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基于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综述

2021-01-28朱亚成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朱亚成,季 浏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基于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综述

朱亚成1,2,季 浏2

1.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和维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学、体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层出不穷,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和完善。本研究基于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专题,主要围绕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并从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与交流、传承与路径、融合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等专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支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自信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实现的重要基石,根植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同时其起源、演变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诸多客观环境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由此可见,文化强盛和文化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和题中之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和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2]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将“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有鉴于此,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文化强国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归纳、整理和总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成果的现实需要,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笔者对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专题进行梳理和归纳,为了研究需要,笔者重点阅读了第一单元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题分会场中的15篇专题报告,同时在《会议指南》和《论文摘要汇编》PDF文件中编辑栏目高级检索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检索词进行查找,其中《会议指南》14处、《论文摘要汇编》378处。此外,笔者对《会议指南》和《论文摘要汇编》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论文进行全文阅读、逐一核实,最终选定35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论文作为本研究综述的对象。其中,不乏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生秩序逻辑及其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基于对桂西的田野调查》《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境选择与个性生成:基于黔北“独竹漂”的论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境模塑——彝族“赛马”的文化生态学抽绎》等高质量实地调研报告,也有一些如《建国70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古代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经验其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等质量一般的墙报交流。

在选定的35篇文献主要分布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民俗民间体育文化与健康、民俗民间体育田野调查、运动项目文化培育与发展、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自觉等6个专题分会场,以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中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发展研究、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研究,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交流研究、运动项目文化研究、传统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与问题研究,体育信息分会中的电子竞技运动对我国体育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中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对外传播战略及策略研究等专题的墙报交流。对此,本研究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与交流、传承与路径、融合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等5个专题进行综述。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符码,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天然的接近性,民族传统体育将民族特色与体育精神完美结合[3-4]。北京体育大学施艺涛等人指出文化认同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化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承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竭源泉,文化复兴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山东体育学院王光玉等人对学科建设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取得的成就有建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保障、丰富全民健身方式、促进文化自信、建立文化强国。安徽师范大学花家涛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研究指出实践上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天然联系和不可分割性,而任意规划、重新建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让乡村文化失忆,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破坏甚至毁灭。为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为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式发展:(1)首先,乡村是传承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2)经济建设方面,通过文化产业转化,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得以全面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玉林师范学院孙庆彬等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路径与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路径:澄明基本价值,强化文化认同;梳理历史源流,唤起文化自觉;积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自信;聚焦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自强;涵化外来文化,促进文化融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的内在机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适应的心理基础,文化自强为文化适应提供内生动力,文化融合为文化适应提供外来助力,上述诸要素形成合力效应,共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成都体育学院冉海波基于身体—文化—身体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身体回顾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回归并非简单的折线式反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回归并非简单的折线式反弹,而是赋予了身体社会属性,建构起了身体符号化互动的程式。成都大学吕寻金基于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视角,对中华民族建构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论绎,研究表明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古代文物中所展示的传统体育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的建构和理解,是一个值得充分认识的命题。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只有在交流与传播中才能不断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5]。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有利于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有助于借助体育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云南师范大学徐长江等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策略进行探索,研究指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良好的中国形象可以靠成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来树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具体策略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的有效传播;建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全方位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渠道;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建立与世界接轨的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构建,提升中国形象塑造。沈阳体育学院薛宏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交流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系,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资源输出质量;加强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建设,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的内外合力;坚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展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竞争优势等策略。

沈阳体育学院赵秋菊对新时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化的传播与交流进行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避免过度商业化,传统文化不同于大众文化,这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性传播的重要原则,尊重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防止各传播主体恶意竞争,阻碍总体发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博等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原经济区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研究,提出:(1)建立语言互通机制;(2)根据“一带一路”途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体育文化推广策略;(3)体育文化去宗教化思想,加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传播;(4)积极了解“一带一路”途径国家的文化接受路径,进行文化精准传播等策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李晓基于自觉、自信与自强的视角,对魏晋南北朝体育文化传播对当代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启示进行研究,得出的启示如下:(1)要坚守文化自觉;(2)要坚定文化自信;(3)要坚持文化自强。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路径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路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学者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论证,提出有针对性的传承方式或者发展路径,从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武汉体育学院杨甜、孙健了解传统体育文化在社区的开展状况、生存空间、现有的传承模式、生存机制及其开展较好的经验与特点等问题;探寻生存机制的重要环节,通过这种生存机制让快要凋亡的传统体育在社区中复苏,让传统体育文化成为社区内重要的共享资源,从而达到传统文化复兴的目的。成都体育学院纪宇认为宗教世俗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变化趋势为:传承人呈现结构断层现象、传承方式从传统延伸现代、传承价值从单一转向多元、表现形式从祭祀走向商娱。湖南科技大学郑立杰等人提出通过家族传承、大刀舞进校园、开设大刀舞传习所、跨地域的空间传承以及受体传承等方式,文化符号的传递形式对其进行传承,诠释与表达彝族大刀舞独特的人文教育价值。成都体育学院晋利利等人提出对原生常态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必须呼吁羌族人民对本民族项目的重视与运用,对竞技规范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要向羌族人民以及更多社会大众的参与性偏重。

当前的传承方式并不能深入落实到众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传承的方式,而是没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刻的领悟[6]。成都体育学院霍红等人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致力于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玉溪体育运动学校张辰等人对云南农村进城老年人参与“打跳”类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进行研究,研究指出传承“打跳”类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包括促进精神家园建设、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形成城市文化的活态标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推动“打跳”类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城镇化、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增加文化自信,进而形成承担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动力。内蒙古财经大学王继雄认为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生存、军事、教育、娱乐、爱国、休闲等多重属性共存的集合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某些属性会放大,而某些属性会减弱,这样的转变受经济、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断遭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体育大学侯照新、武冬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途径有政策支持,加强引导和管理;加强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专项资金支持,创新话语体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完善国际传播的工作整体格局,汇聚更多资源,创新宣传的理念和方式。塔里木大学连殿冬提出:(1)通过强势文化植入,推动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当代进程;(2)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新疆与周边地区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互动与融合,实现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进一步加强屯垦戍边政策的深入和广度;(4)通过“塞外野蛮精悍之血”的当代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东渐。

成都师范学院陈波指出藏族传统体育与西藏旅游文化的融合价值主要表现在开发藏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品牌价值,体现“体育旅游产业扶贫”的民生价值,提升藏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经济价值,展示高原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同时还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藏体育旅游融合策略为探寻西藏传统体育旅游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耦合点与着力点,发挥连接祖国内地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打造西藏体育旅游品牌,提高高原体育产业社会关注度等。首都体育学院刘戈飞等人对冬奥会背景下京津冀民族传统体育的区域协同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强化京津冀民族传统体育的区域联动关系;(2)深度开发京津冀冬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3)强调民族传统体育创新的驱动作用;(4)积极打造京津冀区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圈。沈阳体育学院王棋、张麟寰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电子竞技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电子竞技运动作为快速发展的体育物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滞后。电子竞技运动的正确发展有利于带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赋予传统体育文化时代性、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7]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这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影响,同时《指导意见》的出台在客观上极大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玉林师范学院王晓晨、陈辉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围绕桂西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社会治理两个维度展开调研,考察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语境中的内生秩序,梳理其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认为基层的社会管理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以扶持,强根固基已经形成的民间体育组织来施展和延伸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生秩序是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哈尔滨师范大学宋佳星、隋东旭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世居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人口较少的四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项目形成进行梳理,并对比四小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旨在对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体育文化进行细致的梳理,总结其共性特征和发展个性,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整理、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从而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其演进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影响,呈现出异同共存的状态。在差异方面:本文所论民族,其三属游猎民族,生存环境相似、生产方式相同,且皆受到蒙、汉文化的影响,皆有骑马、射箭、摔跤等体现北方骑射文化的体育项目,仅赫哲族以渔猎为生,体育的表现也多有不同。在共性方面:民族间普遍存在的军事斗争和节庆、信仰是四民族体育演化中普遍存在的,如战争对射箭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四小民族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使民族体育得以形成和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少数民族群体在特定地域环境下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体育文化,体现在健身,养生、娱乐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宗教仪式活动等多样形态文化活动构成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8]。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禄深入纳西族地区对东巴仪式舞蹈田野调研,研究纳西族群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云南民族大学李冬颖、寸亚玲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在跨境民族展演过程中的共生模式,发现了具有原生态、冲突态、妥协态、和谐态等四种模式,在各族相处共生下,和谐态是我们最终希望达到的最佳模式。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状态中老越三国共同参与的“江城丢包节”是在我国加强“桥头堡”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边境文化、跨境体育文化交流开展的节庆活动。在整个节庆活动中,一共举办了丢包比赛、陀螺比赛和藤球比赛。其中丢包、陀螺是我国开展较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藤球则是越南、老挝开展较为广泛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越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生组织模式的构建江城的丢包节为我们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江城丢包节将体育项目、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的发展,不单单将体育活动作为文化交流的单一手段,把经济的提升作为了整个活动的基础,为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树立了坚实的经济后盾,使得跨境民族可以共同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贵州师范大学吴燕等人对贵州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贵州瑶族有七个不同的支系,其中五个支系保存有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贵州瑶族各支系传统体育项目分布均匀,覆盖大多数瑶族支系。贵州瑶族各支系传统体育文化主要起源于生产生活及宗教两大类别,多数起源于生产生活。贵州瑶族各支系传统体育文化的现存方式主要在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中。贵州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参与者多为成年男性。贵州瑶族各支系传统体育核心文化体现主要在权利符号文化、守耕文化、和谐文化和响器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导向的秩序影响、道德示范的秩序规训、文化认同的秩序生成、关系调适的秩序再造、社会整合的秩序凝聚等面向有着建构社会秩序的功能与价值。成都体育学院王洪坤等人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选取“彝族赛马”作为研究个案,从彝族赛马所具有的的特质和族群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境对于其文化个性形成的模塑,以及作为一种生境适应的结果,彝族赛马承载了多方面的民族文化意涵,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并在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增强族群认同的重要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韩玉姬等人基于黔北“独竹漂”的论析,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选择与个性生成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气候湿润,南竹广布提供了“独竹漂”的物质基础,山高路险,河流众多提供了“独竹漂”的场域条件,这两点是是“独竹漂”源起与赓续的自然环境选择。而“独竹漂”的产生和发展受交通条件的直接影响、“独竹漂”的发展和转型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独竹漂”的认知和传播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增强、“独竹漂”在社会制度的作用下存续和转型、当地的竹文化为“独竹漂”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托等,使之在社会制度的作用下存续和转型,这些是“独竹漂”演进与发展的社会环境选择。云南彝族大刀舞是一种以符号形式存在的,具有特殊人文地域空间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达。湖南科技大学郑立杰等人基于符号学视角下对云南彝族大刀舞当代价值及其传承路径进行研究,研究指出依托符号学理论,将彝族大刀舞定义和标志为一种文化符号,对实现“彝族大刀舞符号化”,进一步梳理和提炼彝族大刀舞文化的内涵及外延,对彝族大刀舞的发展、继承与弘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振兴和谐社会主义乡村发展、推进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将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6 结 语

第11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专题,事关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落实,事关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实现,事关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其中涉及到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与交流、传承与路径、融合与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等诸多议题。相关专家学者对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这对今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大有裨益。本研究只是对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进行归纳和整理,旨在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和范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结晶,发挥着育体和育人的重要作用,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今后的体育科学研究中,要继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理论指导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践,共同助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美好体育生活服务。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Z]. 2019~08~10.

[3] 王永建,吴建平.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文化交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5):145~148.

[4] 张怀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创新传承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2):153~156.

[5] 戴晓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5,34(02):1~3.

[6] 王洪珅,韩玉姬,梁勤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J].体育科学,2019,39(07):33~44.

[7]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Z].2018~01~10.

[8] 杨 雪,陈 恒,唐 锦.国内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3):107~110+134.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Related Topics of the 11th National Sports Science Conference

ZHU Yacheng1, 2, JI Liu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s the strategic ne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 power in the new era. It is also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inher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nd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he ethnology, physical education, sociology, histor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have been explored and researched o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the n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gradually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relevant topics of the 11th National Sports Science Conference.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synthesis, indu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nd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heritance and path, The topics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related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exchang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812.7

A

1007―6891(2021)01―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1.01

2019-11-11

2019-12-28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藏族赛马节品牌塑造研究(批准号:19CTY004)。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