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2021-01-29白向伟杨志云甄增荣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白向伟 杨志云 甄增荣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在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以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前提,并培养专业的电子信息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实践教学过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便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探索高级的人才培养实践模式,高效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除了探索实践教学形式,还要不断摸索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加以运用,使得学生在二者共同的营造下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上,很多教师都会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也只是比较注重实践结果,不在意过程,导致现在的实践教学更加形式化。
首先,是教师团队方面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里教师队伍不能达到实践教学需求,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受到以往的教学观念影响,很多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二,知识面较窄。一般大学的教师年龄较大,年轻的教师较少,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不能及时利用发达的网络来扩充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三,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很多教师不能及时顺应社会的发展来自觉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四,没有定期参加科研活动。很多教师的科研意识较低,水平较差,因此很少展开教研活动。
其次,是教学模式中的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没有将职业特点作为设置课堂的重点,也没有按照实践教学大纲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培训,没有单独区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关系。二,教学形式没有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大多数教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三,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察时,卷面成绩的考察大于学生实践教学的观察。
最后,办学资金紧缺,一部分学校对于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的配备不够完善。另外,在日常的管理中,很多教学监控质量不够标准,评级体系比较滞后,管理制度不够等。
二、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要将专业技能作为课程设置的前提,除了要综合考虑市场的就业条件,还要顾及专业教学的强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将其分为两种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在设置专业的理论课程时,要结合行业的需求对综合课程进行改革,将在实际中很少用到但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知识进行删除,增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作,或与实际生活工作中密切相关的课程,简化理论较强的知识,细化技术应用部分。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
打破传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前提,将每个理论教学中都安排有效的实践操作,将“学以致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强化实例教学和形象教学。
(三)建立具有开放式的实践室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可以尝试为学生建设具有开放性意义的实验室,并安排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业余指导。另外,学校还可以考虑设置一体化教室,教室内放置专业的实训设备,以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实现边讲边练的教学形式。
(四)优化教师队伍的力量
在建立教师队伍力量时,要以一师多技能为标准。为了能使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到对应的单位进行学,并参加企业的实训,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前进。教师除了会授课之外,还要会实际的操作,不仅要变成专业性强的教师,还要成为专业的行业。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有效评价体系
(一)运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大学的学生,无论是从生活习惯还是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出入,每个学生之间都存有差异性,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尊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学生个性为前提,运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评价时,要尽量观察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他们能够产生独特的效应。在设置评价内容时,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其中除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客观考察,并需要设置一定的评价比例,不设立统一的答案,同时还要能反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己。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而言,可以使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可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在评价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时,可以对学生采用课程设计或项目制作的模式给予评价,将评价的方式灵活使用在学生不同的地方,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以社会需求为方向对学生进行评价
大学培养人才的中心思想就是要顺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与日俱增,学校应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的动态,并及时将其应用到教学模式中或教学评价之中,以社会需求为方向,及时构建能与社会接轨的电子信息专业评价体系。首先,学校电子信息评价体系可以结合社会电子信息评价制度进行,将与学生有关的各个教学形式都与社会接轨,充分将校企合作模式加以运用,全面创新培养人才的形式,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评价体系。其次,利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要求学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在毕业时,必须手持“双本”,毕业证书和从业证书,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动力。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校外比较知名的补课机构使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充,同时加大学生的实际训练力度。另一方面,在制定学生考试教材和大纲时,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使学校人才评价体系与职业资格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再次,强化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学生不仅要拥有应对考试的能力,还需要强化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高校在设立评价内容时应从三个角度出发:一,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企业发展、产品技术与员工理论知识的掌握;二,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当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时,就能独立面对学习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使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解决,并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意识给予创新;三,综合素质的评价,企业的发展也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所以在录用人才时也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对此,学校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学校要想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二者结合才能更加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的实际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各个大学除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加以训练,才能拓宽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