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后疫情时代下设计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2021-01-28于晓晨

锦绣·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生可持续发展

摘要:2020年初,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后,疫情在全球发展趋势俞烈。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源头,竟又是贪婪的原罪。人类因为贪婪、虚荣、迷信,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斗,更是为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认知角度。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通过设计的方式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通过设计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的探寻,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和反思,从而提出人类和自然应该共生,并且通过设计来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

关键词:设计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共生

一直以来大自然都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原始人类开始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亲密无间、息息相关的。大自然在为我们提供自然资源使我们造物活动成为可能。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我们的艺术设计和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大自然为我们的艺术设计创作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給予我们的艺术创作活动不竭的灵感。我们的艺术设计总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例如灵感来源于自然的时装,仿生的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达芬奇设计了直升机,造出了降落伞,提出了潜水艇和坦克的构想,提倡艺术家要以大自然为师,他说:“绘画是自然嫡生的女儿。”他主张首先要通过观察自然,得之于心中,然后才能出之于手下,这和我国国画论上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个道理。艺术贵在创造,他说:“决不要模仿别的画家的样式。”重视人物内心的刻画,他说:“好的画应该做到两件事即描绘人和他的内心活动,前者易而后者难。”师从自然是永恒的艺术规律,要对自然饱含一颗敬畏之心。

一、源于自然的设计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从有了人起就有了艺术,有了设计。例如原始人类人就知道用兽骨做装饰品,这就说明人类与生俱来的就是爱美的,于是就有了审美。随着审美观的不同提高,艺术水平也就跟着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创作活动是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它必须依赖于自然为我们提供的资源。例如一百万年以前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界的物体制作工具,例如把贝壳绑在棍棒上制作简易的锄头。艺术设计活动创造者通过展现自然以及自然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一片天地,让人与自然产生一种共鸣。

奇妙的大自然是艺术设计创作不竭的源泉,设计史上也不乏这种例子,例如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都反对过分的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机械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丑陋的产品外形。他们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师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等。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作品充满了大量的植物纹样,例如他和菲利普韦伯合作设计的红屋,里面的壁毯图案、壁纸、家具等都充满了自然气息。

奇妙的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等我们探索发现,大自然让我们学会了生存的技能,自然之美赋予了我们创造工具的智慧。我们的艺术创作活动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学会利用自然界中的色彩搭配、造型和功能等,例如服装设计师学习自然界动植物的图形图案。大自然是我们进行艺术设计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灵感来源,我们的艺术设计创造活动也必须依赖于大自然才能完美的呈现。

二、仿生的设计

仿生设计主要模仿自然生物形态,在生物外部形态特征、表面肌理与质感上,不只是强调触觉或视觉的感官感受,而是通过对自然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设计,增进仿生设计的功能。现在的仿生设计主要是分为形态仿生和功能仿生两大类。仿生是一种摹仿自然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活动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例如早期的陶制品和金属制品常常模仿自然中的物品,例如金属做的勺子呈现出海螺的形状。

设计师们通过观察理解自然,然后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赋予设计作品灵魂和温度。日本著名的产品设计大师深泽直人他曾为很多著名的公司例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他的设计作品极具国际影响力。深泽直人擅长于仿生设计,他的产品设计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一直以来,深泽直人一直贯彻着“少即是多”的设计创作理念,作为产品设计师的深泽直人,他不断地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其中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用植物外衣作为产品包装的“果汁肌肤”系列作品。他为了让顾客获得最直观最真实的产品体验,在果汁饮品的包装设计中借鉴模拟水果的表面的纹理和水果的组织结构,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产品的实用性,当你拿着这样的香蕉饮料你会直观的感受到你拿着的是一个香蕉。在猕猴桃汁的产品包装设计中,他采用用植绒纤维技术将猕猴桃的表皮固定到纸质包装上,会让你误以为自己真的是拿着一颗猕猴桃。

形态仿生与审美体验关系密切,它主要在于提炼物体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加工活动,属于高层次思维创。例如灵感来源于花瓣的灯具设计,它不仅模仿花瓣的形状还模仿了花瓣的结构,花瓣的开放根据所处环境中的亮度控制,外部环境越暗,花瓣张开的越大,灯就越亮。这种花瓣的形态给人亲切浪漫的视觉感受。大自然的万物凭我们的感觉、知觉、触觉、味觉、嗅觉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带有人类情感温度的产品。使我们拥抱自然,它们在无形中深化了我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无论是象声还是仿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向大自然学习。

三、与自然共生的设计

大自然是艺术设计创作的源泉,同样设计创作的素材也来源于生活。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拥有其自身所固有的一种特质。然而,现在许多设计的产品却背离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违背自然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资源和艺术创作的智慧,而我们回馈自然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与自然共生,尊重一切生灵,遵循自然中万物的运行规律,不能妄想改变它们。在最开始塑料在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被发明出来时,因其自身材质的优越性,得到了设计师们的喜爱,在许多的设计作品中处处可见塑料的身影。但如今,由于塑料自身的不可降解性,塑料制品产生的垃圾难以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韵破坏。为避免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保、绿色的材料随之产生,这种材料在短时间之内可以被分解掉,而由这种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人与自然的关怀,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在现代设计中,一些设计作品选用自然界名贵稀有的材料,例如残忍的获取象牙、犀牛角、貂皮等,这些行为极大的破坏和改变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这种肆意滥杀动物的行为就应该遭到人们唾弃,这种行为是不人道的,是违背自然客观规律的。我们人类不可以无所顾忌从其他动植物获取,我们应该与万物共生,友好和谐相处,否则终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不能只是注重人类自身的发展,不能只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能道德只涉及人与人的行为。我们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其他生命,一切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人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

设计大师克拉尼一生都坚持认为自然是人类最好的学习榜样,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伙伴。他崇尚自然,认为自己的创作是“百分之九十的自然,百分之十的克拉尼”。他的设计有对自然生命的抽象,极富生命力和自然活力的卵形石茶壶器组;有以深海中的鲸为灵感的游艇设计,他认为只有鲸这种有着完美生态造型的物种才能完美地游走于海洋和天空之间;还有运用女人体的形态来设计的上海崇明岛生态科技城,因为女性可以孕育生命,寓意着一个崭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的诞生。他总是用独特的自然语言来诠释设计,给人以流畅、轻快、自然的感受。他的圓形世界观使我们感受到万物都是和谐与平衡的,当然人与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处于一个平稳的自然状态中,人类只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一个种群或成员,在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发展规律的制约下生存、发展。

我们应该和自然和谐共生,在我们的设计活动中应该尊重一切生灵,敬畏自然。我们的设计不能仅仅是考虑人还要考虑自然,必须是对两者都有帮助的,我们要寻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杜绝滥杀动植物从它们身上获取设计用材,使用环保绿色的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产品的设计中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产品有用部件的回收再利用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设计的终极目的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样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更加美好。

四、小结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作为一个艺术设计创作者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自我的一个过程。只有深入自然,细心观察理解自然才可以创作出真善美的设计作品。不断的在探索自然,突破自我,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比如观察了解更多的生物,从它们的特性结构形态等方面获取灵感。大自然是美妙的,它是一种永恒的设计,我们应该在自然面前保持谦逊的态度,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神奇的,不管我们做任何一种设计都应该遵循着自然的客观规律,例如福来克莱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完美的借助瀑布与地形,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建筑看起来像是从那里生长出来的,这就是设计尊重自然的表现。希望在我们的设计中可以看到人与环境始终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我们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去细心观察理解自然。人以及设计应该和自然性统一,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就必须使设计回归自然,这既是设计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大自然是我们从事创作或设计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以大自然为师。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2]姜娜,杨军顺.仿生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0年.

[3]张犇.论“以人为本”设计观的本义及超越[J].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09期.

[4]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5]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03月.

作者简介:姓名:于晓晨(1996.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滕州人,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史论。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猜你喜欢

共生可持续发展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共生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