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整合资源 擦亮“温江花工”品牌
2021-01-29唐景明
文/ 唐景明
(作者系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都市温江区地处天府之国腹心,是中国花木之乡,全国四大花木产业基地。“温江花工”品牌,以传承为经,以创新为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携巴蜀气韵,铸花工之精品,探索出一条宜业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温江花工”作为温江文化传承、技艺致富、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代表四川省入选全国100名劳务品牌。今年10月还参加了由人社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并荣获“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
花重锦城水润温江 千年孕育花木之乡
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在温江建都,遍植柳树为国界,开启了温江种植花木的历史。而今,温江区四水绕城,林盘掩映,四季花木繁茂,获评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国际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殊荣,为发展具有温江特色品牌的花木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名片。一代代守艺人与花木为伍,传承匠心,不懈地执着追求,不断地进行艺术审美的提升,“温江花工”品牌俨然成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千年底蕴绘蓝图 政府支持添虎翼
温江区现已聚集400余家园林绿化企业、4000多个园艺场、花农2万余户,花木品种达1300余类,种植面积超17万亩,花木产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针对蓬勃发展的花木产业,温江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提出建设中国西部花木生产、研发、销售“三中心”的战略构想,全面整合各类资源,抢先树立温江标准,持续擦亮“温江花工”品牌,大力加强人才保障,让乡村变景区,宜业又宜居。
赓续不懈求初心 后浪奔涌启未来
温江区联合高校名师编制教材,聚集行业专家制定考核内容。通过校地企多方协力,确立了以融苗圃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力学、国画等为一体的“园林植物编织造型”专项职业能力标准。以园艺大师引领青年才俊,依托盆景班、培训班、大讲堂等形式,构建起全面多元的“温江花工”职业能力培训与认证体系。开展系统培训,以技能提升夯实行业基础;开展以花木栽培管理技术、法律法规、市场行情分析等为主的一般培训,使受训花农至少掌握1至2项花木实用技术,基本了解花木产业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操作规范;开展以提高花木栽培管理和园林施工等综合技能为主的重点培训,系统学习常见园林花木栽培管理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促进花农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管理型转变,引导“花农”向“花工”转变。近年来,共开展花工实用技术性培训7300人次、花工技能培训2400余人次,带动就业创业5000余人次,对外劳务输出6000余人次。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担当。“温江花工”以匠心育精品,妆点了杜甫草堂、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旅游景点与城市景观,以卓越品质助力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显现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打造温江特色品牌
为提升“温江花工”的技能水平,温江区以“温江标准”引领行业方向,用“头雁效应”助推产业升级。在对辖区大型花木公司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邀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就园林树木分类与树木种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花木市场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讲解,不断提高花木行业重点企业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同时,落实跟踪回访,以政策保障解决行业难题,对创办花木企业或需要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对于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花木企业,给予社保补贴,有力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温江区还主动加强区域合作,多方携手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在沿海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广泛收集花工用工信息,有序输出高质量、高技能、高水平的“温江花工”;大力加强成渝地区双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区域合作,促进人才流通,把更多持证上岗的“温江花工”推荐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