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若布奕
2021-02-01许松青
文/许松青
曾经以为胸有成竹是好的,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烂熟于心,尽在掌握,难道不好吗?
后来有幸看到一段民国时期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的张书旂的作画视频。这份那个年代罕见的珍贵资料记录了花鸟画大家张书旂是如何在提按之间“下笔如有神”的,尤其是他在整体保有国画的意境风姿外,加入了其融合中西方、创新运用“钛白色”的独特画法。他画中的牡丹花仿佛照片般明艳,疏影暗香,让人过目不忘。
视频中作画如此行云流水,堪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但又绝不止于一棵竹一片林,而是已经脱离了匠气,每一笔延伸跳跃,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像是达到了一种“画若布奕”的境界。
画家面对宣纸,打破一板一眼的“胸有成竹”,像棋手面对棋盘一样,每一步每一局都是新的,也像武林高手过招,绝不止于“一招鲜”,而是见招拆招,充满了探索未知和有如神助的乐趣。假如作品叫人惊艳的话,这段作画过程视频,那就是一种惊喜了。
画如人生,棋如人生,胸有成竹固然不错,但“成竹”一不小心会变成“陈竹”。“画若布奕”富于创新应变,更贴合剧烈变动的当今时代。
相较于一步到位的胸有成竹,“画若布奕”更侧重过程,步步为营,以变应变,没有框框,不怕失败,倒更易于普通人起步操作。相信久久为功,一定可以不负年华。
胸有成竹对普通人来说高不可及,对头部人群来说又是隐形束缚,反观“画如布奕”对普通人则亲切和实用得多,对高人来说更是一种内在诉求,激发创新。
假设画一个从有知向未知的象限图,四个象限分别是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和未知的已知。那么胸有成竹是未知的已知,是无悬念的执行,而“画若布奕”是未知的未知,更有创新,值得期待。就像是水墨画、围棋中的黑白,蕴涵了东方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执着实践。前者更像战略,后者更像策略方法;前者更像结果,后者更像目标。
庖丁熟练解牛是已知的已知;滴水必定穿石是已知的未知;愚公何时完成移山是未知的已知;人类能否征服未来,新冠后世界的不确定性带给明天什么影响,是未知的未知……
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下着这盘棋,用所有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智慧之和,下着有关明天的未知的未知这盘无悔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