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研究

2021-01-2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型

冯 军

武汉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0

引言

现阶段,由于应用型本科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条件受限;理论实践脱节;内容片面重复;师资队伍薄弱等,严重阻碍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改革步伐。

一、互联网+视域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已经由单一的信息技术,转变为多种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各个行业与领域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力。2015 年 4 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7 年 7 月 23 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2012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018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 + 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教育工作必须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必须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与接轨,才能加快高校教育工作的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因此,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工作的焦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将互联网+与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是时代所需的必然趋势,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才能带动教育工作的高速发展,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优质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当今市场经济与会计工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就必须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才能带领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第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要求。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不仅影响着就业率,还影响着其升学率。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树立良好的品牌与形象,实现高等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第三,加快技术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视域下,各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等,都对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优势。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应用中,还需要不断研发出新型技术,加快各种技术的发展步伐,然后将其全面、灵活的应用在《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与优势,真正的实现互联网+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习条件受限。《会计信息化》课程,就是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管理学、会计专业知识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着实践性、应用性、复杂性等特点,对教学设施、资源、环境等,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由于学习条件受限,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领导,认识不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因此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较低,导致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资源匮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做好教学改革工作。第二,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不仅形式单一,而且缺乏规划。既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又没有遵循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规划[2]。只是单纯的将课本内容、教学讲义等,用录像、PPT、视频、网页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都是文字理论的照搬,缺乏全面、深入性的分析,也没有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宽,导致网络教学受到限制。第三,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很难展开充足的教学准备。再加上过于主观意识强烈,缺乏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的灵活应用,导致教学资源与技术的浪费,很难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在课程框架中,没有展开深入调研;在课程设计中,无法实现资源呼应,很难将教学设施与技术的价值发挥出来,严重阻碍着互联网+《会计信息化》的课程建设步伐。

(二)理论实践脱节。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应用型本科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仍旧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低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教师仍旧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中,且无法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以及新型教学工具,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因此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很多学生都不愿配合教师,不愿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更不愿进行实践探究[3]。第三,没有灵活高效应用互联网教学技术与工具,带领学生展开真正的实训、实践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受到时空限制,阻碍了《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内容片面重复。应用型本科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本身就比较繁琐、复杂、深奥,需要做到针对性、个性化教学。然而由于内容片面重复,陈旧滞后,与现代化会计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理论知识讲述中,无法以案例形式呈现,或者与案例的关联较少,导致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第二,很多高校应用的《会计信息化》教材,都非常陈旧,且无法做到统一、详细。因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既没有融入会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知识,也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进行创新优化,导致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会计软件工具的发展步伐。

(四)师资队伍薄弱。师资队伍薄弱,也是《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任务繁忙,工作量较大,精力不足。因此无法深入市场与企业中,进行调研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导致实践经验缺失[4]。第二,作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就必须灵活掌握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工具。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正是因为教师的信息素养低下,不愿主动参与培训深造,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三、互联网+视域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构建现代化学习平台。只有构建现代化的学习平台,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带领学生获得个性化全面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视域下,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提供开放式、现代化的学习平台,来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5]。第一,加大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教学工具的投入力度。作为高校领导,必须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第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无论是网络化教学,还是教材教学,都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才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就要针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要求,做好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分类。无论是网络课程,还是教材内容,都必须按照案例、课件、试卷、目录索引、常见问题解答等,为学生搭建全面、合理的现代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三,拓宽学习渠道。只有敢于冲破学科、专业、行业之间的束缚,将《会计信息化》课程,逐渐带入到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领域中,才能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就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与分享到社交群、校园网、公众号、小程序中,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电脑、学习机、电视等媒介,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密切互动交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与时间,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在互联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必须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技术与工具,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包括慕课、微课等,进行预习内容的自制。具体内容包括习题、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必须保障经典、高效、合理。接下来将制作好的预习内容,上传与分享给学生,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并且利用在线课堂,来密切监督学生的预习过程,然后针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解答,或者在互动交流中给予点拨引导。在预习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下自身的感受与体会。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引入教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表达。教师在通过问题的整理,讲述教学重难点。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现代技术、移动设备等,实现多屏教学,帮助教师密切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布置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智能评测系统,来推送随堂检测习题,要求学生的规定的时间完成并且提交。智能评测系统就会根据学生的作答,进行统计分析,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传递给教师。最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三,在课后辅导中,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工具,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的紧密联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群等途径,将课后作业、课后任务分享给学生,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微课形式,传递给学生。当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与任务后,然后上传到互联网中,由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评改分析,展开针对化教学。

(三)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就是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价值,来推动学生的学习。第一,教师可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会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展开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教学现状,进行教材内容的优化、调整与创编,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第二,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搜集先进的教学内容,实践技巧,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然后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与不断钻研的机会,让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将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因此还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才能实现高校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第一,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培训深造,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还要主动参与企业实践,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第二,作为《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还要主动掌握云计算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VR技术等,并且灵活操作与合理运用,才能为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三,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来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民主、平等、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在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帮扶下,获得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可以通过构建现代化学习平台;线上线下教学结合;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互联网+教育的改革步伐,推动高等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