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韧性与可持续”第四届进博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中外企业家演讲集粹
2021-01-29◆嘉怿/文
◆嘉 怿 / 文
编者按
2021年11月8日,主题为“质量、韧性与可持续”的第四届进博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在沪举行。本次论坛得到了国际质量界、中外企业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上期我们汇总了国际质量科学院、欧洲质量组织、美国质量学会、国际项目管理协会、英国标准协会等国际专业组织负责人的精彩观点,本期我们摘编6位来自汽车生产、医疗器械、个人护理等领域中外知名企业高层的演讲内容,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质量感悟和最佳实践。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晓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综合服务商,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统一管理着上海95%以上的市管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体量很大。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诸如交通拥堵及事故风险、设施性能老化、结构风险较高等给运维管理带来诸多挑战。比如设施老化,南浦大桥已经服役30年、杨浦大桥27年、打浦路隧道东线50年等,普遍进入了维修期。2015年,上海市某隧道“休克式”大修施工,交通全封闭10个月,直接影响1100万车次通行。提升城市交通品质,传统的设施运维管理模式亟待改变,我们提出了“五个一”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模式。
一套设施评价标准:由于管养的设施体量大、种类多、差异性大,需要一个统一的度量衡去掌握隧道的运维状态。我们从土建结构、机电系统、附属设施、运营服务四个维度对设施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精准掌握设施综合服务性能。这一套评价标准,在2021年获得了“上海标准”的品牌认证。
一套运维管理体系:针对养护、维修、巡检、运营服务等日常运维业务,我们建立了标准化运维业务流程。比如巡检,利用结合NFC功能的巡检模块,通过手机app完成设备的点检工作,实现设备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同步掌握工单时长、重要设备巡检覆盖率,实现作业过程监控、闭环管理,保障了作业规范安全。这套完备的运维管理体系,获得了“上海服务”的品牌认证。
一系列先进运维技术:为满足隧道安全、高效、绿色运维需求,应用了5G传输、自动监测、智能巡检等多种先进技术,及时了解设施运行状态。比如在隧道内,安装多种传感设备,对隧道的沉降、收敛、变形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及时处置潜在的结构风险,使设施结构安全更加可控。针对设备多、人工巡检效率低,还采用了各种巡检机器人,通过感应摄像头自动采集渗漏水、混凝土破损等结构缺陷,实时上报、及时维修,提高了巡检效率,保证了隧道运营安全和质量。
一个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我们搭建了三层级数字管理平台作为全周期数字化运维的载体,实现一网管设施、一网管运维。路网级智慧运管平台,是对所有设施的统筹管理,实现传统运维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运维管理效率和质量;专业级全生命周期管养平台,可以对同类设施的技术状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实现生产要素全覆盖、生产业务全过程、运营状态全感知、技术状况全透明、数据资产全周期;项目级管养平台是针对具体某个设施的生产管理平台,可以对设施运行状态和结构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等。
一体化运维管理方法:我们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一系列标准体系获取大量的数据资产,集成了全周期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做到运维前置,反哺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实现全周期一体化统筹管理。以上海市首个智慧高速建设示范工程——G15沈海高速公路嘉浏段智慧高速示范工程建设为例,我们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发挥运维前置作用,梳理运营20年来的病害返修数据,从设计标准和建造工艺上优化方案,在确保改扩建施工期间“交通不断流”的同时,推进“智慧化、数字化、年轻化”的改造升级。结合应急策略库和最优路径算法,嘉浏高速应急处置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突发事件识别效率提升14%;应急到位效率较行业规定提升了33%;事件处置效率提升了28%。
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建英
上汽乘用车拥有荣威、名爵、飞凡(原R汽车品牌)三大整车品牌。互联网车型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单一品牌出口排名第一,是一家科技领先的传统能源、氢能源和新能源三条技术路线并进的全能源车企。
近两年,汽车行业外部发展环境受疫情和“缺芯”影响,给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达到并超越用户满意。而内在的“质量韧性”和“质量创新”是需要把握的关键核心。比如,进入“联创”阶段的新时代纯电概念跑车——MG Cyberster,我们尝试让用户真正参与共创,实现“创你所想、享你所创”,特别推出了高能共创平台。该平台分为众筹、众创两大板块。Cyberster众筹上线即成爆款,提前93天完成众筹目标,正式官宣确定量产。
1.基本定位:由资源型向文化型转变。黄河口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但是主题定位不能仅仅囿于湿地生态资源,应跳出湿地生态资源的范畴来客观评价黄河口所具有的客观优势。通过前文分析,黄河口旅游发展应尽快明确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发展定位与思路,文化主题是一个成功旅游目的地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并且明确的主题也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培育市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开发出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基础。因此具有独特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的黄河口文化便成为黄河口旅游发展主题定位最佳的选择,所以现在黄河口旅游发展主题定位应尽快完成从资源向文化的转型。
MG Cyberster是上汽乘用车不断寻求突破转型、创造蓝海市场的缩影,其转型和创新的成果实现依靠的是:⑴面向未来、把握先机、创造市场需求的洞察力;⑵夯实基础、文化引领、队伍活力培育的创新力;⑶凝聚人心、注重效率、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力;⑷产业集群、共创共享、信息知识透明的集成力;⑸立足市场、质量至上、勇于越级竞争的品牌力。五力合一、厚积薄发、深耕细作。
汽车制造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上汽乘用车一路走来,其根本还在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质量底线,坚持打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上汽乘用车开启了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从正向控制、逆向改进到自我分析、自我优化,形成了全面协同、齐头并进的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了自主品牌质量的核心能力与硬核内涵。公司的宁德基地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试验田,荣获“2020中国标杆智能工厂”。
在这个代码书写的体验时代,上汽集团全面发力“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快速搭建了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识别软件开发的特点和难点,并不断进行系统完善。在2021年的云栖大会上,公司展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最新成果——“洛神智能座舱系统”。它是基于阿里OS打造的全新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具有跨域融合的能力,让智能进入无界时代。
用户满意是对上汽乘用车的最高肯定,质量的韧性体现在:它是有基准的,即以用户为中心;它是千变万化的,即可以不断地创新、突破、适应变化,赋予新的内涵;它也是有底线和原则的,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汽乘用车也将在新赛道上,不断奋进,为民族汽车工业作出贡献。
上海沃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冰
沃比医疗,寓意“沃壤千里,比肩畅行”。虽然是一家小公司,我们也同样肩负着为卒中救治不断提供优质解决方案的社会责任,用事实证明:小公司也能干大事。
沃比医疗从成立之初就将“扎根中国,走向世界”作为主要战略目标,专注于为卒中救治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产品和医疗服务。我们坚持创新和高质量原则,对于公司研发的第一款产品,首先选择了患者众多、技术壁垒高、国外垄断幅度最大的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系统,作为第一步成长的阶梯。该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坎坷,但我们从未改变对卓越品质的追求,在研发立项两年后的2018年便获得美国FDA认证,并于第二年开始向海外拓展市场,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销往包括美、德、日、英、法等五十多个国家,成为国内同领域第一家有大规模海外销售并持续快速增长的公司。
沃比医疗,是由中美两国的创始人共同管理的——这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极为少见。我跟沃比医疗的联合创始人、公司总经理Michael Alper,无论在文化、背景或是经验、性格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性,没有成为阻碍,反倒是融合互补,形成极大的增量优势。这种优势形成的关键,来自彼此间的充分信任。信任的种子在随后数年的合作中慢慢生根发芽,最终形成坚固而富有价值的信任力,从而成为沃比医疗稳固发展的基石。
我们持续将基于信任的价值观作为联通员工的种子,通过彼此间对人性的尊重、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个个喜人成果,不断培育、打造企业厚实的凝聚力,使沃比医疗具备更坚韧的能力去面对更多、更巨大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设立为世界卒中日,希望引起各国政府对卒中(俗称“中风”)疾病的高度重视。沃比医疗进入这个领域,自然也应承担起这份全球性的社会责任,追求卓越品质、不断创新,为医生提供优质的医疗器械从而造福患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公司总经理:张凌翔
上海地铁结合自身特点,发布了《上海智慧地铁建设与发展纲要》,明确了上海智慧地铁“1135X”架构,由1个地铁中枢轴、1个地铁云、3个智慧领域、5层技术架构体系、X类智能设备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智慧领域包含了智慧维保、智慧建设和智慧服务三大板块。
智慧维保是智慧地铁的基础和重要支撑,目前已完成车辆、供电、通号、工务、后勤五大主体专业的一期平台建设。车辆方面,借助通信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对列车进行全面的数据感知和采集,目前已完成750列车车地无线传输及13套轨旁设备安装。供电方面,目前完成17号线18座标准站建设,单座变电站每秒可采集各类设备数据1万余条,实现了接触网悬挂状态监测、红外热成像监测、故障录波、主变设备状态监测等功能。通号方面,管理着1230个机房以及21万台套在线设备,目前完成67%行车系统接入平台。工务方面,采用BIM+、“机器视觉”等技术配合智能装备应用,强化全网2054公里钢轨、65万环隧道管片、466公里桥梁设施的感知能力。后勤方面,目前已完成2座基地、1个控制中心物业的智能化建设。
近五年来,得益于智能运维技术的使用,设备可靠性增幅达30%以上,列车可用率提升5%,通号车载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公里数由300万车公里增加至1047万车公里。同时,也提升了作业效率,车辆维护作业效率提升50%,用工数降低20%;供电故障响应时间减少80%,巡检效率提高约24倍;物业人员减少11%,安保人员减少15%。
在智慧维保建设基础上,我们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精益星级现场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设施设备维护现场管理模式,正在建立行业团体标准。目前已荣获3个全国五星现场,7个全国四星现场。
秉承申通集团“通向都市新生活”的质量管理理念,形成了“1246”的上海地铁设施设备运维质量管理模式,即以设施设备全寿命周期生产管理体系为一个立足点;以智能运维系统和质量管控系统为双驱动引擎;以专业化、智能化、精益化、集约化的“四化”为抓手,以六大管理体系为基础支撑。通过实施“1246”质量模式,设施设备可靠度得到大幅提升。全网影响运营质量的事件数量降幅达68%,列车运行可靠度总体提升幅377%。
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创新中心配方研发总监:塞西尔·拉乔(Cécile Ratschow)
拜尔斯道夫是1882年成立于德国汉堡的一家国际护肤品生产企业,拥有数个全球顶尖品牌,包括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妮维雅,以及优色林、莱珀妮等。
化妆品是用在人身上的,对拜尔斯道夫而言,质量是重中之重,比速度和成本都更加重要。高质量的标准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就开始。新的原材料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就要做安全评估和质量检查,然后进行稳定性检测,比如采用多项标准在不同的温度持续几个月进行检查,保证配方产品的外形、颜色、性质、香味、功能等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其生物安全性、皮肤兼容性等能被皮肤科认可。配方还必须进行包装兼容性检验,保证包装材料和配方之间不会产生相互作用;当配方足够稳定后,我们还要确保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检查;接着是正式生产时,生产中心遵循GMP质量标准进行多项检查。
我们的产品,包括防晒、美白、保湿等所有类型的产品都已经得到认证。只有通过非常严格的研究和实验获得证实,我们才会做产品的宣传推广。
为了强化质量管理,我们也进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的研发,希望加速配方在实验室的进展,并让稳定性实验进行得更快。所有的一切,都是把质量标准放在首位。
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拜尔斯道夫做了很多的工作。结合联合国发展目标,拜尔斯道夫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规划,到2025年前把所有价值链上的排放减少30%,到2030年所有工厂都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到2025年拜尔斯道夫所有可再生的原料将来源于可持续的资源和采购的渠道,所有原材料的采购也会遵循零开发的原则;在再生水和环境方面,到2021年妮维雅将100%不含微塑料,到2025年我们希望生产用水能减少25%。
博世(BOCH)中国质量副总裁:苗麟
以数字赋能、数据驱动、风险可见可控、由可预防到可预测为核心的质量管理4.0理念,是博世积极探索并实践的面向未来的质量管理方式。
质量4.0,并不是对以前质量管理的全盘否定和取代,而是共同存在的。从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筛选,到基于统计学的质量保证、组织层级的质量管理,再到现在以数据预测为主的质量管理4.0,随着数据分析的焦点从响应式的纠正演变为更加主动的预防与预测,质量管理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过去根据计划进行稳定推进的组织,现在正变得日趋敏捷化,包括敏捷开发、敏捷管理、敏捷售后质量管理。如售后敏捷管理,以前一辆车坏了,首先是开到4S店维修,4S店进入系统进行上报,然后交给主机厂进行零件替换、索赔等,最后主机厂将情况传递给博世等供应商进行分析和解码。现在,博世通过对4S店、主机厂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实现早期预警、提高一次维修成功率、快速高效的根因分析、数据驱动的售后质保决策。
支撑这些东西的背后,当然有很多系统,包括数据整合系统、数据清理系统、数据挖掘系统、自主分析决策系统等。我们现在的很多决策凭的是经验,即使有数据支撑,也是拿数据支撑我们的判断和感觉,但博世希望未来有人拿着数据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博世的质量管理4.0总结:首先,人的工作变得更有价值,工作重点由生产和重复性劳动转向系统设计、流程及商业系统优化;其次,需要组织、人才、数据和业务的全面转型,只有企业的全面转型才能保障IT领域的成功应用和质量4.0的成功转型;第三,基于开放的工业4.0技术发展而来的质量4.0IT系统工具,更易于推广应用;第四,数据化的产品全流程管理、机器分布式智能;第五,质量管理控制重点革新,由过程操作管控向过程设计转变,质量问题的提前预防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