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儿歌教学的策略初探
2021-01-30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文/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赵 英
一、 学前教育专业儿歌教学的提升策略
1.完善目标,实施精准教育
儿歌对幼儿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儿歌的教学定位应立足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思维、想象、道德、美育、娱乐等多方面的发展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认知和应用能力来进行定位。不仅要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儿歌的特性、适应性和儿歌欣赏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形成儿歌朗读与表演的技巧,准确把握儿歌的文学特色,提升审美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学习儿歌,并能使之正确引导幼儿适应生活日常,逐渐自立自理。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立足文学视野,从吸收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学、美术、舞蹈、文学、影视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将儿歌理论、儿歌朗读表演的技巧与儿歌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起来,实施精准教育,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将来的教学活动做指导,为其走向幼教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教学实例,提升儿歌教学技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师要“引导儿童接触优秀的儿童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要贯彻执行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儿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善于引导幼儿理解儿歌作品,通过听、说、看的训练,能够体会和感受儿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范式,并用语言或动作等将其表达出来。由于幼儿对抽象的概念、知识理解有限,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就要结合日常生活,在提升儿歌教学技巧上下功夫。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侧重朗读、表演和创编。教师可采用观摩、情景模拟、创编或实训等方式介绍儿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加以运用。案例教学对提升儿歌教学有着较为具象的帮助。在开展儿歌教学的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儿歌教学法实施更有针对性,更具体。比如,在观摩幼儿用餐的案例教学中,要指导幼儿掌握科学的生活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主题课程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要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儿歌?怎样用儿歌来引导、鼓励孩子们吃得快、吃得好、不挑食?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其职业能力。
3.打造“课证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依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自2015 年起全面实施幼师资格证统一考试。对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在研究幼师资格考试标准的基础上,把握考试要点和考试趋势,将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结合起来,将资格证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和方案中,打造“课证一体”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与幼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顺利拿证。如,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中,以儿歌相关内容作为面试的内容比较常见。因此,教师应将这些常考的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三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实现点对点的指导,加强学前专业学生提升儿歌教学技能。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教学应实现“课证融合”“课证一体”的教学和实践模式,要将学生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通过系统规划,有序推进,使得教学和实践并行发展,实现学生岗前和岗后的无缝对接。
二、结束语
儿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内容和形式较为贴合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前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既是文学的接受者也是文学的传播者,探寻并实践提升儿歌教学的有益路径,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来帮助他们提升儿歌教学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提升,意义深远而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