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之十一)
2021-01-28
开放时代 2020年5期
李放春
关于中共领导之革命的探究,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球史的宏大视野需与对“地方”的深入探究结合,而文明史的长线视野需与对“事件”的细致考察结合。惟有视野宏远,才能走出一时的、局部的利害纠结、人道情长,培养亦纵亦横的文明格局感;惟有细处着手,才能克服空疏的高谈阔论,滋长敏锐的历史经验感。立足于历史实践,超越各种意识形态化言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才有可能揭示中国革命之“道”及其深嵌其中的中国文明之“道”。
丛小平
“自由”和“自主”两个词语在20世纪的命运恰恰证明,在列文森所说的外来语言造成中国文化传统断裂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个本土词汇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演变,既保持本土词语连续性,又实现现代性转化的过程。而正是这一过程既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也表现了它保持着连续性。
李怀印
职代会和工会、信访渠道在解决职工生产、生活方面所发挥的职能,与它们在满足扩大民主和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方面的巨大落差,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不妨把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工厂治理过程和工人参与机制,用“实体治理”这一概念加以概括。实体治理模式远离形式主义的理念和逻辑,却在满足普通工人的日常需求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也是维持工人生产积极性和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邵六益
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理解和分析不能局限于《宪法》的具体条文,而应该回到社会主义宪制理论框架之中。劳动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权利问题,更涉及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立国基础,通过界分谁是国家的主人翁来“区分敌我”,对劳动作为光荣职责的理解是区分人民与公民的核心所在。