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历程及展望探析
2021-01-28刘亚敏
摘要: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经历从政治指导员到政治辅导员到辅导员的发展演化,一路走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下,逐步成长为一支促进广大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政工作力量。归结起来,这四十年主要经历了恢复期、完善期、规范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辅导员制度逐步完善,队伍逐步壮大,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也存在着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滞后,辅导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展望未来,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价值。其次,是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最后,要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
關键词:改革开放,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历程,展望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为我国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它的设置源于对前苏联经验的借鉴,也源于对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设立政治指导员制度优良传统的继承。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制度对于完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确保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问题就受到充分的重视。1951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在工学院中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之后,教育部的配套文件相继发出,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选拔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更为细致的制度安排。1953年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并且明确了政治辅导员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肩挑的工作机制,开启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宏伟大幕。
之后,1953年至1966年的十几年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的时期,辅导员制度更加清晰明确,特别是在1965年教育部之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正式形成。自此,全国主要高校都建立起了一支政治辅导员队伍,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间,因文化大革命,我国的各项工作几乎陷于停滞状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大革命前的平稳发展态势也被打破,遭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辅导员制度名存实亡,很多政治辅导员受到无理批判和打击,工作停滞不前近乎瘫痪。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大地,高校的各项工作开始逐渐运转正常,自1978年至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历了大踏步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辅导员工作的效果更加凸显,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更加具有实效性。归纳起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时期:
(一)恢复期(1978年——1989年)
这个阶段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恢复重建的发展时期。这期间,国家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明确了在高校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的制度。《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基本上恢复了“文革”前辅导员队伍“双肩挑”的做法。【1】1987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将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建设,工作归为政工系列,编制归为教师系列,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
(二)完善期(1990年——1999年)
1989年,受到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影响和“学潮”的教训,党中央更加强调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因此,自1990年开始,中共中央相继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999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各种扶持和鼓励措施更加完善,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长足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规范发展期(2000年——2015年)
2000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任务都在发生转变,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组织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三部委在进行了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8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此文件的颁布可以说开启了辅导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新纪元。16号文件发布不久,各部委在此基础上配套颁布了17个文件,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指明了方向,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
(四)全面发展时期(2016年至今)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障,对于促进辅导员队伍长足发展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回顾这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始终将高校辅导员定位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政治引路人的角色,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辅导员工作队伍逐渐壮大,管理体系也日渐成熟。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不足
经历了四十年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日渐成熟,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中一只重要的思政工作力量,但是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辅导员工作存在事务性较强,工作强度大,工作地位不高、待遇不好等问题,使得这项工作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鸡肋,辅导员工作流动性较大,一般很难留住人才。基于此,国家提出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实现辅导员职业的终身化目标。但是时至今日,因为很多配套政策没有落实,使得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为数不少的人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义务或临时过渡甚至“跳板”来应付,从而造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3】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也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促进措施,过去辅导员的工作就像“万金油”,但是随着工作的细化,辅导员的工作必须做到一专多能,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否则很难适应当今学生的教育形式。但是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情况也不是很好,究其原因,还是和辅导员招聘、选任、管理和使用的体制机制有关。
(二)辅导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
从制度上来说,中央一直强调辅导员的作为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也是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一种促进措施,现实中,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也确实在行政和教学两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很辛苦,但是却很难有顺畅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从教学上来说,自己不能跟专任教师相比,因为自身确实有很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要做,另一方面从行政上来说,要实现职级的提升,不仅需要自身过硬本领,也需要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而且职级晋升往往需要熬资历。因此现实中,辅导员两条路都很难走通,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来说,还是有很多顶层设计层面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設的展望
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改变现状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完善,制度设计上更加细化,制度落实上更加有保障,归结起来,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一些路径可循:
(一)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价值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股重要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当从政治高度予以重视,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待遇、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问题,完善辅导员的选拔、培养机制,做到“职得其人、人得其职”,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辅导员的职前、职中培训,使广大辅导员具备强烈的职业认同,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把学生工作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4】
(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长期发展。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的逐步提高,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就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辅导员过去“万金油”式的工作方式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转变。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首先需要从辅导员的选任上逐步加以完善。过去辅导员的专业结构问题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只是比较注重中共党员的身份。随着辅导员职业的发展,辅导员专业化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在辅导员选任的阶段就应该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吸纳到队伍中来,一方面能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能促进辅导员未来的职业化发展。其次,要注重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辅导员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培养,给广大辅导员同志以提升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机会,确保其职业化发展有方可循。第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鼓励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这也是辅导员职业化的有效路径。此外,高校还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为辅导员举办集体讲座,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和国内外学习考察等活动。【5】
(三)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
目前,辅导员队伍往往是接受学院和学校学工部(学生处)的双重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辅导员工作确实比较繁杂,且事务性的工作比较多,还承担着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压力。很多高校由于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清,使得辅导员变成“打杂”的,短期来看,这样极大的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长期来看,还不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因此现在需要理顺辅导员的管理机制,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促进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经历从政治指导员到政治辅导员到辅导员的发展演化,一路走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下,逐步成长为一支促进广大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政工作力量。未来,随着辅导员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程度的逐步提升,相信高校辅导员队伍会更好的发挥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童静菊.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辅导员新论,2006.8
[2]潘思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历程回顾(J).求知导刊.2017.6
[3][4]栾高明.高校辅导员专职化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5]何定龙.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4
作者简介:刘亚敏,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