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创新

2021-01-31秦剑杰雷萌萌郭世磊高连佐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竞技

秦剑杰,李 倩,雷萌萌,郭世磊,高连佐,林 枫

(1.河北体育学院 学校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1;2.保定学院 教育系,河北 保定 071000;3.河北金融学院 体育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0;4.石家庄市第21 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41;5.沧州市第10 中学,河北 沧州 061000)

0 引言

2017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作了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 2019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体育强国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把“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连接起来. 由此可见,现阶段“体育强国”已经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竞技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 由于目前国际上普遍将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作为评定“体育强国”的主要依据,使得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2]. 对于竞技体育而言,后备人才一直被视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保障和动力. 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整个竞技体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体制”是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结合的统一体,常用来表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3]. 现阶段我国的竞技体育工作正承担着新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进行创新和全面的深化体制改革. 本研究以新时代为背景,对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体制创新研究,使其能够在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工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综述

2001 年2 月,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要深化体育院校改革,并且要充分利用各地的体育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体育教师、体育健身指导员等专门人才. 此后,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袁伟民也对体育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直属的体育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继续积极探索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此背景下,2002 年,宗华敬等[4]从多个角度对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及体育系统人才培养体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宗华敬等首先对当时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的竞技体育体制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描述,重点对运动训练专业的办学体制以及招生、教学、培养目标方面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分析. 随后,又对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相互结合的效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发掘高等体育教育功能,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基本观点. 但在研究中,宗华敬等并没有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概念进行阐述,文中出现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与“体育教育专业”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这是该研究的不足之处.

2004 年,马志和等[5]对从传统“二元经济”社会向现代“一元工业”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缺陷进行了十分详细的研究分析. 作者在文中依据当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效率、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确定了政府主导下市场化的创新目标,并且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战略对策. 此项研究是进入21 世纪后,国内学者首次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所进行的创新研究,这对此后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2007 年,潘前等[6]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行了理性思考. 在具体分析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具体趋势之后,作者提出了“政府为主、市场为辅,拓展投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和科学训练,推进体教结合”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随之进入了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环境发生了改变. 因此,这些研究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以更加适应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8 年8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9 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51 枚金牌的成绩高居金牌榜榜首,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关注度. 因此,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成为了当时国内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张凤珍[7]指出了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如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没有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训练科学化程度不高等),同时提出了推进体制创新、建立文化素质学习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科学化训练模式等改革措施. 此外,黄玲[8]以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的现状,以及制约运动员培养体制的相关因素. 黄玲认为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改革,既要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执政要求,还需要满足提升国家形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两项研究都针对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但在研究过程中,两项研究都存在对“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概念发生混淆的情况,这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

此后,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和改革逐渐成为了研究重点. 2015年,王长权等[9]将新形式的“举国体制”诠释为中国竞技体育可以持续发展的新体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运动员培养途径的总体设计,大胆提出了将高水平运动队引入高校的设想. 此项研究对于竞技体育在高校范围内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与高水平运动队的结合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对此后许多与高校竞技体育相关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6 年,陈肖等[10]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陈肖等认为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与科学的后备人才保障体系是建立科学人才管理体制的重要保障,而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的创新和坚持走体育产业化道路,应当是现阶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些研究成果对此后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研究框架.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此形势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必须要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2 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依据

2.1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新要求

2014 年2 月7 日,习近平在索契看望参加第22 届冬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时曾经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首次表达了体育强国与中国梦的密切关系. 到了2017 年2 月,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再次指出[11]:“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清晰地看出,体育强国梦已经和中国梦紧密连接在一起,竞技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和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新成就;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在新时代继续承担为国争光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拓宽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朝着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继续坚持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科学统筹,做好各项国际重大赛事的训练、参赛及保障工作,并力争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新时代的竞技体育在引领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同时,还要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广泛发掘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水平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科学地梳理各级体育协会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多元化协同管理体制;最后,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关的制度完善,以调动竞技体育各有机组成部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最终目的.

2.2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

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还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给体育工作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新时代的竞技体育,一方面要实现自身的快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竞技体育一定要确定并且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12]. 第一,新时代竞技体育事业要坚定地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不断开创竞技体育事业的新征程. 在发展过程中,要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将竞技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第二,在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要坚定地将体育强国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社会功效,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以2020 年日本东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为工作目标,遵循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地选材、训练和竞技体育管理,力争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升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领域的影响力. 第四,新时代要转变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观念,在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到竞技体育工作之中的同时,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博弈关系,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开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新时代在努力开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全面提升竞赛、训练工作的科技水平,并且在协调好竞技体育事业内部有机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切实提升竞训人员的积极性.

2.3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

新时代的竞技体育工作要坚持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思考竞技体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中的发展方向,规划竞技体育在不同时期国家发展中的战略目标,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大局[13]. 在研究过程中,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 年7 月印发的《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结合国务院在2019 年8 月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分为3 个阶段进行了总结[14].

第一阶段:在2020 年之前,根据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要求,全面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并认真做好2020 年东京夏季奥运会的备战工作,以及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备工作. 坚持举国体制,全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力争在2020 年东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 年北京冬奥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科学合理的体制改革和制度改革,进一步对我国竞技体育工作进行完善,使其更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实现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营造健康有序的竞技体育市场环境. 继续全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特别是足球、篮球等影响力较大的运动项目,要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努力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并积极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源,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三级训练网体系的重要补充. 大力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训练、竞赛和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第三阶段:从2035 年到2050 年,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全面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竞技体育管理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竞技体育与教育系统、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多元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

综上所述,新时代对竞技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确定了新目标. 因此,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提升竞技体育实力与水平的关键因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也必须要作出创新性的改变,在自身得到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更加符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这将是最终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3 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措施

3.1 坚持举国体制,推动人才培养多元化

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利用竞技体育资源的目的. 近几十年,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特别是在北京2008 年奥运会上,突破性地以51 枚金牌的成绩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这与我国在竞技体育工作中实行举国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是否还需要在竞技体育工作中继续坚持举国体制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 对此,我国两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复. 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前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明确表示,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竞技体育工作中开始实行举国体制,但举国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举国体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 因此,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竞技体育工作中还需要坚定地实行举国体制,并且还要不断地对举国体制进行完善. 此后,在2017 年3 月,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也明确指出,在竞技体育工作中既要坚持举国体制,同时还要不断地迈向市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也必须要坚持举国体制.

“三级训练网”体系是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行举国体制的重要标志. 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三级训练网”体系在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奥运会男子110 m 跨栏冠军刘翔、田径世锦赛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男子100 m 亚洲记录保持者苏炳添,都是近年来由我国的“三级训练网”体系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级训练网”体系都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举国体制,就是要牢固确立“三级训练网”体系的重要地位,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但在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举国体制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运动员合理流动性差”、“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等问题随之显现了出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方式也开始从“三级训练网”体系为代表的“一元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逐渐产生了体教结合、政社结合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这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三级训练网”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既要坚定地坚持“三级训练网”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地拓宽思路,多元化地引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3.2 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全面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

体教结合是指以各级学校体育为依托,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和谐体系[15]. 它不仅是拓宽竞技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渠道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教结合的优势在于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丰厚的土壤,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有效地提升竞技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缓和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例如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成绩非常显著,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阶段的体教结合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许多学校在运动队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着全盘引入专业运动队的情况,而忽略了自身对运动队的培养;还有一些专业运动员虽然具有了学生的身份,能够代表学校参加体育竞赛,但平时都需要在专业运动队进行训练和比赛,没有时间在学校内进行文化学习,这部分运动员即便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历,但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这对其退役后的自身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大大削弱了体教结合的育人效果.

新时代的体教结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改善和完善体教结合的运行机制. 对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而言,首先,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体操、跳水、乒乓球等要求运动员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从事专业训练的项目,努力共同保证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的连续性;其次,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运动员学习的过程和质量进行严格监管,最大限度地保证在不破坏运动员训练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同时,真正提高运动员的学习质量,使运动员的个人素质从根本上得到全面提升;再次,教育部门在与体育部门进行结合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社会中的其他力量,大力提升自身在竞技体育工作中的造血功能,努力进行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对我国的“三级训练网”进行有益的补充;最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共同协作,全面建立起规范的体育赛事体系,将其作为学校竞技体育工作展示的平台,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发掘和培养更多的人才.

3.3 合理引入社会资源,创新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途径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不仅为竞技体育实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性支撑[16]. 2017 年12 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社会力量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后备人才工作”,要求在训练管理、教练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社会力量的同等权益[17]. 除此之外,该意见还强调政府将会采用委托授权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竞训和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运营工作交给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和市场组织,并且从政策、资源以及业务方面加以支持,使他们逐步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社会资源的引入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在“三级训练网”体系之外有效地增加后备人才数量,而且可以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起到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 但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源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首先,在培养后备人才的过程中,社会力量往往更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希望通过与政府联合获得更大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利益,但在后备人才输送方面缺乏积极性;其次,社会力量更注重与“三级训练网”中的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运动体校或者省专业队进行合作,从而忽略了基层人才的普及和培养. 因此,在新时代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引入社会资源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对需要引入的社会资源进行甄别,选择信誉好的社会力量进行合作. 对于已经引入的社会力量,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在给予业务支持的同时,也对社会力量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使其能够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引入社会力量之后,势必会增加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 所谓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是指改变竞技体育人才隶属关系的流动,以及各种不改变竞技体育人才隶属关系的交流活动[18]. 一方面,现阶段社会力量在参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关的利益,以维持和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就使得竞技人才的流动不断增加,且流动的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人才为了提升自身的竞技能力和水平,也会存在主动流动的需求,河北籍女子铅球世界冠军巩立姣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巩立姣原跟随河北籍教练员李梅素进行训练,后经过国家田径管理中心的协调,在2018 年转投到山东籍教练员丛玉珍名下,并在2019 年夺得了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项目的冠军. 因此,现阶段为了使竞技体育人才进行良性流动,必须要对流动途径进行合理改良,创新性地完善运动员注册制度,在新时代实现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双向选择,拓宽竞技体育人才的流通途径.

3.4 建立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直接负责和训练运动员的人员,著名体育学者田麦久先生曾经指出[19]:“教练员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者、是训练过程的主要设计者、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运动管理链中的信息沟通者以及运动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新时代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对教练员的自身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练员不仅需要深入了解运动项目的致胜规律,还需要掌握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此,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当鼓励和支持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教练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科学的教练员准入制度,对教练员进行严格的从业资格认证,确保进入到教练队伍的人员在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对于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教练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教练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会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严格执行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升教练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竞技体育的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系统的针对教练员队伍的培训计划,在提高教练员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其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教练员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教练员出国参加业务培训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再次,应逐步完善教练员的等级认证工作,制定适合教练员群体的职称评定和考核奖励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提升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应在保护教练员合理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对教练员进行合理配置,在用人单位和教练员之间实行双向选择模式.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竞技精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