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1-01-28江明荟
摘要:全媒体时代高速发展呼唤高水平专业媒体应用型人才。高校传媒院系作为传媒人才培养的摇篮,应顺应新时代传媒创新人才的需要,重构适应时代需要的全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高校传媒院系中全媒体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从转变专业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搭建校内外实训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维度论述了全媒体时代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不断更迭,媒介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四全媒体”这一新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1]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才培养。高校传媒院系作为传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源地和聚集地,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感召时代的召唤,以更新的思维和路径培养,全方位打造为社会服务的全媒体应用型人才。
一、全媒体时代的内涵和价值特点
全媒体作为信息流传播手段的合集,是指运用图像、文字、网页、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搭载丰富多样的媒介平台和形态,通过“三网融合”(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手段进行传播,最终实现多种终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的互传的无缝对接。[2]当信息传播普遍地以这一方式运作时,即产生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方向以“四全媒体”为目标,顺应平台化、移动化和智能化三大趋势。 全媒体并非是媒体的逐一叠加或连接,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互补、和交融,其本质是整体表现为大而全,而针对受众个体则表现为超细分服务。全媒体在价值特点上有以下三点:第一,全面性。全媒体又称“四全媒体”,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于一体,融合纸媒、广播、电视、网络、卫星通讯等多种传播载体,搭载技术支持平台,给人带来的五感等全方位感官体验。第二,包容共生性。全媒体非但不排斥传统或新兴的单一媒体,反而有强烈的包容特性,集各媒体的价值特性,整合共生出全新的媒体形式。第三,精准分众性。全媒体时代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价值特性,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选择最优的推送渠道和方式,为受众目标群体量身订制,信息精准化推送和服务。
二、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并蓬勃发展,对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综观目前高校传媒院系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问题。
(一)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实施策略不匹配
综观当前不少高校的传媒院系人才培养模式,易呈现两个极端。其一,部分传媒院系主要以 “采、写、编、评”为主要内容的小新闻框架,对全媒体、媒介融合等等宏观发展趋势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思考。导致人才培养面向较为狭窄单一,由于和市场需求脱钩,学生就业将遭遇不同程度的瓶颈。其二,部分院系在充分认识到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出了“全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如何在大学短短的四年中,完成从零基础到传媒全能型人才的塑造,往往易出现培养目标、定位和实施决策的偏差。
(二)授课教师缺乏媒体工作实战经验
优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要培养出应用型传媒人才,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理论和实操能力。由于目前高校教师人才的引进,侧重于学历和科研能力,对于是否具有应用型教学能力的考查较少。相当一批教师从高校毕业到高校任教,虽理论水平较高,但缺少企业挂职、传媒工作室运营等相关经验,自身尚不具备应用型传媒教学能力,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传媒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三)实训条件参差不齐,专业资源利用率有限
传媒相关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传媒专业人材,应用型目标的实现仅仅在教室中的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实训基地的建立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发展,起到很大的助推效果。由于传媒专业特征,需建立摄影棚、演播室、录音室、采编室等价格昂贵、维修成本高的实训室。一些高校由于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实训设备和条件跟不上媒体业发展的水平,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外,社会上传媒行业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快,实训室的虚拟实践模拟和进入社会一线操作口径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全媒体时代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曾经说过:“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一定要实现或者到媒体去工作,我们要立足优势学科,夯实基础学科,培育交叉学科;传媒教育的人才应该像医学院那样培养,前面打基础后面做临床。我们培养的学生光学书本知识很管用,但不操作也不行”。[3]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高校作为培养传媒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逐步实现传媒教育的转型升级,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媒体应用型人才,当下高校传媒相关院系需要思考的专业问题。
(一) 转变媒体人才培养理念,重塑新时代全媒体人才培养目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一体化发展,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4]全媒体目前已日益成为新生态和新兴的媒介传播方式,全媒体的新时代呼唤新生代“全媒体人才”的诞生和快速成长。对于培育人才摇篮的传媒类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媒人才培养理念,首先,应始终把爱国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让这一批将来要代表党和国家发声的人才在未来的新闻传播工作中,树立起坚守国家立场的信念。[5]其次,与时俱进,以创意和创新性的互联网思维,尝试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新时代全媒体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培养突破传统思维、具有媒介融合创新技术的全能应用型、科研型等创新型人才。
(二)积极开发、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
高校传媒院系的人才培养仅仅停留在全媒体理念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全媒体时代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就要积极开发、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交互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全媒体运营实操环节,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全媒体综合学习使用能力。
依托于院校自身的实验实训中心和传媒院系专业实训平台,引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全媒体时代地先进技术,服务于日常教学实践,并覆盖融媒体的整体发展流程,搭建虚拟智慧的准专业开放性平台。此外,院系应积极和传媒生产传播等相关单位,如电视台、文化传媒营销公司、网络设计公司等建立校地合作基地,将社会项目纳入教学环节,加强师生和单位的实习实践联系,有效培养推进学生对全媒体行业的社会运作认知和实操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并促进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三)优化课程体系,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网络社会作为客观社会现象的同时,也不断改变、刷新者人类的存在方式。[6]全媒体时代中的媒体业跨越时空、创新并重塑关系、市场和服务,在内容生产、传播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这要求高校在培养传媒专业性人才上,要基于全媒体这一媒体形态和特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从全局的视角,探索跨专业课程的融合,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扎实,集采编、摄影摄像、后期制作、文案写作、策划、网络运营、营销、多技能的新传媒人才。在全媒体课程新增上,在强化媒体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跨学科课程的融合,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将课程思政、双创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并强化过程性引导和教育。基于全媒体生产格局对人才的需求,全媒体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的内容和特征,并具有较强的应用型技能教授环节,理实一体,不断拓展专业课程的延展性,培养适应全媒体社会所需的专业扎实、技能过硬的创新型媒体人才。
(四)内培外引,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网络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更迭快。对于高校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和应用型实践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国内走在前列的高水平传媒类高校以技术驱动为依托,开发搭建专业虚拟智慧平台,教师通过理实一体的专业前沿性教学,实现媒体教育的媒体化,但大部分高校传媒院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短板在于缺少行业企业等媒体一线锻炼经历、所学专业或原储备知识和技能和当前媒体发展现状相比,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因此,要打造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传媒青年人才,应先通过内培外引,塑造适应新时代的全媒体专业教师。
首先,要重视已有教师的“内培”提升工作。从教学思想上打破教师传统媒体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多提供对外交流学习培训的机会,引导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媒体融合性教学方法和路径;其次,强化师资队伍“传帮带”和老带新的梯队建设模式,通过传媒教研室集中备课、教师媒体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模式,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和创新,不断开拓传媒教师队伍全媒体视野,提升全体媒体人才培養技能。
其次,积极做好“外引”工作。全媒体大背景下,不同行业、领域专业型团队合作机制已经形成。教学与市场要紧密联系、对接,因此,具有丰富媒体经验的资深媒体学者和技术人才应纳入媒体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的多种身份融合能有效消解学术界和传媒业界的差异,[7]通过“跨单位、跨领域、跨学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手段为全媒体专业性人才培养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催生新媒体技术加快发展的今天,在万物互联的全媒体时代中,市场对“一专多能”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的同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的越来越高。市场需求的转型要求高校在培养人的观念、方法路径上做出实时调整创新。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高校传媒院系作为人才培养的策源地,需要敏锐感知全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走势和本质,与时俱进、适时进行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转型,才能高质量地培养出适合当前全媒体格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年1月26日01版
[2] 王凤翔.《对“四全媒体”论的思考》[N],《中国青年报》,2019年3月18日
[3] 胡正荣.全媒体生态系统与人才培养[EB/OL].搜狐网.2018年1月8日
[4] 习近平.《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年9月27日
[5] 代芳芳.《论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创新培养》[EB/OL],人民网,2018年8月14日
[6] 彭兰.新媒体用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作者简介:江明荟(1986年3月),女,汉族,安徽合肥,硕士研究生,讲师,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传媒艺术.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9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新媒体交互展示的有效性提升研究(编号gxyq20191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