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战略支撑区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路径
——以广西为例

2021-01-28吴诗源钟海青

社会科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广西高质量

吴诗源,钟海青

(1.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新时代广西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为广西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作出了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带动作用。然而,囿于地理位置、资源要素、开放与合作基础、经济综合竞争力等因素,广西优势产业相较于中、东部地区同类优势产业而言,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存在隐忧。这势必会阻碍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广西产业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文章绕开自然条件约束、资源禀赋不足等难以改变的客观性短板,聚焦、探讨人才战略支撑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可行性与实践路径。

一、人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较于土地、交通、资金等生产要素,人才是最具灵活性与创新性的产业要素,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最活跃的要素和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对于国家来说是发展的基石,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人才的聚集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人才的集聚可以多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舒尔茨、卢卡斯等人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就为该观念提供了最基本的解释脚本,依据人力资本理论,人才聚集对产业发展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适切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作为一种智力资源,是任何产业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产业链升级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和先决条件[1]。第二,卢卡斯提出了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与“外在效应”,前者指个人的人力资本对他自身生产率的影响,后者指个体人力资本因其承载形式而发挥了额外的社会经济效应,而个体并没有感受到因此获益。[2]依据这一理论区分可知,人才资本的“内在效应”推动了人才聚集的形成,而人才集聚则会进一步放大单个人才资本的“外在效应”,使其呈现出在离散状态下所没有的高效率,从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三,人才的集聚及其与岗位的适度匹配,对于产业的知识和技术获取、专利转化与利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人才的集聚会自然地发挥聚集效应,并通过信息共享、知识溢出、集体学习等形式高效率地提高企业创新活力与创新能力。[3]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产业吸引着人才的聚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往往从“本体”和“载体”两方面辐射其影响力,进而一定程度上驱使人才的集聚。对产业本体而言,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或组织往往秉承有开放、持续、绿色、创新的发展观,尊重人才与尊重创造,从而高理性的人才更愿意到组织活力强、企业文化优、生产效率高、成果转化快的高技术产业中工作。[4]对承载产业的区域而言,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是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引擎,其所释放的影响力对人才集聚于该产业与该区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如此便形成了循环效应,即人才的聚集又在新阶段上推动产业更好发展。

二、广西优势产业现状与制约因素

相较于弱势产业和“平庸产业”,人才促进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和高效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更大。何为优势产业,邢军伟认为,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合理、资本运营效率较高、在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可认定为优势产业。[5]王曼怡认为,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市场竞争力强、能够较大程度地获取附加值且能够积累资本。[6]基于上述关于优势产业的界定与认识,文章认为在一个区域社会中,那些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市场竞争力显著的产业可称为区域优势产业。

广西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特别是近些年来采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制度改革、强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措施,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10个千亿元的产业。其中食品、冶金、汽车3个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石化、有色金属、机械、电子信息、电力、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7个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从产量值或市场占有水平来看,这些产业均进入全国前列,可谓广西优势产业。例如,食品产业中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汽车产量排全国第5位,形成了整车、零部件、研发、品牌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发展体系,是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有色金属产业中铜、电解铝、氧化铝产量均位列全国前5;机械制造业中装载机、挖掘机、柴油发动等产量也进入全国前列;木材产量占全国的40%,是全国最大商品木材基地。①本部分数据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的《广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尽管广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崭露头角并形成特色,但在全国范围内,广西产业经济竞争力近年来呈下降态势[7],成为制约广西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广西产业经济竞争力不够不仅体现在普通产业、新兴产业上,也体现在一批优势重点产业上,总体上主要有四类因素制约着广西优势产业发展。

第一,产业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创新受阻。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大省,在甘蔗、亚热带水果、桑叶种植及其产品加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这类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以及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都较低[8]。其主要原因在于自治区农业类院校数量较少、农业学科水平较低,导致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仍主要依靠旧技术要素重复投入而获得较低的经济效益,如此的产业发展生态制约了广西第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西也是有色金属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但其有色金属及化工产业的产能方式仍偏于传统,因此亟待打破资源依赖和高耗能补偿的传统产能路径。百色市平果县的铝业工业发展虽已具规模和特色,但地方高校甚至全区高校输送的铝业高端人才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色金属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依据《2021年广西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可知,机械制造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软件产业的高级工程师都严重紧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不足势必将阻碍广西有色金属、机械、电子信息、冶金、汽车等一批超千亿元产值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人才不足制约创新,创新乏力又制约产能升级,进而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人才外引内培机制不畅,制约创新型人才梯队的建构及其质量提升。目前广西优势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人才供给,主要来自区内各类高校和企业。其原因不仅在于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不来区外人才的同时本土人才外流较多,客观上形成了“人才洼地”困境;还在于广西是边境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整体的教育水平不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广西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4年,比全国少0.47年,排各省区24位;广西每十万人口拥有大学毕业学历为10806人,比全国少了4661人,排全国倒数第一。如此的人才吸引和供给状况,导致广西各产业普通从业者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高层次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此外,广西长期以来的人才引育路径相对单一、引育模式相对滞后,导致区外人才济济却不能为我区所用,区内本土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服务产业大军所培养的人才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契合,后备人才补给机制不畅通。这些问题的叠加制约广西优势产业创新型人才梯队的建构及其质量提升。

第三,研发投入水平相较东部省份和西部发达省份偏低,缺乏创新驱动力。研发经费从省域比较来看,2018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为89.10亿元,占全国相应经费支出的0.7%,而浙江、江苏、广东的相应经费支出的全国占比分别为9%、15.6%和16.2%;而重庆市,其研发经费为广西的3倍。此外从专利申请数额来看,2018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申请专利数为6239项,不及重庆市的一半,仅占全国的0.65%。①注:本部分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科研投入低,全社会研发投入少,导致研发力量不足,创新活力与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阻碍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产业链结构性矛盾阻碍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效融合。广西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大多偏短,总体呈现明显的孤岛效应。汽车制造业是广西拥有的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上下游脱节的弊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是广西唯一的高技术制造业,但它们承担的却仍是该类产业链中低端业务。以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为例,其产品中低端特点也较为突出,中高端、新能源等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低。产业链偏短、产业链脱节、产品附加值偏低等特点,阻碍了生产协作程度与技术交换空间,同时也无法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进而无法推动优势产业技术更新与产能升级。

三、人才战略助推广西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人才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活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八个坚持。[9]显然,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人才聚集、人尽其才,企业组织或整个产业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因此,用好人才这一战略资源可以直接解决或间接缓解广西优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才战略对于广西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人才战略是广西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广西优势产业可利用后发地区优势借鉴东部地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重视不同层次、类型缺口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人才的现代化为杠杆推动产业技术团队和创新平台的创建,拓宽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链衔接空间,进而通过切实的科研创新效能增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倒逼地方政府加强研发投入,从而减少广西优势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阶性推动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战略是广西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人才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和组织机制优化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经济业态、产业结构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拥有了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只有确保人才结构同经济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相关机制的优化,才能有效推动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四、支撑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政策及其实施保障

新形势下广西优势产业要补齐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须着眼于发展思路调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但其关键着力点在于实施针对性的人才战略,从而保障优势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行业领军人才、高端骨干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培育。此外,实现人才待遇落实、人才高质量培育、留住并发挥人才效应,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协同共促,以保障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战略效应的最大化。

(一)实施精准梯度的人才计划:推动优势产业人才结构优化升级

对接优势产业实施“领军人才外引计划”,解决优势产业领头梯度人才缺位或“才不配位”的问题。围绕优势产业结构转型、提质扩量,大力推进引才用才平台建设,让领军人才进得来用得上。建立高度契合优势产业发展的引才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通过“靶向引才”“以才引才”“环境引才”等方式,引进层次高、专业精、行业拔尖、急需紧缺的战略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人才产业深度融合、人才资源高质量赋能产业发展。

实施“高端骨干人才本土培育计划”,推动本土高端人才提质增能并培养其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针对当前广西优势产业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实施“卓越企业家计划”,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将其培养成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擅长资本运作、熟悉国际惯例的现代化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实施广西工匠打造计划,加快优势产业急需的高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有“大国工匠”风范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档广西优势或重点产业高端人才需求目录,对接区内培育此类人才的高校,从战略高度优化政府、高校、产业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整体提升高端骨干人才后备队伍质量。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振兴计划”,激发青年创新活力的同时储备高层次后备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对于广西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而言,更应该注重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人力资本和创新活力。不仅需要在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上要向青年人才倾斜,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而且在具体工作活动中,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招培计划”,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阻隔,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广西职业高等院校布局,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以更精准地契合广西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适配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各岗位群、各层次高技能型人才的多元需求。在本土培育和本土招聘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广纳贤才,以丰富人才学缘结构、盘活承载人才的隐性资源,最终服务于优势产业打造出结构多元、质量更优的高技能型人才队伍。

(二)优化人才保障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并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

广西曾在引才和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过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并已初见成效,但由于适配的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政策目标未能有效达成。例如,“三百两千”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实施以来,在广西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初步形成创新产业链,却因为政策落实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将创新成果落地,导致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显然,引才、用才只是基础,留住人才并为其职业发展创设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才是关键。美国行为科学心理学家明兹伯格就企业或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与工作机会、成就感相关的一些因素往往是容易令员工满意的因素,而薪水、监督等涉及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因素往往是容易令员工消极表现的因素,并将前一种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后一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10]因此,对于支撑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政策,须注重引才后的人才待遇服务保障和职业发展激励机制。

优化安居服务机制,以货币化、市场化方式解决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安居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配套房、配偶就业服务、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生活环境条件。发挥市场激励机制的同时,更须注重增强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实力,从源头上为引才、聚才、留才注入动力,提高广西地区对人才的长久吸引力。此外,对原有高层次人才要实行与引进人才一视同仁、机会均等、待遇均等的政策,推动形成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人才协同共促组织发展的良好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对于西部地区和广西而言,更应该注重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用好的机制最大程度释放人才活力。首先,破除人才激励机制的旧天花板,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在政治地位、贡献评价、荣誉激励等方面实现更大的优待突破。其次,建立多元渠道的人才发展服务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例如,从人才管理转向人才治理,让体制适应人才发展;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让社会更好地服务人才;营造人才管理法治环境,让法治促进人才发展。[11]最后,对于具体的企业或生产组织而言,创新企业组织内部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组织采取人性化的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如具有竞争活力的薪酬制度、畅通的晋升渠道、重视技术创新与奖励的工作氛围等等,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人才的职业发展构建持续良好的平台。

五、结语

新时期广西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阔舞台可聚天下英才。人才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实施人才战略是广西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强劲动力。面对广西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从人才战略高度和人才政策部署力度方面有效逐步化解。但梯度人才计划的高效推行以及人才保障机制的切实优化,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长远谋略、凝聚共识,合力共促广西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广西高质量
广西贵港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澄海:产业“智造”引领转型升级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