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有马赛克的截图
2021-01-29路录
路录
一天,与朋友聊着旁人的八卦,突然,朋友发来“把刚刚的聊天记录删了”。
很不合时宜,真的很不合时宜!当我看到这条信息时,内心是有些不爽的,想:你这是不信任我吗?但转念一想最近的热搜,又觉得这很合乎当下的操作。要是先开口的是我,说着这与我们都认识的人的八卦,我也会有些担心对方会无意中就把这聊天记录发给对方看了。这很尴尬。
瞬间舒坦了,我连忙删了刚刚的聊天记录,并截图发给她看,附上一句“删了哦”。颇有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当然,我们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就是嘴碎了点。只是,“嘴碎了点”在当下并不怎么受人待见,一不小心便“社死”。所以,谨慎一点,再谨慎一点,总不会是坏事。
其实并非突兀,这种“聊天谨慎”早有苗头。
起初,朋友在闺蜜群里发了一张截图,这张截图上的基本身份信息都打上了马赛克,包括头像、名字等。看到这张截图,我心里有那么点膈應。在这个闺蜜群里,这样的截图没少发过,甚至有些肆意,所以现在还有必要打上马赛克吗?而这时,人们对“聊天记录”并没有现时这么草木皆兵。不舒服归不舒服,我们几人依旧就着这张截图讨论了起来。
之后的一次,我与一位朋友聊八卦,觉得有一段聊天内容很有趣,便想让另外一位朋友看看,于是,截了屏。但是,当我想随手转发这张截图时,想起之前的马赛克,下意识地就对这张截图做了处理。
后来,我渐渐发现,不只是我,身边越来越多人对“聊天”谨慎了起来,也对对方的处理开始习以为常,“嗨”是一回事,对记录的处理又是一回事,但多多少少还是带点不好意思。只是,那天直接被对方要求删除“聊天记录”是第一次。这时,我才意识到,“聊天记录”是个人际交往的敏感词了。不再是刻意谨慎,而是你应该这么谨慎。
越来越习惯的后遗症是看到某个人不按照这模式走了,就感觉痒痒的,想提醒她一句:你可以遮下或裁下对方的名字。只是,显然,对方能有什么心思呢!不也是很信任你的表现。但多留点心眼儿还是好的。
于是,我问她,你现在都还是这么截图就发吗?不处理下吗?
她说,有什么好处理的。
我看着输入框里的“你可长点儿心眼儿吧”,想了想,还是删了,重新输入:“也是。”
虽然当下大家对“聊天记录”和个人隐私很敏感,但也不是非得把自己的做法强加给还不愿意这么做的人。
即便如此,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我还是有个疑问,对记录的处理谨慎有用吗?前些天,微信要推出聊天记录云储存的消息冲上了热搜,除此之外,要找到恢复聊天记录的方法也不难。为不让自己被人抓到把柄或者“社死”,也许也只能在聊天中谨慎用语了。这样一来,朋友间的交谈也许会少了许多乐趣吧。
让我删除记录的朋友说:“这样挺好的啊,谨言慎行,对大家都好。”
不“谨慎”的朋友说:“每次都这样,要多累啊,又没做什么亏心事需要怕别人知道的。”
嗯,自己心里有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