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习俗和良好家风

2021-01-29杨世明云南省洱源县炼铁乡长邑锦华希望小学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洱源县辈分弟妹

文 杨世明 云南省洱源县炼铁乡长邑锦华希望小学

云南省洱源县白族人家的良好习俗和家风,不仅体现在“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的庭院壁画和书法的装饰及穿戴的服饰上,还体现在白族人家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老爱幼,兄友弟恭,长幼有序,乐守孝道。白族人家讲究辈分,辈分不完全以年龄而论,辈分小的一定要尊重和服从辈分较大的。如家中父母双亲都无能为力或双双亡故,那么大哥或大姐就要对弟弟妹妹承担起父母亲的责任,照顾和培养他们长大成人成家,弟妹也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哥姐。因此,洱源白族民间有句俗语:“长哥为父,长姐为母”。在当地白族家庭里,年轻的一定要尊敬年长的,年老的一定要关心爱护年幼的,弟妹要服从哥姐的教导,哥姐要关心弟妹的成长。

在白族人家中,不论事务怎么繁忙,如果父母亲生了重病,要积极地请医送药并精心照料,临终前要日夜守候,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禁止到别人家里去串门,即使有要事需亲自处理,也只得在大门外进行,不得入内,且停止与治丧守孝无关的一切事务,夫妻不能同床,更不能饮酒娱乐,否则会受到相乡邻们的谴责和鄙视。在丧葬过程中,凡是前来参加葬礼的亲戚朋友或同村乡邻,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对死者极为尊重,不能违反民俗礼法。凡是要请人帮忙或别人主动前来帮助时,都要以大礼来答谢,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这也是白族人家特有的孝道。

尊师重教,重视学习,崇尚知识,奋发向上。平时,白族人家不仅对学校的老师十分敬重,还对“吃百家饭”的木匠、铁匠或泥水匠等师傅也敬重三分,热情款待,毫不懈怠。

白族人家重视读书,自古以来,他们虽然说不出“知识改变命运”和“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等大道理,但父母起早贪黑,再苦再累,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绝不会耽误孩子上学的大事。即使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也要拼命供养孩子上学读书,尽力鼓励孩子考上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人们以读书为荣。古时,当地白族群众将本家族中求得功名的人物名字和刻苦勤奋的事迹,认真撰刻在祖坟的墓碑上或村中的大石牌坊上,激励后代子孙奋发向上有为。

勤俭持家,尊重劳动,邻里互助,和睦乡里。俗话说,“勤为摇钱树,俭为聚宝盆”。持家之道,在于勤俭。勤劳简朴是白族人家的美好品质。白天如果走进白族村寨里,很难遇到一个闲杂人,因为年老的人去野外放牧或找猪草,年轻的人到田地里干活或外出打工,年幼的人去上学读书,只有早晚才能遇到有人在家做饭,大部分人家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常年都在劳作。他们一直信奉着这样的一句:“天晴找来下雨吃,下雨找来病时吃”的生活哲理。

白族人家勤俭持家,在吃穿上从不奢侈浪费,吃饱穿暖就满足。量体裁衣,杀鸡问客是他们节俭的细节。扶贫济困是白族人家固有的传统。如果家里办事或聚餐,在开席之前,即使再忙,首先想到的是村中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要专门派人给他们端菜送饭。村邻中有哪家遇到重病、丧事、失火,水淹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大家都会不请自来,主动帮助,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一起帮着解决困难,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但从不记账称量,不需对方偿还。

洱源白族聚居村寨的良好习俗和家风,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应该不断弘扬传承。

猜你喜欢

洱源县辈分弟妹
我的奇葩老妈智慧多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奇怪的辈分
辈分
兄弟缘分
辈分
面对不愿要弟妹的孩子 家长的责任更大
记住生日有隐情
凤起之城——洱源县凤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