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至上”的三重建构

2021-01-30孔爱玉

师道(人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命疫情教育

孔爱玉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生命教育的壮丽史诗。疫情暴发以来, “生命至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价值共识,以此为契机,我们应该在疫情中学会成长,教育也应该在种种与生命有关的事件中变得更丰富。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之所以一再发生,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而背后的深层原因之一,则是社会普遍重视“成功”,却很少重视生命成长的质量。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生命全过程的质量。就此而言,生命教育不应再迟滞。生命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珍爱生命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正是“生命至上”。生命教育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既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别人的生命,进而树立众生平等、和谐家园的价值观念。 “珍爱自己的生命”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本身,并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 “珍爱别人的生命”要求我们确立“爱人利物之谓仁”的人本思想; “众生平等”要求我们善待与我们共处一个地球家园的所有生物。人本主义者具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博爱胸怀,众生平等者重视地球一切生物的生存权利,将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一、从现实的重大事件中启迪生命教育的价值

现实社会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要与生命有关,无一不是生命教育的生动题材,给人以尊重生命的启迪。远的不说,就以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凤凰网每天都对国内疫情和世界疫情进行通报,并在栏目之首特别强调“每天变化的不是数字,是生命”,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这种人本情怀在此次抗疫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据新闻报道可知,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大家都说:“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的患病者也毫不气馁,很多人都表示病好之后要去献血,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 “天使白” “橄榄绿” “守护蓝” “志愿红”成为最亮眼的时代底色,他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响彻云霄的生命之歌。我们的人民,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

二、从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夯实生命教育的阵地

生命教育要重视人的生命质量,尤其要重视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加强专业课程的设置来夯实教育阵地。每年的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几乎每40秒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的人数则达到自杀死亡人数的25倍,全球近10亿人受到精神问题的折磨。而另一方面,在中低收入国家,患有精神疾病、神经和药物滥用问题的人中,75%的人得不到任何治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在我国,特别是心理服务体系薄弱的农村,心理健康状况“差”或“较差”的人占总人口的20.9%,农村居民自杀率也远高于城市。

而在中小学校园里,自杀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死亡因素。2018年4月25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为267例,占总人数的68.11%,而中学生更是自杀身亡的集中区。推究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家庭矛盾72例,占33%;学业压力55例,占26%;师生矛 盾35例,占16%;心理问题21例,占10%;校园欺凌9例,占4%;其他问题12例,占6%。可见,家庭矛盾和学业压力已成为导致中小学生轻视生命的两大因素。

因此,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关注全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生命教育中一项急需重视的课题。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从整体环境入手改善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真正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地位,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阵地建设。我们正依照“一室三站”的理念来构筑学生成长的“心·语”家园,这“三站”分别是“心情晴雨站” “心灵调理站”和“成长加油站”。我们希望通过“一室三站”的建设,最终实现心理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关爱天天在线、学生成长时时关怀和服务体系处处建构这四大目标,真正夯实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三、从个人的生命成长中规划生命教育的蓝图

生命最基本的构成是DNA,有人别出心裁解释为“Dream Never Abandoned”,意为绝不放弃梦想。要实现生命的梦想,除了激情和毅力,生涯规划更是必不可少,生命教育必须成为学生的“成长加油站”。

首先,要解决学生的成长标杆问题。当前, “饭圈文化”已经进入校园。学生有追星现象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正确追星,理性追星。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我们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标杆的难得契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他们抱着“为生命负责”的精神,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很多人脸颊被口罩勒出血痕甚至溃烂,很多人双手因汗水长时间浸泡发白,有的人甚至以身殉职。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说: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钟南山院士说: “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人民群众说: “有你们在,就安心!”他们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青少年应该努力向往的“明星”,理应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标杆。

其次,要解决学生的成长规划问题。人生需要理想,所谓理想就是需要不断梳理的念想、持续管理的梦想。有记者曾经问英国著名公学查特豪斯的教师与书院长、登山运动员乔治·马洛里为何热衷攀登珠峰,他简短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我们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进行成长规划,在引领规划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将自己的梦想具体化。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 “00后”, “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的责任与担当,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长辈们说: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所有这些勇于担当、富有情怀的“90后”“00后”,都是成长规划教育的成功典范。成长需要规划,规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有规划的人生,可以在自我实现中不断拉高成长的标杆。

最后,要解决孩子的自我管理问题。生命是一场马拉松赛跑,有起点,但绝不能靠起点取胜;需规划,但绝不能画饼充饥。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未来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自律者往往出众,不自律者很可能出局,自律与不自律之间,相差的往往是整个人生。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成绩大都是“管”出来的;然而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孩子的素质最终是要自己“学”出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将越来越像一个大人,但这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大人,其实很多人是有着大人外表的“小孩”。对于这些人,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到了需要自学能力的大学阶段,科目随便选,其学习能力与成就很可能就会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急剧下滑。不少大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导致学科成绩“大红灯笼高高挂”,最终无奈退学的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生命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在学习过程中珍爱生命、享受生命并成就生命。 “生命至上”,可以从现实的重大事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个人的生命成长中予以建构。

猜你喜欢

生命疫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战疫情
题解教育『三问』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