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实践及启示

2021-02-01马玲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术图书馆服务

马玲

(漯河市图书馆,漯河 462000)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学术研究的交流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术出版相应地作出改变,除出版社、杂志社等传统出版主体外,数据库公司、图书馆等也成为新的学术出版主体。其中图书馆出版(library publishing)正逐渐引起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普遍关注。从1988年出现图书馆出版服务,到2008年发展为学术出版服务,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受到图书馆重视,并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个方向。出版服务是图书馆的新引擎,驱动着学术交流新模型的构建和学术图书馆服务范式的转变[1]。图书馆出版服务是一种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的学术交流模式[2]。

图书馆出版包含原创作品和非原创作品的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3],其中纸质文献信息数字化后以电子图书或按需印刷形式出版发行属于图书馆出版,但纯粹的纸质文献信息数字化则不属于图书馆出版服务。提供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在用户需求、功能定位、业务体系、能力建设、技术平台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使得图书馆由处于出版下游的文献信息接收方,部分转向知识出版者,不仅有助于增加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多样性,也提升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创新领域的话语权。

当前国内学者对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经验介绍与启示,其中以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LPC)[4]发布的《图书馆出版名录》(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以下简称《名录》)为研究对象的成果颇丰。石德万等[5]以《名录》(2014—2019)涉及欧美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组织、合作、人员、资金、质量控制等进行研究;刘兹恒等[6]通过分析《名录》(2015—2019),从基础建设和具体活动两大方面考察国外高校图书馆在使命目标、出版平台、数字保存、开放获取、同行评审、增值服务等方面的经验。除《名录》外,其他关于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研究较为分散、滞后,且研究深度不够。基于此,本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国外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提供参考。

1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现状分析

笔者综合考虑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LPC发布2021版《名录》[7],并以已发表的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相关文献为线索,对国外若干所高校图书馆进行探索性预调研。最终选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38所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与网站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调研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出版服务组织形式、出版资源、出版服务系统、出版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现状。

1.1 出版服务组织形式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①图书馆自主创办。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图书馆依靠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创建与成立出版服务部门,设置出版服务馆员岗位,全权负责各项出版服务任务。例如: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学术出版与数据管理部门;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立专门的学术出版与许可办公室;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设有学术交流与出版部;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内设有Mpublishing部门[8];美国西北大学图书馆设有学术交流与数据监护中心。②校内合作。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图书馆与校内相关部门(如大学出版社、科研处等),或者校内专家、学术志愿者等通力合作开展出版服务。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出版部与该校学术委员会、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生学习中心合作推出“出版学院”项目[9];普渡大学出版社设立在图书馆内,人员构成包含出版社工作人员和馆员[10];慕尼黑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校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联合成立学术出版指导部;斯图加特大学图书馆与校内顶尖学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及学术志愿者合作[11];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最初与The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期刊编委合作,现在已转变为与学术交流办公室合作。③校内外联合。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图书馆与校外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图书馆出版服务。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与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和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AAP)合作成立学术出版服务联盟;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与校外出版商合作[12];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与校内外学科专家合作。

1.2 出版资源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从出版资源的类型来看,包括本校特色资源出版、科学数据出版和原创出版3种类型。①本校特色资源出版。例如: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自建ASU数字资源库[13];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出版会议文献等特色文献[14]。②科学数据出版。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成立专门的科研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开展科学数据出版是其职能之一[15]。③原创出版。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出版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数字化“预印本”出版物等;布朗大学图书馆的布朗数字仓储收集期刊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出版物内含的图表、图片等形式的数据集,并将其以辅助数据的形式进行描述、存储和出版;犹他大学图书馆至今已出版有关犹他州和摩门教的17部学术著作[16];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借助数字图书馆情境化推送出版资源[17];阿德雷德大学图书馆重视古典文学、哲学、医学等著作的电子出版物。

1.3 出版服务系统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系统多种多样,属性与功能侧重点不同,主要包括出版导航和出版平台两种类型。在实践中,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出版导航系统多与出版平台混搭组合使用,甚至综合使用多种出版平台,供用户选择使用。

1.3.1 出版导航

出版导航主要有学术出版资源导航和LibGuides平台学术出版资源导航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借助学科导航系统创建的学术出版资源导航,源于学科服务,其中LibGuides本身也是学科服务平台。

(1)学术出版资源导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出版研究导航包括出版期刊文章、建立个人学术简介、引文分析与影响因素等内容;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网站的研究和学习导航包括查找资源、写作和引用、发布和共享、研究数据管理、版权所有等内容;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出版导航包括知识产权获取及版权建议、出版物选择、论文准备帮助、指导如何获得ISBN号等内容;美国西北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学术交流导航包括版权、作者权利、开放获取(Open Access)、开放获取出版基金、自存档、数据管理、同行评审、合作等内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学术出版导航包括机构知识库、作者权利、版权、研究数据服务、开放获取等内容。总的来说,图书馆的学术出版资源导航表现为一站式学术出版教育和服务平台,缺点在于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弱,利用率偏低。

(2)LibGuides平台学术出版资源导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LibGuides导航包括出版资源聚合门户、出版慕课平台等;兰卡斯特大学图书馆依托LibGuides平台开发学术出版资源导航;耶鲁大学图书馆LibGuides平台包含引用、写作和出版、开放获取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LibGuides平台包含版权参考指南、研究文章和同行评议期刊、引文检索;墨尔本大学图书馆LibGuides平台包含战略出版等相关出版信息。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LibGuides平台包含版权、学术交流。总的来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LibGuides平台学术出版资源导航是一个易于使用的内容管理系统,具有特色的学科指南、引用、写作、版权、出版指南,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体验性强等,但是宣传推广还略有不足。

1.3.2 出版平台

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使用的是OJS开源出版平台;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使用的是Digital Library e Xtension Service(DLXS)出版平台;普渡大学使用的是Purdue e-Pubs商业化出版平台。总的来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出版平台以OJS、DSpace、WordPress、Fedora等开源出版平台为主,多为免费或费用较低,使用率和稳定性较高;也有使用商业平台如Bepress、CONTENTdm的,这些平台具有功能完备、性能良好等特性;还有少量使用的是自主开发的平台,但使用率不高。

1.4 出版服务方式

1.4.1 出版指南

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利用LibGuides平台构建研究生出版指南,内容分为5个部分:①资源与服务,包括有关写作与研究统计工具等资源,以及写作指导、推荐书目、知识导航等服务;②作者权利,包括作者与出版商签订出版协议时应保留的权利;③同行评议,包括学术文章的同行评审过程,如选择期刊、投稿、审稿等技巧;④从论文到书籍,包括将学位论文出版成书籍的建议及相关资源链接;⑤社交媒体,包括利用微信、推特、博客等社交媒体扩大用户学术影响力。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通过其专门设置的学术出版与许可办公室制作出版指南,内容分为4个部分:①获取资助,包括资助和基金指南、资助方的政策和要求两部分;②查找相关的研究内容,包括查找咨询学科馆员、学科研究指南、相关文献、研究数据等;③信息管理与写作,包括信息组织和资源引用、数据管理、论文写作三部分;④期刊选择,包括向用户提供如JCR、Ulrich’s期刊名录等常用期刊目录。

1.4.2 出版咨询服务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咨询服务主要是帮助用户解答有关出版方面的问题。例如:柏林工业大学图书馆、约克大学图书馆依托自媒体提供个性化的出版问题解决方案;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图书馆引入“出版导师制”,为用户一对一匹配学术出版辅导专家;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图书馆基于分层分类理念进一步细化出版服务内容;汉诺威大学图书馆动态开发与用户科研进度、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出版服务内容;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图书馆打造出版服务新媒体矩阵;纽卡斯尔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面向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的出版服务内容;哈佛大学图书馆借助数字学术空间与慕课形式解答知识库方面问题;布朗大学图书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出版服务的效率;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美国化学学会关于“出版你的研究”咨询服务。另外,以项目为依托,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推出“无墙出版”(Publishing Without Walls,PWW)项目[18],提供由用户需求驱动的出版服务模式。PWW包括非裔美国人研究系列、人文无墙系列,并设有专门的团队及咨询委员会,利用多种出版工具和平台支持数字出版项目,且可以永久保存PWW项目的内容。此外,PWW项目还提供咨询服务,举办数字出版相关工作坊,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咨询服务形式多样,多围绕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等多类型出版物提供间接的编辑出版咨询,咨询内容涉及学术交流、知识传播、元数据处理、数字化服务、版权咨询、编辑加工服务等。但是,图书馆很少直接参与编辑出版活动。

1.4.3 出版素养教育

在学术出版与传播机制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出版素养成为用户尤其是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伦敦大学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开放获取周培训活动,如研讨会、讲座、培训课程、幻灯片等;利物浦大学约翰摩尔图书馆制定多种类型的出版学习指南[19];耶鲁大学图书馆强调培养用户开放获取出版能力。国外高校图书馆还开设出版素养教育课程。如约克大学图书馆开设专门针对博士研究生的3小时出版课程,分为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图书出版课程和面向所有博士研究生的期刊论文出版课程,也有专门网页介绍开放获取的相关知识等,并根据需求为院系、研究团队和个人安排相关讨论会;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开设版权速成课程[20]。此外,博客已经成为多数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素养教育的辅助形式。博客内容主要是围绕出版教育展开,包括学术出版、开放获取、版权知识、机构知识库等。如麦克马斯特大学谢尔曼中心通过图书馆出版社支持期刊出版,该中心开设了博客,定期更新相关出版素养研究,支持在线评论问答。

2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特色

2.1 多元化的资金渠道

图书馆出版服务所需经费包含业务预算、采购预算、慈善捐赠、销售收入等。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经费主要依靠图书馆出版组织申请,外部资助是经费构成的重要部分,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学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资助普渡大学图书馆等开展出版服务项目。销售收入也是图书馆经费来源之一,如密歇根大学将超过版权保护期限的图书作为教师课程资料,进行重印出版,适当收费销售。

2.2 不同形式的跨界协同合作

大部分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与其他组织机构、团体、院校或国际机构等进行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其出版服务合作伙伴的主要特点为以校内合作为主,校外、校内外合作为辅。多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公司合作,同时考虑到学科特色与图书馆实际情况有条件地选择合作伙伴,如印第安纳大学优势学科为民俗学,图书馆即选择美国民俗协会作为合作伙伴之一,开展民俗学领域的出版服务。

2.3 重视出版生命周期管理

图书馆出版服务与科研生命周期一样,具有出版生命周期性,包含出版知识培训、知识捕获与采集、知识组织与整合、质量控制与编辑、出版发行和传播、知识保存与开放共享等周期。出版生命周期与出版流程也相对应,出版流程包括研究成果投稿、公开发布与保存。国外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出版生命周期管理,并简化出版程序。同时,图书馆出版生命周期过程也是出版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内容增值显得更有生命力,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图书馆出版增值能力,如多媒体出版物加工、数据出版、数字出版、语义出版等。如普渡大学图书馆出版部为用户提供开放获取期刊、图书、教育资源、数字项目平台等出版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2.4 鼓励开放获取出版服务模式的推广

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开放获取中处于重要地位,如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等英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获取出版服务中担任着学校开放获取出版相关政策的执行者、出版的宣传者、出版费用的管理者与提供者、出版奖项的评审者、出版相关资源的推荐者、出版的践行者等角色[21]。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中的开放获取特点为数字出版,不仅包括原创作品的直接数字化,而且包括原有资料的数字化,如绝版资源、特色馆藏等。另外,以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CARL)、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为代表的图书馆联盟,均为成员馆提供开放获取出版服务[22]。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启示

3.1 积极宣传出版理念,重视本土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

首先,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地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经验。以往谈及图书馆与出版,多数属于图书馆与出版社业务联系的范畴,往往开展按需出版以满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随后2010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开放获取出版苏州宣言》推动开放获取运动,倡导开放获取出版模式[23],图书馆出版服务获得长足发展。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科研图书馆的传统竞争优势[24]。随着学术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开放获取运动和开源软件,科学数据和数字人文,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引起学术交流模式的革新,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发展。当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出版体系,研究以这些国家高校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并结合《名录》的出版基本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总结与借鉴这些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一些做法,为我所用,提高认识,抓住机遇,重新思考角色与定位,敢于在学术出版领域大展宏图,积极参与学术出版活动。

其次,构建本土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体系。由于国内外出版管理制度的差异、对图书馆出版认知的思想观念、高校图书馆自身问题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如国外对出版机构的市场准入实行注册登记制,要求比较宽松,只要具备必要的资金就可到经济管理部门登记申请[25],而我国出版市场涉及准入审批、许可制度等。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经验,强化本土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倡导工作流程的简化,即通过简化出版流程以提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缩短出版周期。特别是数字出版,让用户在资源数字化出版后即刻通过网络获取,按需出版则实现了图书的按需印制和发行。

再次,加大宣传推广,开展用户出版素养教育。《名录》显示,2017年下半年技术/科研报告、学生会议论文的出版总量相比2013年同期骤降95.97%。肯塔基大学图书馆的出版数量却逆势增长22.5%,这主要得益于该馆积极开展出版服务并进行广泛宣传[26]。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宣传出版服务理念,积极拓展出版服务的宣传途径,可以利用校报、校刊、馆刊、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刊登相关出版服务消息,或者开展“开放获取运动”“图书馆出版服务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以提升用户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参与图书馆出版服务工作。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出版素养教育。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注重用户出版认知的提升;出版服务馆员的培养;设计与整合适合国情、本校的出版教育内容和教材;选择合适的出版素养教育形式;加强合作,合理利用外部资源等措施[27],强化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素养教育的培育工作。

最后,重视资金资助。我国高校图书馆经费开支主要是财政拨款,少数为慈善捐赠,包括专业基金、个人和团体捐款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具体参照《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基金章程》《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基金接受捐资鸣谢办法》等规定接受资金捐赠,但是出版经费单一且没有足够资金支持学术研究成果出版服务,而国外较为成熟,资金方面涵盖学校统筹的资金、捐赠、许可、销售收入等资金来源。因此,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经费来源侧重点各异,我国高校图书馆可有选择地加以借鉴与利用。

3.2 加强跨界合作,注重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多方共建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主要包含期刊(开放获取期刊与纸质版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数据等方式。由图书馆主办非正式出版物的有南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之友》、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图苑》等,以揭示馆藏信息、推广阅读、文献检索、用户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等为主要内容。有期刊编辑部设立于图书馆,但图书馆不是主办单位,如《高校图书馆工作》编辑部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但其主办单位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也有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的,如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秉承“学术兴馆”理念,成立图书馆事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外部资源整合,与中州古籍出版社合作为学校成果出版提供便利,积极推进相关学术研究。

相对而言,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已成体系,且注重合作交流、多方共建。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需强化跨界合作与交流,倡导多方参与,共同促进发展。

(1)图书馆出版服务与教学科研的融合。图书馆与馆配商、出版社联系密切,具有出版发行的优势,同时图书馆还具有教学参考资源丰富、数字技术运用熟练、学科馆员学术能力较强等优势,因此将出版服务嵌入教学科研环节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亮点。这就需要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国外经验,与大学出版社、信息化部门等校内机构,以及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等密切合作,开设出版指南、资源导航、出版咨询讲座、在线教程、视频会议、MOOC等服务与教学形式,也可以组建出版服务团队,与相关项目合作,面向特定的学者群体,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工作坊,推动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

(2)校内外合作交流。我国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校外合作初具规模,如《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设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实际上是图书馆与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合作的结果。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来说还应该多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如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学者专家”出版服务模式、普渡大学图书馆的“馆社合作”出版服务模式、密歇根大学图书馆“馆社一体化”等出版服务模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用户的需求情况,选择与确定合作的对象,如出版社、编辑部、科研部门等高校内部单位,以及校外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图书馆行业组织、学术团体、出版发行机构、数据库公司、专家学者等相关利益者,共同协商制定合作开展出版服务方案,为用户提供优质出版服务。实际上,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聘请出版专业、法律专业等相关人员担任出版服务顾问,提供出版发行技术、版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关于出版导航与平台,也要注意酌情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出版导航与平台的经验,如密歇根大学图书馆提供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的链接以及研究生论文写作、应对同行评论的技巧等方面的推荐书目,为用户提供外部资源的链接,丰富合作内容与形式。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可酌情根据本馆实际情况,有条件地利用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较为成熟的开源软件(如OJS、WordPress等)自建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或付费购买的出版服务系统(如Bepress、CONTENTdm等)。

3.3 强化基于生命周期的出版,完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内容

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严格遵循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并与科研生命周期基本一致,即基于出版生命周期的出版服务管理由5个阶段组成:①从低到高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如作者出版需求、出版者的权益、写作辅导等出版前期指导)和资助支持;②基于现有资源的数字化与高校师生的学术成果、数据为核心的资源采集;③以版权保护和数字技术支撑的出版服务质量控制;④机构知识库的学术成果发布和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保存;⑤基于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出版。实践中,我国高校图书馆也按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开展出版服务工作,如出版前期指导工作,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类型的写作建议与讲座;资源采集中学位论文如纸质或电子版本校博硕士论文的出版服务,这两种类型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比较成熟,这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趋势一致。但其他阶段仍需强化。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出版服务,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出版与科研生命周期息息相关,自始至终参与出版培训与咨询、科研成果的数字化保存、选择出版物、同行评审、版权许可、作者出版管理等不同阶段的科研生命周期,提高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倡导以数字出版为重点,简化出版流程,缩短期刊出版周期[28]。此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也应以用户为中心,开展元数据管理、分类编目、文摘索引等方面的增值服务;结合国家出版法规,规范机构知识库出版途径[29];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如版权、元数据、教育培训、同行评审、存档、按需出版、ISSN/ISBN注册及标识符(DOI)分配,以及通过短视频直播、问答社交平台等媒介开展的其他出版咨询服务,增强用户使用出版服务的满意度、有用性与易用性[30]。

3.4 重视开放获取出版,规范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只存在于少数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北京大学期刊网集群平台等,而国外高校图书馆往往通过自办期刊、外部机构委托出版期刊等方式开展出版服务,如教师主办期刊、学生主办期刊、基于合同或协议的外部团体委托期刊等。联盟参与开放获取出版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外有CARL、ACRL、加州数字图书馆等。通过比较,国外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出版发展较为成熟。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获取模式,规范出版服务形式,以学术交流为使命,强调开放获取,扩大开放获取程度,消除获取学术文献的各种障碍,通过无障碍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建议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并推进开放获取出版服务,为成员馆提供开放获取出版服务。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兼顾教育的系统性与针对性[31],可以组织开放获取专题研讨会、培训会、课程教学与学习;代表高校图书馆与出版社等相关利益者洽谈费用、合作方式、内容等业务。同时鼓励各个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的服务具有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途径多样化、用户培训特色化的特点[32],通过出版开放获取图书和期刊、制定开放获取政策、管理开放获取出版基金和建设开放获取存储库来开展开放获取出版服务。

猜你喜欢

学术图书馆服务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