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绘制甘孜美好画卷
2021-01-29刘贵英
○ 文/刘贵英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至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属川西高山高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境内海拔高度自1090米(泸定县得妥乡)到7536米(贡嘎山主峰),极大的相对高差造就了其多样化环境与生物群落的复杂镶嵌组合,孕育了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古树名木被誉为“活文物”、“活化石”、绿色“古董”,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古树名木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绘制了自然绝美的生态画卷。甘孜州古树名木分布极广,除色达、理塘、石渠3县外其他各县(市)均有分布。据统计,甘孜州现有古树名木433株(其中:一级古树26株、名木1株,二级古树98株,三级古树308株),涉及18个科、31个属、43个种。其中被文字记载的古树名木有以下几种:
一是冷碛古银杏。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是植物界仅存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树种,被称为“活化石”。大渡河东岸冷硕镇有一棵古银杏,树高约30米,胸径400厘米,萌地800余平方米,树龄1700余年,相传种植于诸葛亮南征年代。尽管历经风霜,植株依然苍劲葱郁,阳春绽花,金秋献果,生意盎然。当地人民奉为风水神树,不准剪伐,泸定县人民政府已列为珍稀古木加以保护。此树图文已载入《植物杂志》《贡嘎山植被》《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甘孜林业科技》等刊物或专著。
丹巴网红梨
道孚槐树
二是康定木兰王。泸定新兴乡跃进坪有一株稀有珍贵树木——康定木兰,当地人称为江波树。高25米,胸径134厘米,属古老原始类型的子遗植物。每年农历三月开花,花大而芳香,里面白色,外面粉红或紫红,先花后叶,野生木兰如此巨大,实为少见。2020年,这株康定木兰王入选四川省100颗最美古树。
三是丹巴宋柏。丹巴县金川河畔的巴底乡海拔2300米的邛山一村王寿昌大地有北宋年间栽植的圆柏一株,树龄960余年,树高30米,胸径100厘米,冠幅7米,挺拔苍劲。另一株生长在巴底乡沈洛村海拔2100米的吉高,也栽植于北宋年间,树龄1015年,树高40米,胸径100厘米,冠幅7-8米。
四是道孚古榆。大雪山西坡的鲜水河畔道孚县城郊的灵雀寺,海拔3000米,在寺庙的右下方有几株榆树,其中最大一株从地表处分成两叉,又以下为主干,因修机耕道为堆积泥土埋没。现分叉处周长5.7米,树高18米,枝丫粗大龙曲盘伸,冠径22米。据寺庙僧人介绍,这株古榆树有300多年历史,是插条生长起来的。另外几株小一些的榆树是大榆树的种子落在地上天然繁殖的后代。
五是古桑抱石。巴塘县北门外甲日龙村有一盘石高2米许,上有一古桑,高10余米,直径近2米,荫地面积200平方米。其根盘石入地,风姿独特,称为“古桑抱石”,乡人敬为神树。旧为巴安八景之一,传说是月中桂树、赡蛛投影于地面。清嘉庆二年(1797),巴安粮务委员辛文彬锦刻“赡影”二字于盘石上,时过190多年,至今字迹清晰。清人刘赞廷曾为古桑题诗:“悬根盘石奠巴安,半壁西南北紫坛;一瓣馨香凭父老,行人莫作画图看。”1985年8月,巴塘县人民政府正式将其列为巴塘县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六是康宁寺古柏。康宁寺周围的古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巴安县志》记载,当时康宁寺周围57株柏树。后来由于管理不严而遭砍伐,现仅存21株。其树高达20-30米,胸径60-00厘米。为巴塘县优质的城市绿化树种。1985年巴塘县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象。
九龙乌拉溪乡润楠
2020年1月1日,《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甘孜州林草系统组织专人,对2016年古树名木调查结果进行现场复核,对复核后的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并实行挂牌保护。下一步,甘孜州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通过科普知识宣传,让当地群众认识到古树名木在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了解古树名木在文化、旅游、历史、科研等方面的价值,以及人为破坏古树名木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二是调查古树名木单株或古树名木群落生长状况,对生长状况不佳的古树名木,采取修枝、施肥、客土等措施,开展抢救复壮工作。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做好法制宣传、明确各级责任,把433株分布在甘孜州境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好、利用好、守住康巴的历史、文化印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