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融合路径

2021-01-29何光英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华政治传统

何光英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宝贵的思想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厚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来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也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思想情感认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实践证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增强人文性、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学界对相关主题的研究呈现繁荣景象,取得了不少成果。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①、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③等方面。有关论说有效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总体来看,尚有不足和短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领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围绕这些方面进行了思考,期望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提供参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2]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思想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滋养。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引领,同时充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正所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育教学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

从历史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精华,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国人讲“厚德载物”,讲每个人立身处世先要修身立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深厚滋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沉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进行挖掘和阐释,可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为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认为,传统之所以为传统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代代相传的事物”“相传事物的同一性”“传统的持续性”。这三个条件就是传统的三个文化特征,其中核心要素是“同一性”,它是传统最重要的文化功能。传统的同一性功能保持了国家民族思想的稳定性,是一个国家实现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18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4]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文化责任。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从理论上独立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和规律,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中国话语、中国理论、中国价值,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自觉继承和融合,就是以时代需要与古为新,因为创新的前提是继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都需要承担起传承、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以新时代的眼光创新和转化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立德树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深厚的人文底蕴作支撑。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教学资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丰厚的资源支撑。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故事,这些内容影响持久、形象生动,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会使大学生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其次,传统道德观念有着丰富久远的历史文化内容作支撑,人人耳目习见,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这些规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完全可以借助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借助在学生潜意识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记忆、借助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道德心理,积极引导大学生新时代道德思想观念的形成。(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文化资源支撑。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世界观方面,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传递出一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珍视生命、敬畏自然的现代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在人生观方面,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顽强不屈、刚健有为、锲而不舍的奋发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砥砺成才、健康成长极为有利。在价值观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精神,从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挖掘和利用这一深厚的思想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人文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涵养可以使大学生获得丰富体验,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思想作为课程资源,而且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高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内容都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只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沉价值理念及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发挥其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坚定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并加以实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底气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历史典籍,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底气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认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优美生动的文学典故和历史积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吸引力。优秀传统文化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审美倾向深深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是大学生人文教育天然的好教材。其核心的人文精神,旨在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促进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华文化的儒道佛家的共通之处,要求主体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于内外世界的和谐共处的追求,对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心理缓冲空间、净化心灵境界具有借鉴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有助于引导高校师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5]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和路径

(一)深度融合的目标是传承文化、立德树人

2014 年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中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6]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是对文明价值理念的继承和弘扬。在价值追求方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大同社会的描述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极为相似。这种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最佳路径。这种融合需要学校真正从学校文化体系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设计、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细致实施多个方面来达成。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高校、家庭、社会生活场景中,教师和学生一起以鲜活的思想和真实的生命状态具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耳濡目染,达到潜移默化的传承效果。教育学生提升文明、道德、修养、品行,终级目标是立德树人。这样,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扎根成长开花,才能真正达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实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把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其在价值理念上相通,思想内容上相近、思维方法上一致为基础。融合的方法和路径,直接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效果。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学校文化体系,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将优秀文化深度融入高校办学理念之中,融合到校训中,构建三全育人目标:有传统文化素养、有现代科学理念、有未来世界视角的未来合格公民。融入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中,建构学校校园文化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平台,文化育人。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人生中最美好的地方,既包括大学所有的物质环境(校舍、场地、植被、附属设施等),也包括其所特有的非物质环境(校园文脉、空间氛围、场所精神等)。大学校园如果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学生就能够经常性的耳濡目染,随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校的路标立牌、墙画板报、宣传橱窗、电子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物,在传播中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团委亦可举办国学知识竞赛、诗歌美文朗诵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各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做好更精准的阐释,提倡经典阅读和有价值的阅读。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融入学生党团、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演讲、辩论、征文、朗诵比赛,和讲座、论坛、晚会等方式欣赏传统文学艺术,在观赏传统经典影片中体味中国优秀传统。也可以融入到高校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和发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平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为高校师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提供宝贵滋养,并融入到高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中。在新时代,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拓展,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新角度、新方位。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认同。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7]。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和传播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为统领,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如:儒家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有相通之处。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民定邦安”等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今天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深厚资源。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开设诸如《易经》《道德经》《论语》《史记》《古文观止》《三字经》为专题的精品课程,开设如“中国伦理学”“中国传统艺术”“唐宋诗词鉴赏”等为主题的选修课,开展专业课以外的文化名人堂、传统文化学术报告,丰富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课堂讲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要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并贯穿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讲授过程中,充分借助课堂教学系统完整、渗透性强、影响持久的特点和优势,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认同。

3.中华优秀文化深度融入实践教学,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会事半功倍。实践出真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等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课本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建立学习共同体。2020年9月17日,在湖南岳麓书院,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交流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8]他勉励年轻学子,一定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可通过情景式体验式(如模拟教学、情景模拟、视频观摩、演出等),研读交流式(包括经典诵读、经典鉴赏、即兴演讲等),课堂讨论式(主题辩论、案例评析、专题研讨)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可以设置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格修养典型论述的解读话题,大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现象,可通过课堂讨论,让大学生就“啃老”现象讨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

把中华优秀文化深度融入到入学礼、开笔礼、毕业礼等教育中,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探讨,由此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例如:借助道家自然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教学中与保护环境的知识点相结合,使得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在课堂中将传统文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从小事做起;通过《弟子规》的诵读,让大学生知道自己怎样去孝敬父母,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习近平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9]所以,高校应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教师可利用平台,把蕴含传统文化的视频、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整合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通过丰富而立体的画面,还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德树人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信息,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定期播放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主题的相关影视剧,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借助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目濡耳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构建大思政三全育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繁荣健康发展的文化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起到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还有助于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当积极引入和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自觉担起作为文化传承、传播者的责任,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充分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根据新时代社会进步趋势,创新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增强思政教师的文化自觉。教师在选取讲授内容时,要增加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和课程,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始终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在融入过程中,教师起码要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具备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特点,掌握其基本精神、价值体系等。第二,教师要熟悉与教材紧密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第三,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设计教学方案,以有机融入教学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努力培育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构建大思政三全育人体系。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修身为本”等基本民族精神塑造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贯通着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维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大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融合学习实践,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品学才能和人格境界,通过修身,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承担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高校要继续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和三全育人体系,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任翔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初探》,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1期;刘海燕的《新时代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2期;周作福的《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3期。

②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汪俞辰的《传统优秀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实性研究》,载于《济宁学院学报》2016 年第4期;于振红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载于《新西部》2017年第13期;唐咏春的《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功能》,载于《汉字文化》2018年第15期。

③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姜雨辰的《运用“三位一体”的教育手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第36期;张园园,辛源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载于《山东工会论坛》2019年第1期;潘祥超,王海滨的《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习近平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视角》,载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年第12期;党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载于《学理论》2018年第9期;赵俊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赵昂,王艳平的《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新思考》,载于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