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强制性国标GB29753公开征求意见
2021-01-29纪鹏飞
本刊记者 纪鹏飞
相比2013版做了哪些改动?
我国冷藏车行业长期处于高位增长态势,2011~2019年10年间冷藏车年销量从5423辆跃升到4.8万辆,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1%,成为专用车行业“热门”车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冷藏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多,同时催生了一些冷藏技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为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委文件要求,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牵头组织本标准修订,这是时隔7年后冷藏车行业GB 29753的再次修订。
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 B 29753是冷藏车产品审查、认证等重要依据,对冷藏车行业影响深远。
那么,此次新版GB 29753(征求意见稿)与2013版有什么不同?结合最新出炉的征求意见稿,《专用汽车》独家进行了梳理。
主要技术内容
1.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藏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已定型汽车整车或二类、三类底盘上改装的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的冷藏汽车和冷藏半挂车。
本次修订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未装备机械制冷机组的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和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的相关要求。
2.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冷藏车、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隔热厢体、多温冷藏车、冷藏单元的术语和定义,通过定义明确相关名词术语减少歧义,使标准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3.分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冻、深冻需求越来越大,利用液氮等液化气体作为制冷介质的非机械制冷冷藏车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此外,新能源汽车受续驶里程影响,也开始考虑采用其他制冷方式取代机械制冷机组以获得更高的续驶里程。由此,非机械制冷冷藏车的运用越来越多。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的分类。
此外,在我国东北等温度较低的地区,为了保障蔬菜等产品在冬季运输的安全,近年来生产企业开发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的分类。
做了哪些改动
1.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增加了冷藏车、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隔热厢体、多温冷藏车、冷藏单元的术语和定义;
2.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分类
当环境温度为30℃时,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的温度范围,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分为4类,分类见表1。
3.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分类
当环境温度为30℃时,按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保持的温度范围,将机械制冷冷藏车分为8类,详见表2。只有G、H类机械制冷冷藏车可用于运输生物制品。
表1 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分类 单位:℃
表2 机械制冷冷藏车分类 单位:℃
4.删除了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要求、删除了侧面防护及后下部防护要求、删除了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应能识别所运输生物制品的信息的要求。
5.修改了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自动报警功能
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实时显示、自动记录车厢内温度;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当车厢内部温度超出允许的波动范围时,应能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或光信号)提示驾驶人,同时采用有效通讯(如短信)方式,向至少3名指定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6.增加了行驶温度记录仪应与车辆温度控制系统相互独立的要求
冷藏车应配备行驶温度记录仪,行驶温度记录仪应与车辆温度控制系统相互独立,并应固定牢靠。
7.修改了冷藏车运行自检功能要求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具备运行自检功能,并自动记录全部检测信息。
8.增加了行驶温度记录仪测量精度要求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能真实反映运输过程中厢体内部温度,运输易腐食品的冷藏车测量精度应不低于±1℃,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5℃。
9.修改了行驶温度记录仪记录时间间隔要求,增加数据存储要求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能准确记录厢体内部温度及对应的时间等数据,温度记录时间间隔应≤5min,温度记录数据应被可靠的保护,不得更改。温度记录数据应读取方便,并能保存至少两年。
10.增加了行驶温度记录仪电源要求
行驶温度记录仪主电源应为车辆电源。在无法获得车辆电源时可由车载终端的备用电池组供电,备用电池组可支持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8h。断电期间,记录的数据不应丢失。
11.修改了行驶温度记录仪的温度传感器布置要求
行驶温度记录仪应至少包含两个温度测量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不应布置在同一个位置。多温冷藏车所配备的行驶温度记录仪的每个冷藏单元内应至少具有两个温度传感器。车厢(多温冷藏车的单个冷藏单元)容积超过20m3的,每增加20m3至少增加1个温度测量传感器,不足20m3的按20m3计算。
12.修改了车厢机械性能要求,增加了多温冷藏车的机械性能要求
多温冷藏车仅对最外侧厢体进行强度试验,N1类冷藏车和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厢体且与驾驶室联成一体(客厢式)的冷藏车除外。
13.增加了使用液氮作为制冷源的非机械制冷冷藏车附加要求
14.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降温性能要求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为30℃,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制冷装置开始工作后4h时间内,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应达到表1规定的车厢内温控范围的最大值(A类为7℃,B类为-10℃,C类为-20℃,D类为0℃)。
15.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降温性能要求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为30℃,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制冷系统开始工作后4h时间内,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应达到表3规定的车厢内温控范围的最小值。
16.增加了多温冷藏车降温性能要求
多温冷藏车各冷藏单元的降温性能应符合相应类别冷藏车的要求。
17.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加热性能要求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尽可能低, 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加热装置连续工作4h时间内,车厢内部和外部的平均温差达到表3规定的最大值(A、E、I类为22℃,B、F、J类为32℃,C、G、K类为42℃,D、H、L类为52℃)。
多温冷藏车各冷藏单元的加热性能应符合相应类别冷藏车的性能要求。
18.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为30℃,非机械制冷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在达到5.5.1要求的温度后,保持制冷系统连续工作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19.修改了机械制冷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为30℃,机械制冷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在达到5.5.2要求的温度后,保持制冷装置连续工作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20.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为30℃,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在达到5.5.3要求的温度后,保持制冷装置连续工作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车辆空载状态下,环境温度尽可能低,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车厢内部和外部的平均温差达到5.6.1的要求后,保持加热装置连续工作12h,车厢内部平均温度的变化值应≤2℃。
21.增加了多温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
表3 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分类 单位:℃
多温冷藏车各冷藏单元的保温性能应符合相应类别冷藏车的性能要求。
22.增加了液氮存储容器安装强度试验方法
23.增加了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加热试验方法
冷藏车空载放置在环境控制室中试验,环境温度尽可能低, 车厢内部和车厢外部平均温度差≤2℃,地板排水孔、蒸发器排水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门和通风装置按正常方式关闭。
启动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加热装置并连续工作,对车厢外部和内部温度进行测量,每30min测量1次,测量结果达到5.6的要求即可。
24.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及加热冷藏车保温性能试验方法
25.增加了同一型式判定条件
26.修改了冷藏车标志
冷藏车应在厢体外部两侧易见部位上喷涂或粘贴明显的“冷藏车”字样和附录A规定的冷藏车识别标志的英文字母。喷涂的中文及字母应清晰,高度应大于等于 80mm。
27.增加了多温冷藏车标志
多温冷藏车应根据冷藏单元类别,在车辆外表面明确标识附录A规定的冷藏车识别标志的英文字母及布置示意图。
28.增加了附录A冷藏车识别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