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雷贝拉唑对疣状胃炎患者的影响

2021-01-29甘莉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贝拉胃炎内镜

甘莉莉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医院消化内科 浠水438200)

疣状胃炎是慢性糜烂性胃黏膜病变的一种疾病类型,表现为隆起型病灶,被认为是一种高危癌前疾病[1]。该病病程缓慢,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烧感,伴有消化道出血或体质量下降等,若不及时治疗,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造成腺体萎缩、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并发症,严重者发生癌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构成影响[2]。临床上治疗疣状胃炎的传统方法主要以抑酸、抗感染为主,但治疗效果不理想[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疣状胃炎,分析其对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疣状胃炎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 15 例;年龄 39~68 岁,平均年龄(48.51±4.28)岁;发病部位:胃窦29 例,胃体及胃窦并存12 例。观察组男 23 例,女 18 例;年龄 38~69 岁,平均年龄(48.49±4.31)岁;发病部位:胃窦27 例,胃体及胃窦并存1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凝血功能障碍;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研究中服用其他药物;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心、肝、肾功能不全;伴有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术治疗。术前进行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压等常规检查,并嘱咐患者禁食8 h;治疗时功率选择55~60 W,通过内镜,经活检钳道插入高频电凝钳,根据病灶部位、数量及面积大小进行连续或间续点灼治疗,待病灶处隆起平坦、黏膜发白、凝固,停止点灼;术后禁食禁饮4 h,以温热流质饮食为主,忌辛辣、避重体力,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110160)治疗,10 mg/次,1 次 /d,治疗 3 周。

1.4 评价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灶消除情况划分疗效标准。显效:患者饱胀、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消失,且疣状病灶愈合;有效:患者饱胀、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疣状病灶面积减少<60%;无效:患者饱胀、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及疣状病灶面积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于治疗后 12 h、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4]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3)于治疗后 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根治情况。(4)记录两组患者出血、穿孔、萎缩、癌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及分析相关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12 h、24 h、48 h 后VAS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对照组观察组41 41 t P 4.26±1.72 3.51±1.49 2.110 0.038 3.43±1.79 2.65±1.54 1.763 0.040 3.14±1.40 2.09±1.31 3.507 0.000

2.3 两组Hp 根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Hp 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Hp 根除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疣状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病变为特征表现[5]。疣状胃炎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尚不明确,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与Hp 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及发生变态反应有关,其中Hp 感染被认为是重要病因之一,通过胃镜检查疣状胃炎患者大都存在Hp感染,且Hp 也是癌变的主要诱因[6]。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目前临床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术治疗疣状胃炎,高频电凝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其作用原理是借助高频电流产生热效应,使病变处组织坏死、黏膜变平、凝固,消除病灶达到治疗目的[7]。本研究中,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术可以将增殖隆起的病灶彻底消除,进一步促进局部血管扩张,使胃黏膜局部血液循环力度加强,从而增强局部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达到治疗效果[8]。另外,高频电凝术可以破坏Hp 生存环境,利于抗Hp 药物充分发挥药性作用[9]。雷贝拉唑是一种既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也可以抗Hp 的药物,一方面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 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另一方面可以作用于几个位点直接攻击Hp,抑制其活性,且不可逆[10]。行高频电凝术后应用雷贝拉唑,可以在电灼面上形成一层弥散性保护膜,促进黏膜的修复或再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疣状胃炎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病灶,降低患者疼痛值及Hp 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疣状胃炎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贝拉胃炎内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老狗贝拉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唠叨的妈妈
“四问”慢性胃炎
四十九条围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