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演进趋势分析*
2021-01-29赵丽梅
张 贝,赵丽梅,2
(1.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引言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用户提供平等、多元的服务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图书馆工作的终极目的与存在意义。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学者们探究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如何延伸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如何实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深层次沟通而形成的经验总结。图书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将图书馆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案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图书馆服务内涵的深化和服务理念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图书馆服务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引领和驱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传统被动而单一化的态势逐步向主动且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转变。因此图书馆服务模式反映了时代发展与技术演进以及社会主体复杂作用的综合结果,对其研究热点及演进态势予以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是目前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任务,当今有关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数研究是在创新驱动的指导下结合当代图书馆发展要求来进行的,主要包括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2][3],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策略研究[4][5],在学科融合与交叉的跨学科趋势下的图书馆服务理念重构与方法探析等[6][7]。但鲜有对新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进历程进行描绘与揭示,这对于本领域学术思想史的归纳、整理和研究实属缺憾。本文旨在以相关领域的文献成果为研究对象,融合内容分析方法,以共词分析为基本的数据处理框架,揭示和解释2000 年以来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演进历程和内容结构。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图书馆”AND“服务模式”作为检索词,选取CSSCI 来源类别中2000—2018 年的文献作为文献源,检索日期为2018 年12 月30 日,共检出相关论文2 123篇,剔除会议报道、会议通知、投稿信息等噪音文献,最后获得有效数据样本1 941条。
2.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分4 个阶段来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历史主题演进趋势。共词分析法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文献计量学家Callon 与其他学者共同提出的一种文本分析方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分析。它允许我们识别和可视化研究问题的主题演变[8]。关键词作为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和主题的概括性表达,是共词分析法常用的分析对象[9],通过统计目标文章中两两出现的关键词在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构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学科的主题变化[10]。
2.3 关键词规范化处理和可视化工具
关键词作为一篇论文核心内容的凝练和集中展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的关键词也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相关领域的发表论文中的关键词来探究相关领域的发展进程与研究热点。
在对论文中所有关键词进行抽取的基础上,首先对意思相近或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大学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合并为高校图书馆、网络与网络环境合并为网络环境等;然后对具有泛指而没有实际专指意义的关键词进行剔除与修改,如:模式、服务等,最终获得有效关键词6 239个。
本文使用Vosviewer、SPSS 等软件对收集的数据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更加直观的图谱显示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热点与研究主题,从而揭示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演进历程。
3 数据分析
3.1 论文发表数量统计分析
在对2000—2018年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领域所发表论文进行年度统计的基础上,使用SPSS 软件模拟新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发文趋势,以期从发文趋势来大体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从图1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自2000 年以来该领域论文年度发表数量不断增加,自2008 年以来该研究话题论文量增长幅度变大,在2013 年达到峰值189 篇。2011 年以后由于微信等社交软件和移动App 的相继出现,通信网络、信息技术开始高速发展,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增添了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与应用载体。2008—2018 年逐年发文量都保持在100篇以上,这一数据表明在此阶段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抱有很大的热忱,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进程。2015 年至2018 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可以判定此阶段该领域研究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
图1 论文年度发表量和累积发文量
3.2 作者队伍统计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2000—2018 年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领域共有2 536 位作者发表了相关论文,表1 列出了2 536 位作者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前10位以及他们的发表论文篇数与篇均被引次数。这10位作者共撰写相关论文94篇,占所有检出文献的4.8%。从表1可以看出,陈臣、马晓亭是最多产的两位作者,分别发表了相关文献15 篇。所有作者中有2 062位作者只发表过一篇论文,占所有作者中的81%,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具有较强的分散性,核心研究队伍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模,可以认为大部分作者对于图书馆服务模式没有后续的持续深入研究。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前10)
3.3 期刊分布统计分析
本研究话题的1 941 篇论文分别收录于67 个不同的期刊中,表2列出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中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其中《图书情报工作》是载文量最高的,共收录相关论文234 篇,由此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密切关注图书馆服务模式相关研究,并且为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10种期刊共刊载了相关论文1 301 篇,占所有论文的67%,体现了较强的集中态势,结合该10 种期刊的收录情况及综合影响因子,表明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
表2 期刊分布统计(前10位)
3.4 研究机构统计分析
2000—2018 年共有2 493 个研究机构参与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表3 列出了发文量排序前20位的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大学以发表56篇相关文章位列所有发文机构之首。此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的研究也比较活跃。前20 个科研机构共发表相关论文364 篇,占所有论文的18.8%,这些研究机构多数为高校。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具有基础研究优势的高校机构。
表3 研究机构分布统计(前20)
续表
3.5 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分析
由于本文收集的数据时间跨度较大,所以将2000—2018年的所有数据根据年度发文量的曲线波动情况分为4个时间段进行分析,以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关键词群作为核心研究主题的判定依据,从而揭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主题演进趋势。第一阶段为2000—2007 年的研究数据,第二阶段为2008—2010 年的研究数据,第三阶段为2011—2013 年的研究数据;第四阶段为2014—2018 年的研究数据。
为了更好地解读关键词的内涵及其有效价值,笔者以关键词为分析单位,使用Vosviewer 中的Co-occurrence算法,分阶段导入2000年至2018年的数据样本,以符合最小阈值设定为限制选择关键词数量,隐藏对共词分析没有实际意义的独立节点,显示所有关键词中组成的最大连接项目,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可视化。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以及节点之间线条的粗细代表了关键词的重要程度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强度。
3.5.1 第一阶段:探索发展阶段(2000—2007年)
2000-2007年的高频关键词如表4所示,共词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表4 2000—2007年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表(部分)
依据表4与图2,2000—2007年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总体上围绕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读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主题展开。从一些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此阶段的研究特色:以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环境、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的发展为契机,开展基于资源共享式(信息共享空间、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创新服务、数字参考咨询、虚拟参考咨询)研究[11],以及专业化服务研究(学科馆员)。
图2 2000—2007年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本阶段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在合作与共享观念指导之下的服务模式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馆际合作、开放获取、信息空间共享等维度。如李家清、何锐鹰等认为各个信息服务组织的多元化的联盟合作是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必要条件[12][13]。常红、张毅君、邵晋蓉等学者对信息服务机构联盟形成的资源共享网络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分别论述了图书馆联盟的文献传递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14][15]。孔志军围绕实现模式、保障等方面对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探讨[16]。此外,国内外相关服务模式比较分析、案例分析也是此时学者们较为关注的主题。
其次,参考咨询服务、用户服务、读者服务等关键词的聚类说明这一阶段的研究深刻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研究特征。有学者认为揭示用户的现实信息需求和挖掘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先导,只有全面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17]。黄宗忠先生也曾指出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要坚持读者至上,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题[18]。这一阶段以用户为中心开展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在实际过程中主要侧重于服务质量评估、用户感知分析与构建用户服务新架构几个维度。
最后是对基于Web技术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研究。随着大量的无序的多结构的信息产生,图书馆所面临的信息资源广泛而复杂,为应对这一状况,图书馆需要不断地创新服务策略,如一站式服务、集成服务等,许多学者就如何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提出建议。他们认为新的信息环境下要认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信息网络为依托改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19],是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前提和基础[12]。
3.5.2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0年)
2008—2010 年的高频关键词如表5 所示,共词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表5 2008—2010年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表(部分)
续表
研究主题的连续性和深化变更是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同样表现出这种特征[20]。从表5和图3可以看出,2008—2010年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延续了前一阶段的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和信息共享空间等热点主题。除了上述连续性特征,也体现了随着时代发展研究重点的深化变更,学科服务、馆际互借、信息传递、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泛在图书馆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比较这两个阶段(2000—2007年和2008—2010年)的高频关键词及其图谱,两个阶段研究重点的持续与深化变更表明:Web2.0 时代社会环境、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方式等发生变化以及图书馆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迅速响应使得图书馆开始逐渐从其1.0 时代向2.0 时代过渡。在图书馆2.0时代,图书馆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更新,势必要求学者们要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分析视角。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对于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已经由理论辨析研究过渡到方法应用,多数学者致力于图书馆服务模式实践应用的创新与思考。
图3 2008—2010年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本阶段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全新的图书馆理念衍生出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发展方向的研究。面对新信息环境,图书馆也赋予了泛在化服务、学科化服务、延伸服务等服务模式新的内涵[21]。学者们从服务定位[22]、服务需求[23]、服务实现路径[24][25]、服务策略[26]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二,新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以及服务的深化与提升的相关探讨。信息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使这一阶段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格局。信息环境变化催化了信息的生产速度,在如此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集群中挖掘出有用信息并将分散杂乱的无序信息整合为易用有用信息成为此阶段学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学者们从图书馆服务的交流互动、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等不同角度来构建高校图书馆2.0的服务模式,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27]。第三,更加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实例分析。为构建合理的图书馆应用型服务体系,学者们聚焦于将不同的服务模式在应用实践中成功的实例与存在问题的实例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优化服务的建议,提升图书馆服务活力[28-29]。
3.5.3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阶段(2011—2013年)
2011—2013 年的高频关键词如表6 所示,共词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表6 2011—2013年关键词词频统计表(部分)
图4 是第三阶段稳定发展时期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合表6和图4的K-核层级分布可以看出,2011—2013 年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深受新型技术环境的影响,开始着力以移动服务、智慧服务、云服务、个性化服务、学科服务、嵌入式服务等主题群的服务模式研究。随着相关技术和理论的渐趋成熟,本阶段相较于前两个阶段,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云计算环境中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30][31]、网络体系变革时期图书馆服务的保障机制等新研究主题得以涌现,学者们对于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了新的层次。
首先从这一阶段社会情境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影响上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2011—2013年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9 年2 月24 日,IBM 在北京举办的发布会提出“互联网”浪潮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将是“智慧的地球”[32]。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一个智能终端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2010前后中国的另一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微博也在不断地普及、完善,上述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的系统完善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掀起了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浪潮。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发展催生图书馆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智慧兼个性化的服务模式[33-34]。学者们从崭新的视角理性思考图书馆服务,智慧服务、移动服务、嵌入式服务成为这一阶段学者们的研究热点[35],信息服务呈现出了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发展趋势[36],另外,交互性、一站式、用户友好型、个性化、智能化等也成为这一阶段图书馆服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37]。
图4 2011—2013年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其次,从这一阶段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检索结果来看,2011—2013 年间学者们对于新热点的一些服务模式如智慧服务与移动服务等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概念、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38],而对于具有较强连续性的研究则上升到了系统架构与可持续性层面[39]。
信息技术的发展往往会给学科发展带来高度突破,新技术推动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促使图书馆服务走向开放创新,这是该阶段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核心主题。图书馆中引入新技术,使得图书馆的应用架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导致图书馆服务模式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40]。
3.5.4 第四阶段:繁荣发展阶段(2014—2018年)
2014—2018 年的高频关键词如表7 所示,共词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表7 2014—2018年关键词词频统计表(部分)
续表
由表7 的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图5 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以知识服务、学科服务、移动服务与大数据为核心节点的凝聚子群是这一阶段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词群。移动图书馆、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创客空间、云计算、微信、O2O、MOOC、微服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也相对较高。这表明2014—2018年发表文献研究的主题内容范围更加广泛,并且技术导向更加明显[41]。
图5 2014—2018年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这一阶段之所以称之为繁荣发展时期是因为这一阶段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创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愈加完善,图书馆服务研究呈现综合化态势。诸如王世伟等根据当前社会新环境(科技、信息、生态)和新理念提出了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如读者自助、分众细化模式[42]、情景化用户偏好信息服务模式等[43]。袁静利用相关性理论、社会认知观、情景学习理论等解析图书馆情景敏感服务模式[44]。王静、田梅等人基于协同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45-46]。郑美玉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策略,即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全媒体泛在化服务、O2O 社交网络服务、MOOCs 教育服务、云阅读全天候服务[47]。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不仅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动态发展,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更新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
除此之外,伴随着大科学、大创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更多文献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开放,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渐趋模糊[48],跨学科研究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成为了主流的研究领域;用户知识结构和知识获取方法发生改变,学者们更多关注如何通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平台等手段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本文基于共词分析的方法框架,以可视化的形式融合内容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新世纪以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主题总体上呈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连续性表现为知识服务、读者服务、信息共享空间、参考咨询服务等主题跨越了4 个研究阶段。阶段性表现为微信公众平台、大数据、手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数字参考服务、创客空间、微博、MOOC等成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兴起的研究主题。在科技的助力以及大数据思维的指引下,未来的图书馆将会大力发展智慧服务,旨在运用智能设备以及科技力量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挖掘用户的信息/数据偏好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49]。这些新兴的主题几乎都体现了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逐渐向多阶段、多层次、多方位转变的态势。
第二,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是当前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主题。这个主题包含了创新服务模式的框架、策略、实践、模型等问题的研究,一些文献致力于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与阅读习惯的服务模式,其他学者则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第三,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发展至今,除了研究内容体系更加充实完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研究内容细分更加明显以外,无论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的理念变革、战略研究还是服务体系转化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