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
2021-01-29代菲菲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代菲菲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又被成为第三次信息革命,在未来5~15年该技术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并逐渐推进,因此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物联网人才加以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笔者分别从: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中应用的重要性、高职物联网用技术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现状、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中应用的重要性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实际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高职院校在物联网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中需对相关学科的融合综合考虑,该课程体系由自然科学公共基础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选修模式以及专业必修模块构成,如下所述:
(一)自然科学公共基础模块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自然科学公共基础模块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理论及方法,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支持,在这一模块中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线性代数、计算机文化基础、概率论等基础课程。
(二)通识教育模块
在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模块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模块是一种关注学生情感、道德、离职情感发展的教育,通过学习学生的视野可达到有效拓展,对学生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素质加以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三)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是一种基础的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关键科目,在实际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诸多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电路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
(四)专业选修模式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使学科发展特点得到充分体现,从学科发展角度可将物联网工程专业分为传输与网络方向、感知与控制方向、软件与服务方向,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对相关专业课程有效构建。
(五)专业必修模块
专业必修模块建立在基础课程之上,并对物联网主要原理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在必修课程学习中,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科优势与专业背景进行参考,同时对物联网知识体系各领域充分考虑,对课程的开设时间与学时灵活调整,对相应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侧重于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使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提升,教师应强化实训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提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物联网体系架构图如下:
二、高职物联网用技术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依然是本科压缩版,以就业为导向,对物联网岗位展开了分析与调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国物联网产业尚未形成,相关企业或人才正处于关键转型期,致使岗位设置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物联网人才的培养中,仅能以当前预测信息为依据,致使就业岗位缺乏有效保障。
一些高职院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中与本科压缩版十分相似,同时加入实训课程,导致高职院校对物联网产业链定位缺乏明确的定位。为促进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还应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现状,提出有效的构建策略。
三、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对策
(一)依据物联网层次结构进行课程构建
物联网作为一种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诸多专业知识,如: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经相关专家分析,物联网具有三个层次,包括网络层、应用层以及感知层。网络层由传输网、接入网构成,其中传输网由专网和公网组成,对感知层数据进行汇总,并将数据发送至接入网络。应用层又被称为处理层,通过应用层可使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问题得以解决,对各类数据系统处理。
(二)以物联网行业为依托对课程体系加以构建
“十二五”规划对9个重点示范应用领域进行锁定,包括:智能环保、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高职院校可根据重点领域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与合作企业对课程进行有效研发,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岗位的技能需求、知识需求、素质需求开展课程规划设计,同时将相关职业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企业与学校相关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专业教学标准加以构建。
(三)根据办学特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物联网是多种专业的融合与提升,高职院校应将多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对基础教学进行建立,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及行业背景来构建计算机课程,将相关院校特点显现出来。以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具有深厚的通信行业背景,依托计算机通信专业建设相关课程,将通信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出来。通过分析岗位需求,对行动领域课程体系加以构建,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
(四)通过校企合作对课程体系予以完善
高职院校应对“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研模式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走进企业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据此,企业部门应根据岗位需求对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相应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当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应立即回到课堂,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以此实现“工学交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采取物联网技术对计算机课程体系予以构建,对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避免教学偏离实际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中还应符合市场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加强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物联网技术对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为确保计算机课程的有效建设,还应采取可续构建对策,以此提高计算机课程实践效果。总的来说,物联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此高职院校应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对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予以构建,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