抓,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公仆恩格斯领导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只见公仆不见官”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一句话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不能比领导帅
甘当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