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红色文化元素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融合探究

2021-01-28孙文想张愿愿

建材与装饰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沧州红色

孙文想,张愿愿

(1.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2.衡水学院美术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的代表,更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2]。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衍生出来的其他文化资源与其他事物的综合研发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紧扣其红色基因的核心,将其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传承文化自信铸就精神力量。

1 沧州红色文化的传承

沧州“沧海之州”虽因东临渤海而得名,但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却和贯穿市区的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武术作为运河滋养的文化之一,更是体现了燕赵人的侠义之风,自古以来刚毅、勇敢、豪迈、忠诚的沧州人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之说。

近代以来沧州运河两岸英雄辈出,留下数量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1926年党组织在大运河畔成立,沧州的党支部以及农村党支部陆续建立;津南农民自卫军举行的武装起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沧县二中、泊镇九师为主体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泊镇九师党支部领导学生开展的学潮斗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以及以运河为界,沧州东部属于冀鲁边(渤海)的抗日根据地和西部的属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为保祖国山河共御外敌的沧州军民抗日斗争。还有沧州运河两岸燃起的革命烽火珍贵的红色历史遗存,如冀中烈士陵园、马本斋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的遗存与纪念性场所、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泊头旧址、旧城镇地下医院、富镇烈士纪念塔等等。沧州的红色遗迹记录着沧州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奋斗史,他们是沧州人民实现改革、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之源。红色遗迹是文化自信的现实载体,具有鲜明的信念引领和精神教育作用[3]。沧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性、地域性、文化性为民族国家的“培根铸魂”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沧州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凝聚人心,鼓舞干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 城市公共设施

人聚为城、交换为市,“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从社会管理学角度理解,城市显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公共设施就是相互作用的媒介或者说是载体。城市公共设施在方便城市居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与地域文化有效的结合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文明城市的测评内容包括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等等,表明文化建设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红色文化更是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革命精神。探究沧州红色文化元素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挖掘红色内涵、宣传红色要义、弘扬红色精神,以“红色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中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的革命精神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以公共设施为载体展现新时代文明城市的内涵,通过地域文化唤起民众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沧州红色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的融合方式

3.1 具象再现

红色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的融合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为其形态和装饰上的具象再现。党徽、五星、红旗、红领巾、军帽等具象的形态图案以及泊镇九师的学潮斗争、津南农民武装起义、马本斋回民支队的抗日故事等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苦战争情景等红色文化资源为创作元素,与材质、布局、尺度等设计元素相结合,共同构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设施。同时将这些具有强烈中国民族特色的形态符号融入现代景观设施中,进一步挖掘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形成新的景观设计思路,最大限度体现景观设施的社会性与文化性,图1为红色小镇景观设施。

图1 拦路石

纪念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雕塑群,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国家民族的解放努力抗争艰苦斗争的情景为主要内容,重复阵列的碑林布局恰恰表现出坚毅的中国人民铮铮铁骨、勇敢向前的革命精神,如图2所示。

图2 雕塑

3.2 抽象表达

城市公共设施是在一定形态的基础上满足其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相对与具象形态而言抽象的象征或者夸张手法与整体环境相结合,更能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公共设施的文化属性更倾向于在典型的造型元素中体现[4],沧州红色文化元素和公共设施的融合则是以沧州红色文化资源为设计基础,将具有一定内涵的代表性造型进行分析、提炼、分解,最后总结归纳为全新的视觉形象。抽象的形态表达多用比喻、象征或者夸张等意象的方式引导启迪人们的心灵认知。所以在形态构思方面,设计师可以根据红色文化元素或者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设计素材,通过分解和重构的手法将景观设施的功能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赋予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血与火雕塑

其次,材料的肌理与质感带给人们的意象联想和情感的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设施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例如古朴的青砖、军水壶斑驳的漆面、破旧的医药箱、毛绒的白肚毛巾,粗犷中透着朴实、质朴中蕴含着纯净。再次在色彩方面,随着色彩三元素的设计组合,色彩表现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将设计定位与情感表达相统一,便能赋予公共设施更加出众的表现形式,获得理想的设计效果[6]。

4 结语

随着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理论的逐步完善,人们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文化性、情感性、教育性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红色文化的地域特征是当地人民坚强不屈努力奋斗的结晶,红色文化资源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衍生出来的其他民俗文化资源等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合理性开发与利用,既丰富完善了城市的文明建设[7],同时也为地域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沧州红色
红色是什么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红色在哪里?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追忆红色浪漫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一路惊喜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