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讲授探讨
2021-01-29宫相荣
宫相荣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是可不可以开展,愿不愿意开展,而是当务之急,必须开展。但在现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专业课课程思政开展的状况是先后有别,程度不一,效果不够理想。具体说来就是自觉性强的老师主动开展了课程思政,而习惯于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师只是被动地偶尔有些课程思政;经历丰富的老教师愿意开展课程思政,而从学校到学校具有前沿知识的年轻教师则不习惯课程思政;阅历丰富且表达顺畅的教师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较好,而善于专研书本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课程思政开展的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只强调领会课程思政的意义,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是不够的,要探索课程思政的方式和方法,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和要求,总结课程思政的做法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思政由强制的变成自觉地,由偶尔的变成经常的,由顺便的变成彰显的,由学生感觉不习惯变成学生欣然接受积极参与。那么,如何才能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行之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取得理想的效果,实现课程思政的既定目标。笔者以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会计类课程为例阐述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涵义,收集和储备课程思政的元素和素材
课程思政的实质就是将课程思政的元素,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而顺理成章的表述和显现,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掌握核算的要领和技巧中深受教育和浸染,在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形成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所以,授课教师必须知晓和掌握课程思政的元素和素材,这样,才能够在讲授过程中有感而发,自然流淌。否则,讲授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思政的元素和素材,那么,课程思政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必然是无法开展课程思政或开展的相当蹩脚。常见课程思政的元素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维品质、科学精神等;会计的职业道德,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素质修养,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由此,还可以细化出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信誉至上、执业严谨、不弄虚作假、公私分明、不贪不占、清正廉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等等。教师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收集、整理和储备课程思政的元素和素材及鲜活案例。这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能否得心应手顺畅开展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必备条件。
二、增强意识,积极努力,思考和践行课程思政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不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讲授中,紧密围绕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人民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具体事宜,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当今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讲授教师理应增强责任意识,责无旁贷的开展好这项工作。完成党组织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给学校,给学生家长,给用人单位一个满意的答复。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他们的期盼和希望。所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讲授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时代同频共振,教育和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包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确保毕业生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设计和把握切入点,自然顺畅的开展课程思政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为此,我们就要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自觉设计课程思政的关节点,运用恰当的课程思政的元素,采用富有感染力的顺畅表达,潜移默化的进行课程思政。并且,在践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探索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提高课程思政的水平和效果。比如在财务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中可进行如下的设计和讲授:
(一)在讲授新课之时融入课程思政,为后续课程思政铺垫
在讲授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有意讲解我国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和刻木计数,汉朝我国实行的上计制度,宋朝会计核算的四柱清册,明末清初时的“龙门账”,建国后经济建设中的“红管家”等。在学生称赞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引导学生将其树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见贤思齐的楷模,规划职业生涯,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学有所长。
(二)在新旧课程的导言中巧妙地开展课程思政
在讲授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后,在转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讲解之间,巧妙的告诉学生要敬畏法规,照章办事,而且,久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等。避免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处理企业的会计业务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不能恰当的处理会计业务,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这样,就会让学生在感悟脍炙人口的佳句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讲授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时顺势进行课程思政
为了生产产品,就要做好物资的准备工作,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准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也就是购买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等。讲到这里就顺势提醒学生这个环节涉及到的是大量的钱和物,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环节,涉及到若干合同和多种结算方式。是企业的重灾区之一,容易产生过失错误和舞弊行为。为此,要加强相关凭证的审核,联系社会现实去分析和处理会计业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规避风险。强化阳光作业,避免暗箱操作,供销勾结,中饱私囊。具有家国情怀,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在讲授生产业务的核算时有意的开展课程思政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尤其以生产过程为重。这是因为费用的发生过程也就是成本的形成过程,但费用和成本又有一定的区别。费用是一定期间为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费用强调的是“期间”。而成本则是为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一劳务所消耗的费用,即成本强调是“对象”。这样,生产过程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就较为复杂,涉及诸多要求和规范,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错。这时,就不能没有课程思政,就必须告诉学生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提高技能,强化服务(会计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业务处理的正确性,才能符合相关要求,才能提供可靠地会计信息。
(五)在讲授财产清查时连带进行课程思政
财产清查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项工作,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形,原因有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计量工具造成的,有计算的方式方法造成的;有本单位造成的,又有相关单位造成的。讲到这里就要强调学生参加工作后提高认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千万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应该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损失和浪费,防止贪污、挪用和监守自盗的发生。进而,保证企业良性循环,长足发展。
(六)在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时自然的开展课程思政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又具有预测经济前景、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营管理等新职能。如何使会计新的职能得到履行,既定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会计人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准则、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会计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核算和监督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关系,才能处理好本单位和社会上相关单位的关系。
(七)在讲授进口货物时情不自禁的开展课程思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进口货物也成为企业的常见业务。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当进口商依据进口合同在银行开立信用证后,国外的出口商就会依据合同如期发货。当货物来当一个神圣的地方——中国海关时,一种中国人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心中就会涌起爱国的热情。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应该想到依法纳税利国利民,诚实守信的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后顺利通关,沿着洒满阳光的宽阔大路,奔向花园般的工厂,按规定手续办理入库。
(八)在讲授应收和预付款项时深有感触的开展课程思政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拥有的将来收取货币资金或得到商品、劳务的各种权利。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环节产生过失错误和舞弊行为较多,会计人员一定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清正廉洁、依法办事。确保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恰当、正确,确保企业的财产物资安全、完整。还可让学生向道德模范,抗疫先锋,抗洪英雄等学习,唤醒学生的良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便促使其责无旁贷的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财务管理专业涉及多门课程,各门课程又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具体内容。不可能有统一的模板进行某一种方式的课程思政。但通过以某一门课程为先导进行课程思政,在此基础上规避短板,发现亮点,总结出不同业务开展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提炼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适用的方式方法。然后,经过观摩、交流和研讨,就一定能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就一定能收获令人满意的课程思政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