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2-01董连成程江东黄学欣杨艳娟许珊珊
董连成 程江东 黄学欣 杨艳娟 许珊珊 周 莉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1 概述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切实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准备,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教领域执行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社会经济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地铁的兴建和高速公路、铁路线路网的扩张等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1]。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工程教育改革中,专业认证越来越成为必然趋势,到目前为止,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新时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根据高校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适用于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专业人才由学校向社会的接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2]。专业认证不仅是工程教育改革浪潮下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专业认证是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着重关注的方向,因此,以应用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努力构建符合认证标准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适应目前我国“十三五”期间交通建设发展的形势,对于培养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确保从事工程技术行业的人员达到相应的教学教育要求,更好的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工程技术相关领域和专业的高等教学教育进行监督和控制,由此专业认证孕育而生[3]。为全方位评估和判断高等院校工程专业教学教育是否满足行业要求,工程专业认证以预先确定的评判标准作为参照标杆,对高等院校相关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的评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毕业生走向国际竞争市场的“通行证”,更是实现工程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毕业后能达到相应的教育水平[4]。工程专业认证作为专业评估机制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评估,它适用范围广泛,不仅涵盖教育界,而且对工程商业、企业及其他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教育体制系统内部的自我判断与评价,而且还涉及各大院校、社会群体及相关利益者的评估与判断,是具有开放性的相互互动的反馈的过程,体现了工程专业认证的广泛性与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严谨性,从而有利于从事工程技术的相关人员及时获得相关的专业教育;同时,认证所反馈的资源还能与相关群体共同享有,共同研究。
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势头迅猛,亟需大批高素质、多样化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的培养输送。为了保障高校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质量,提高国际工程的竞争力,逐步与世界接轨,我国已经成立了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负责认证标准的制定和认证试点的实施,开展专业认证,受益最大者是学生[5]。
国外在工程教育认证方面开始较早,目前为止,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认证机制,并且发展形成了国际社会相互认可的认证标准。美国是世界上建立专业认证标准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32年美国就成立了工程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1997年美国工程认证委员会已经完成了认证标准EC2000,并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专业认证工作已经开始,其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由英国工程委员会负责和实施。1965年,加拿大成立了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专门负责加拿大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起步较晚,目前涉及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仅与建筑工程类相关[6]。1990年,我国建设部批准建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并于1994年批准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类教育评估委员会。目前,已有6个相关专业均开展了工程专业认证的工作,分别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给水排水等工程。我国从2006年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已经在14个专业类上开展了认证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认证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措施、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支撑条件等7个方面,并等效于美国的认证标准框架,相互承认。
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特点,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培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较强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满足“夯实基础、拓宽途径、提高能力、善于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将大大开阔学生的就业途径,有利于提升交通土建类学生在施工单位的职位,并可以为准备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打好基础。因此,抓紧时机进行专业认证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
3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黑龙江科技大学自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成立以来,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并且根据本科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市场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的校企共建,以教改和科研带动教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积极性,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将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对教学成果实行重点奖励和扶持,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对于申报院级以上的教研科研项目,除国家财政经费资助外,学院还将按1∶1的配套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教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作为主要考察的业绩之一。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良性发展。通过不懈探索和学习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认证的本质内涵,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于如下研究内容:
1)分析研究我国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对比国内外本专业的培养体系,建立与认证标准相适应的符合本校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我国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发展状况,研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分析本专业工程师的从业特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建立专业学生培养的通用模式;
3)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构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形成通识、基础、专业和实践教学体系,组建课程群,进一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4)根据专业的培养方向、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建设需求,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必需的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和学院结构的优化配置,特别是根据本专业的特征,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教学能力、教学改进能力、教书育人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制定出科学的标准要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配备专业师资队伍提供参考;
5)分析本专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健全实验室及设备建设,拓宽校外实习基地,针对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实践创新、规范管理服务及与之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
6)通过各类素质教育、大学生科研立项、科研促进教学等方面的措施,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 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着手于专业认证标准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并以全面化、科学化、灵活化为出发点,制定以下研究途径与方法,构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1)走访调研法及现场调研法。深入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设计、施工单位,采用组织座谈、访谈、研讨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目前和未来5年~10年我国主要地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情况,深入了解建设单位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人才的需求状况,包括需求的专业方向、需求的人数以及对人才专业素质及创新方面的要求开展调研。
2)毕业生跟踪调查法。对已经毕业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回访,了解其毕业后的工作状态,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情况及要求。
3)理论研究法。统计、分析调查调研成果,归纳总结用人单位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本专业的专业认证标准,结合调研成果,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强化基础知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对主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强调“厚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科学合理地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4)实践研究法。开展试点教学,组织教学研讨、教学观摩和教学评估,对专业认证标准下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综合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图如图1所示。
基于专业认证标准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建立以学生为本、注重专业内涵建设、重视质量提升的培养方法,以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手段来开展目标工作。相信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改革,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加科学化,为我国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充分发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