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2021-01-30
一、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方法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职业的精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为实现审计目标,凭借自身的经验、知识以及职业敏感,依据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比较、分析、识别等方法,对审计事项所做的估计、选择及断定。
(一)直觉判断法
有一定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他的大脑中储存着以往的审计案例以及累积的实践经验,在某个审计环境中不自觉的会出现直觉,这种直觉是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积累的体现。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某企业时,发现其资金流与业务信息不匹配,企业银行账期初、期末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期初期末余额一致,但账面利息收入较少,与银行存款余额不成比例,直觉暗示这里或许有问题。通过核实,该单位近三年来在不同的银行,不断开户、销户,将资金进行定期存款,存款利息不入账,形成“小金库”,这种账外设账对国家、社会及个人危害极大,不仅侵占了国有资产,而且让个别领导干部走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
(二)比较判断法
比较法是对一事物以及和其相联系的其他事物,通过分析、对比以认识其本质以及差异点、共同点的方法。例如,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是一个重复性的工作,每年内容非常相近,审计人员一般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及审计结果,通过查看比较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是否遵循一贯性会计原则、被审单位的各种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正地反映了它在某个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等,比较其相同和不同的情况,作出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水平的判断。
(三)计算机辅助判断法
我们在审计业务中利用开发的审计软件,或者利用Foxpro、Excle等数据库、电子表格常规软件中的一些功能,帮助审计人员计算、复核、分析审计数据,特别是嵌入审计程序采集数据技术,帮助审计人员短时间内全方面采集到审计关心的数据,不仅节约审计时间、提高效率、增加准确性还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例如:审计署驻GZ特派员办事处在对某国有银行YY省分行进行年度资产负债表及信贷资产质量审计中,发现14家关联企业联合骗贷3亿多元,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得到的结果。
此外,审计判断的方法还有程序化法、演绎法、归纳法、层次分析法等等,这些审计判断方法在审计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一)是否有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
在审计职业道德中,诚信是职业的基础,独立性是审计职业的灵魂,失去了诚信、丢失了独立性审计就会失去公众对其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审计存在的价值。独立性一定是实质上的独立性,而不是形式上的独立性。例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可以是近亲关系、不能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或可能成为雇佣关系等等。抛开其他因素而言,这就是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性,因为只有在独立性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才能保持不偏不依的态度,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另外,是否遵循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专业的工作经验以及职业敏感性
审计是一项注重鉴证的活动,审计鉴证的对象虽然以会计信息为主,但在会计信息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与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使得审计人员要对该组织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产生的怀疑要通过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自己的审计经验做出判断。
(三)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外部影响因素
会计信息很多时候是经过选择、分类、整合、加工之后才呈现给使用者的,在经历一系列的过程之后有些信息的内容会被相关人员主动或者无意的更改,造成在审计时得到信息会出现偏差甚至部分信息缺失。当信息出现缺失时,会影响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方向,因此产生一定的判断漏洞。所以更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是正确判断审计事项的保证。审计人员制定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好坏。例如,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好,那么各部门提供的信息质量可信度就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强,审计判断风险就小,反之,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增加审计判断的难度和风险。
三、审计职业判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一章第五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彻于整个审计的终始。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风险、重要性进行评估。但是哪些是特别风险、重要性水平为多少,审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应用
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前,审计人员要根据审前调查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识别、评估、判断,来确定审计的重点,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如,被审单位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承担省级三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审前调查发现,该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财务报表显示单位经营收入较低,管理费用支出较大,所以制定审计计划时,将重点放在省级项目支出是否被挤占挪用方面,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的可接受水平,这样既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又节约了审计时间。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应用
审计也要进行成本效益的核算,审计人员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以在任何一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对相关事项要进行职业判断,例如,通过审计谈话掌握一些被审单位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核实,对不相符的信息要有一个判断,并作为重点审计。审计人员曾经对一个全额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时,审计谈话中得到信息是单位编制30人,在岗人员25人,但单位提供的工资表中实际发放人数28人,审计人员初步判断该单位有吃空饷人员,通过进一步核实,结果证明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是正确的,5年时间三人共吃空饷98万元。虽然审计人员不是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但是由于正确的审计判断,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了问题,堵塞了漏洞。
(三)审计终结阶段的应用
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对审计意见形成决定之前,审计机构通常要与被审计单位召开沟通会,在沟通会上审计人员要报告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并说明及提出建议,被审计单位提出陈诉和申辩,最后,双方达成一致,这时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申辩要做出判断,例如,审计结果某企业存在偷税行为,但被审单位申辩企业不熟悉税法,属于无意漏税。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要做出正确判断,否则,被审计单位试图以舞弊的手段达到特殊的目的或获得更多利益,而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误导,不能确认虚假的信息,就必须承担责任。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是掌握多少理论知识,不仅仅是对审计准则的遵循,就能完成审计目标,而是能随时对遇到的问题、环境及情况作出判断和决策。当然,审计人员也不能主观轻率的作出判断,并固化在大脑中,这样会造成偏面、歪曲事实的审计结论,也就失去审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